沙利度胺、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

2025-03-28 15:16:5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目的分析沙利度胺、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摘要:目的分析沙利度胺、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应用沙利度胺、低剂量地西他滨结合治疗,治疗后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和血象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在完全缓解(CR)和总体缓解率(ORR)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象相关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和低剂量地西他滨的联合治疗在改善MDS患者的生存率和疾病控制率方面显示出潜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病态造血
0引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异常增生的疾病,其特点是造血功能障碍和骨髓增生异常。目前,MDS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性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化疗等方法。然而,针对高危MDS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1]。沙利度胺和地西他滨是两种常用的治疗MDS的药物,它们分别通过抑制DNA合成和DNA甲基化来抑制异常造血细胞的增殖。据文献报道,沙利度胺和低剂量地西他滨结合治疗MDS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具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评价[2]。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价沙利度胺和低剂量地西他滨结合治疗MDS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40~70岁,平均55岁,高危MDS 30例,中危MDS 15例;范围为6~24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42~68岁,平均57岁;高危MDS 35例,中危MDS 10例,病程为5~20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允许调查。
纳入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确诊为MDS;具有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贫血、出血、感染等;具备足够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能够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造血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有明显的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或接受其他治疗干预;有严重的并发症或禁忌证,如严重感染、出血倾向、过敏等。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沙利度胺治疗:沙利度胺(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30)的剂量和给药方式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初始剂量50mg,然后逐渐增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沙利度胺通常以口服的方式给药。沙利度胺通常以周期性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一个典型的治疗周期为28d,患者在每个周期内接受一定剂量的沙利度胺。治疗周期的具体安排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进行调整。沙利度胺治疗MDS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疲劳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这可能包括剂量调整、药物支持治疗、饮食调整等。沙利度胺治疗MDS的一个重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即对正常造血细胞的抑制作用。因此,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和骨髓形态学,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进行患者的随访和评估。他们会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观察组应用沙利度胺、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治疗:沙利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抑制异常克隆细胞的增殖。地西他滨[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51]是一种细胞毒性药物,可以抑制异常克隆细胞的生长。在治疗MDS时,通常使用低剂量的地西他滨结合沙利度胺,以提高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疗效进行剂量的调整。通常,初始剂量较低,然后逐渐增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剂量调整还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沙利度胺和低剂量地西他滨通常以周期性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一个典型的治疗周期为28d,患者在每个周期内接受一定剂量的药物。治疗周期的具体安排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进行调整。沙利度胺和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MDS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这可能包括剂量调整、药物支持治疗、饮食调整等。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进行患者的随访和评估。他们会监测患者的血细胞计数、骨髓形态学、病情变化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高度缓解(hematologic improvement,HI)、无反应(no response,NR)、整体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
(2)比较两组血象相关指标。PLT/(109/L):表示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50~400×109/L。HGB/(g/L):表示血红蛋白含量,正常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15~150g/L。ANC/(109/L):表示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2~7.5×109/L。BLS/%指标用于指代幼稚细胞在骨髓细胞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该指标是衡量骨髓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正常情况下其值应维持在极低的水平。然而,在诸如白血病等病理状态下,BLS/%的值会显著上升,成为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在完全缓解(CR)和总体缓解率(ORR)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血象相关指标比较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的治疗在这两个指标上取得观察组的治疗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值,差异具有了显著的改善(P<0.05)。
3讨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造成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MDS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异常,导致血细胞的生成减少或异常,进而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其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暴露(如化学物质、辐射)、老年因素和免疫异常等有关。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的年龄段[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各异,包括但不限于贫血症状(如疲劳、乏力)、出血倾向(由于血小板减少)、易感染(由于白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异常(如骨髓增生细胞的形态异常、细胞染色体异常等)。病情的发展可能是缓慢的,也可能是进展迅速的,一些病例还可能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5]。
沙利度胺是一种抑制DNA合成的化学药物,可阻止骨髓增生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减缓疾病的进展。沙利度胺通常用于治疗低度和中度MDS,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而定。沙利度胺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皮疹、疲劳等,但一般来说是可以忍受的[6]。低剂量地西他滨是一种类似于沙利度胺的化学药物,可以抑制骨髓增生细胞的增殖和分裂。与沙利度胺相比,低剂量地西他滨的毒副作用更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和身体状况较差的MDS患者的治疗中。低剂量地西他滨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给药,剂量和疗程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其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皮疹、乏力等,但通常来说这些副作用都比较轻微[7]。一些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和低剂量地西他滨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改善MDS患者的生存率和疾病控制率。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势在于,沙利度胺和低剂量地西他滨具有互补的作用机制,可以同时抑制骨髓增生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首先,在完全缓解(CR)和总体缓解率(ORR)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意味着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和总体缓解的比例更高,证明了观察组治疗在这两项指标上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此外,观察组的治疗后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数值明显增加,说明观察组的治疗在这些指标上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沙利度胺和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治疗MDS的疗效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差异。不同的MDS亚型、疾病分期和基因异常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联合治疗的效果。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并根据个体化的情况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沙利度胺与低剂量地西他滨的联合应用治疗MDS患者,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疾病控制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为MDS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参考文献
[1]李丽美.低剂量地西他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22,28(21):120-122.
[2]郝秀君,赵志芳,杨艳敏,等.自拟益气养血组方联合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抑制的影响[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2,43(4):463-467.
[3]邓恬,傅聪,吴佳,等.低剂量地西他滨皮下注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21,19(12):165-167.
[4]董曼,王月莉.不同剂量地西他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6):657-659,663.
[5]孙黎黎.沙利度胺联合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及对Th17和Th22细胞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1,27(9):77-79.
[6]王璐.低剂量地西他滨与支持治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患者预后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9,42(8):1572-1575.
[7]邱莹玉.沙利度胺联合地西他滨治疗MDS疗效及对T细胞水平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7):9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