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结合益气养阴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结合益气养阴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3

2025-03-27 11:57:03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心房颤动并进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术后服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利伐沙班的基础上服用益气养阴中药汤剂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SDNN值降低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心房颤动并进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术后服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利伐沙班的基础上服用益气养阴中药汤剂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SDNN值降低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后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结合中医与西医的综合治疗手段,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房颤的复发率,并在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益气养阴;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0引言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房颤患者约占世界房颤患者总数的1/3,约1000万人,并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房颤及其相关的多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血栓等,严重影响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和手术为主,其中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2]。据研究报道,射频消融术后约11%~29%患者可出现复发。目前,中医药参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康复的相关治疗的报道显示,结合中医药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及预防房颤复发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采用益气养阴为基本治则,兼顾养血祛瘀、行气导滞等随证加减之法治疗射频消融术后气虚血瘀型的房颤患者,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心房颤动并进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51.1±4.0)岁,冠心病8例,高血压18例,高血脂6例,2型糖尿病7例。治疗组: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52.5±3.7)岁,冠心病6例,高血压17例,高血脂5例,2型糖尿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筛选的病例均已经过医学伦理会批准,并均已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5岁;②性别不限;③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九版《内科学》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心悸气虚血瘀证候[4],主症:心悸不宁,心痛时作,或可见面色晦暗,唇甲青紫;次症:乏力纳呆,易汗出,夜寐不安;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或有结代;④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心功能分级Ⅰ~Ⅱ级;⑤首次行射频消融术。

  1.2.2排除标准

  ①既往行射频消融术者或心房颤动病史≥5年者;②NYHA分级Ⅲ~Ⅳ者;③左心房血栓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近半年有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脏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1.3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完善相关各项检查,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清学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血压等,筛选符合入组的患者。两组患者均参照2020欧洲心脏病学会(ECS/EACTS)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进行射频消融术[5],术后开始服用利伐沙班(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7,20mg/片)20mg/次,1次/日。

  治疗组在利伐沙班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中医治疗,以益气养阴为基础,配伍活血化瘀通络。方药组成:生黄芪20g,南北沙参各15g,麦冬10g,五味子10g,丹参10g,当归10g,茯苓10g,茯神10g,夜交藤10g,枳壳10g,炙甘草6g;若阴损及阳,可加桂枝10g,桂枝、炙甘草配伍辛甘化阳,温阳复脉。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两组均观察3个月。

  1.4观察项指标

  1.4.1房颤复发

  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完成后的3个月内,采用深圳市博英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I9900型12导动态心电图工作站,进行为期24h的动态心电图持续监测。此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并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复发情况。复发的定义严格界定为:心电图记录中显示出现心房颤动和/或心房扑动,或频繁发生的房性早搏(其发生频率占总心搏数的10%及以上),以及反复出现的短暂性房性心动过速或持续性的房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达到或超过30s)。(复发例数/总有效例数)×100%=复发率。

  1.4.2心率变异性(HRV)分析

  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SDNN(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值。SDNN值&lt;100ms,为降低[6]。

  1.4.3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恢复窦性心律,或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②有效: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减少50%以上,或频发房性早搏、反复短阵房性心动过速转化为偶发。③无效:动态心电图治疗前后比较未见明显改变或加重。(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系统,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3个月后动态心电图监测复发率比较

  术后3个月,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33.33%;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18.52%。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7,P&lt;0.05)。

  2.2术前、术后及术后3个月SDNN值比较

  术前,两组SDNN值变化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见表1。

image.png

  2.3术后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后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3讨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造成的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随着对房颤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房颤发病机制主要有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心房的电重构与结构重构、炎症机制、氧化应激等,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最终治疗目的。根据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房颤主要治疗手段[7],其在维持窦性心律、提高患者预后等方面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8]。但房颤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仍然维持在11%~29%;房颤患者术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仍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意义重大。

  房颤术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在中医学中归属“心悸”“胸痹”“怔忡”等范畴,病机属本虚标实,患者气阴两虚,兼夹痰湿、血瘀。《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心中澹澹”,指出气虚易致心神不宁、脉律不齐。根据病机特点,益气养阴、养心安神,随兼夹气滞、血瘀、痰湿之轻重,随证加减,或行气化瘀,或化痰祛瘀。方药组成:生黄芪、南北沙参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为君药;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兼清虚热,丹参、当归养血和血、化瘀止痛,与君药相互配伍养阴化瘀合用,补而不滞,以上共为臣药;茯神、夜交藤养心安神助眠,枳壳行气宽中,与补益药配伍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阴损及阳,加桂枝,温通心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中的黄芪多糖、总黄酮等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丹参有效成分可有效预防心律失常、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黄芪、丹参配伍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五味子可减轻房颤心房纤维化、缓解心房肌细胞损伤和心功能障碍。本临床研究显示,经治疗后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治疗组的复发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HRV值中具有更好临床意义的指标SDNN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比例及降低程度皆优于对照组,即房颤射频消融术后HRV值降低反映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异常,并与房颤复发有相关性,其中副交感神经张力的衰减在预防房颤的复发中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会使患者获益更多。患者术后复发率相比单纯西医治疗更低,并能更好地调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病例筛选及随访困难,本次研究病例数量有限,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康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1]孙小雯,陈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2):3912.

  [2]陈璇,贾朝旭,马长生.心房颤动治疗进展及争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9):716-720.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88-190.

  [4]张伯礼,吴勉华,等.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8):87-93.

  [5]王乃迪,张海澄.2020ESC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0,18(11):966-973.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7]白宇,尹德春.高功率短时程消融在心房颤动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21,20(4):410-413.

  [8]陈璇,贾朝旭,马长生.心房颤动治疗进展及争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9):71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