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论文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论文

3

2025-03-27 11:15:4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中应用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2月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PHN患儿中选择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吸入NO治疗。对比两组氧供状态,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率和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水平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呼吸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中应用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2月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PHN患儿中选择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吸入NO治疗。对比两组氧供状态,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率和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水平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肺动脉压力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在PPHN患儿中应用吸入NO治疗,可改善其血氧状态,加快呼吸困难症状缓解速度,降低肺动脉压力,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增强治疗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吸入一氧化氮氧供状态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属于一种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的严重疾病,是指出生后持续性肺血管阻力升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胎儿型循环过渡为“成人”正常型循环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导致动脉导管或心房的血液出现分流,诱发纠正难度大的低氧血症等严重疾病,治疗难度极大,最后因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1]。目前,临床往往应用常频机械通气疗法治疗该疾病,可使其肺动脉压力改善,但经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单独使用这一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且引起其他衍生症状风险较高,对患儿预后不利[2]。有研究证实,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选择性血管扩张剂,将其应用于PPHN治疗中,可稳定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参数逐渐下调,恢复正常肺动脉压力,有助于病情逐渐转归[3]。为此,本次研究从2021年1月—2023年12月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PHN患儿中选择7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PPHN患儿中应用吸入NO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1年1月—2023年12月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PHN患儿中选择70例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超声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符合《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4]中关于PPHN诊断标准,且经皮氧饱和度差异&gt;10%;②胎龄&gt;35周,日龄≤28 d;③具有活跃的自主呼吸;④体重&gt;2.0 kg。(2)排除标准:①合并出血性疾病、气胸等;②存在先天性疾病,如心脏畸形、肺畸形等;③属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④住院时间不足24 h死亡或放弃治疗;⑤属于先天性肺动脉血管狭窄。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日龄0.2~2.0 d,平均日龄(0.87±0.11)d;原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新生儿肺炎9例,新生儿窒息11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日龄0.2~1.5 d,平均日龄(0.89±0.12)d;原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9例,新生儿肺炎10例,新生儿窒息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患儿家属了解本研究情况,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形式和内容,并批准开展。

  1.2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对症处理,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静脉营养、维持心功能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吸入NO治疗。对照组选择VN500型小儿呼吸机(德尔格制造股份两合公司Draegerwerk AG&Co.KGaA)以AC模式实施常频机械通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调整参数,其中呼吸频率控制在45~60次/min,吸入氧浓度控制在90%~100%,吸气峰压控制在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末正压控制在3~5 cmH2O,观察组常频机械通气的步骤、参数、疗程等与对照组一致。借助减压阀对NO气源实施减压处理,并连接呼吸机湿化瓶后的输出管路,取样处为气管插管端,选择BG-95型NO气体流量控制仪(佛山分析仪有限公司)在气管插管区域监测NO和NO2的浓度,将吸入浓度设置为10×10-5 ppm(1 ppm=1×10-6),应用4 h后,将其调整为(15~20)×10-6 ppm,连续治疗,相隔15 min进行1次测量,根据结果及时调整NO浓度。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氧供状态: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的氧供改善情况,包括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借助肝素化注射器分别采集两组患儿3 mL动脉血,通过GEM Premier 3500型血气分析仪(美国沃芬公司)对上述SaO2、PaO2水平予以测定。(2)恢复情况: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动脉压力。借助便携式彩色超声检测肺动脉压水平。(3)临床效果: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①治愈:连续治疗72 h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且肺动脉压力≤40 mmHg(1 mmHg=0.133 kPa),PaO2≥80 mmHg,连续经皮SaO2≥90%,35 mmHg&lt;二氧化碳分压≤40 mmHg;②好转:连续治疗120 h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40 mmHg&lt;肺动脉压力&lt;50 mmHg,60 mmHg&lt;PaO2&lt;80 mmHg,85%&lt;连续经皮SaO2&lt;90%,40 mmHg&lt;二氧化碳分压&lt;60 mmHg;③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治愈、好转评估标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SaO2、PaO2、恢复情况各项时间及肺动脉压力)以(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氧供状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SaO2、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观察组SaO2、PaO2水平比治疗前升高且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治疗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肺动脉压力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新生儿肺动脉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如低氧血症、酸中毒等,使肺小动脉出现痉挛的症状,致使血管阻力持续呈现水平升高的状态,超越正常压力值,诱发一系列缺氧表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三凹征、全身青紫等,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重度窒息,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则会危及生命安全[5]。因此,临床需要为PPHN患儿提供有效治疗方案,以促进患儿康复。

  针对PPHN患儿,现阶段临床应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能够让肺血管阻力水平降低,使二氧化碳排出速度和频率升高,进而改善氧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氧供状态,促进病情转归[6]。然而,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由于患儿的肺部组织系统、身体功能还没有完善发育,长时间单独应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会损伤肺部组织功能,肺过度扩张风险升高,对患儿健康成长不利。多项研究证实,吸入NO治疗PPHN能够获得理想效果,具有改善氧供状态、恢复心功能等优势[7-8]。为此,本次应用NO吸入辅助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并将其与单独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相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NO吸入辅助治疗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者。该结果提示,在PPHN患儿中增加NO吸入加强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吸入适量的NO可减少内毒素对肺部的损伤,并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和诱导其凋亡的整个过程,继而显著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肺纤维,呼吸功能升高,降低肺动脉压,缩短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获得良好的疾病预后,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吸入NO联合治疗者,其SaO2、PaO2水平均优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者,宋严莉等[9]研究结果与之相似。上述结果提示,吸入NO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PPHN患儿,促进血氧状态改善。分析原因为,NO作为一种常见的内皮血管舒张性因子,具有依赖性,且作为脂溶性物质,患儿吸入适量的NO可进行外源性补充,通过弥散的方式向平滑肌细胞扩散,于肺泡部位将具有可溶性质的鸟苷酸环化酶予以激活,调节钙离子内流。低氧血症得到纠正,增加血管扩张,进而提高血液中氧气的输送能力,加之与常频机械通气联合应用,能够让维持肺容量处于平稳状态,进一步扩张肺泡,继而病变区域NO输送含量加多,最终氧供状态进一步改善[10-11]。

  本次研究中,NO吸入辅助治疗者,其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动脉压力水平均优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者。上述结果提示,吸入NO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PPHN患儿,可使肺动脉压力水平恢复正常值,加快解除呼吸困难症状的速度,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这主要是因为,NO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使肺动脉压力下降,进而氧气流动到肺部的过程更顺畅,进而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还可让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下降,加快病情康复,缩短机械通气和氧疗时间[12]。同时,NO还能够和血小板表面膜受体进行结合发挥作用,激活环鸟苷酸通路,抑制血小板骨架蛋白的生成,在胞吞胞吐过程中产生拮抗作用,血小板聚集和释放量减少,血液循环改善,有助于全身各个部位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患儿恢复速度加快[13]。此外,吸入NO治疗起效速度十分迅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症状,加之NO还可促进肺部成熟,其呼吸功能加强,进一步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14]。但此次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比如纳入例数不多、未观察安全性等,所以今后研究需要联合其他地区医院开展前瞻性研究,扩大样本纳入量,增加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安全性观察指标,提高吸入NO治疗PPHN患儿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PPHN患儿中应用吸入NO治疗,存在血氧状态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进程加快等优势,同时还可降低肺动脉压力,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增强治疗效果。

  [1]杨勇,阮敏仪,苏锦珍,等.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20,41(4):344-348.

  [2]王会影,范雪爱,田艳茹,等.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分析[J].中国病案,2021,22(1):96-100.

  [3]陈燕,张翀,庄园,等.一氧化氮吸入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临床效果、氧合指数及疾病转归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12):56-59.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3):163-168.

  [5]龚铭丽,张居琪,李文慧,等.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20):3005-3008.

  [6]郭锦华.多巴酚丁胺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CRP、BNP、D-D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65-67,71.

  [7]胡碧环,龙艳明,周福,等.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1,26(6):662-664.

  [8]张可刚,张玲,李洁,等.经CPAP呼吸机吸入NO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14):94-97.

  [9]宋严莉,范庆庆,郑盈利.吸入一氧化氮对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氧供状态、左心功能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3,15(3):195-198.

  [10]全守东,于亚杰,梁志霞.一氧化氮吸入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89-91.

  [11]王梦,杨艳娜,杨双杰,等.低浓度一氧化氮吸入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2,19(6):6-12.

  [12]陈雯雯,戴淑珍,许丽萍.西地那非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0,22(12):24-28.

  [13]肖珊,张华玲,朱晓芳.一氧化氮吸入联合米力农对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氧合功能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临床肺科杂志,2020,25(10):1586-1588,1594.

  [14]段佳佳,邢景月,王举,等.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21,36(2):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