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电针配合灸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论文

电针配合灸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论文

4

2025-03-21 15:04:1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电针配合灸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LDH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腰椎功能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疼痛评分,改善腰椎曲度,效果优于单纯腰椎牵引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灸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两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腰椎牵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配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腰椎曲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47/51),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腿疼痛如刺、痛处拒按、腿膝乏力、手足不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下腰痛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椎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灸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LDH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腰椎功能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疼痛评分,改善腰椎曲度,效果优于单纯腰椎牵引治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灸法;腰椎牵引;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腰椎曲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常表现为腰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临床首选非手术治疗[1-2]。其中腰椎牵引利用牵拉力与反牵拉力作用于腰椎,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治疗周期较长。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肾气亏虚,气血不畅,不通则痛[3]。电针配合灸法可温通经络,缓解腰痛症状[4]。本文观察电针配合灸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LDH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10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西医符合LDH诊断标准[5];经磁共振成像、CT等检查确诊;中医符合肾虚血瘀型诊断标准[6],主症为腰腿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次症为腿膝乏力、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腰椎骨折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腰腿痛;存在腰椎牵引、电针、灸法治疗禁忌证。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38~47岁,平均(42.49±2.13)岁;体质量指数18~28 kg/m2,平均(23.06±2.11)kg/m2;病程7~22个月,平均(14.28±3.59)个月;病变节段:L4~5 30例,L5~S1 21例。研究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36~50岁,平均(43.02±3.26)岁;体质量指数19~30 kg/m2,平均(23.71±3.02)kg/m2;病程5~24个月,平均(15.06±4.01)个月;病变节段:L4~5 28例,L5~S1 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予以消炎、镇痛等常规药物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腰椎牵引治疗。采用多功能牵引床(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豫械注准20172260775,型号:JYZ-ⅢB),患者取仰卧位,分别在其胸腰部、髋周固定反向牵引带,髋周牵引带上缘固定于髂前上棘处,设置牵引力为患者自身体质量的1/3,具体依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调整,进行持续牵引,25 min/次,1次/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配合灸法治疗。(1)电针治疗:选取病变椎体及其上下一个椎体两侧的夹脊、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穴,臀部疼痛者取秩边、环跳,下肢后侧疼痛麻木者取承扶、殷门、承山、昆仑,下肢后外侧疼痛麻木者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飞扬、丘墟。常规消毒穴位处皮肤,采用0.30 mm×75 mm的一次性毫针斜刺环跳,进针2.0~3.0寸,其余穴位均直刺,进针1.5寸左右,连接电针仪(扬州康岭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82200474,型号:G91-A),设置输出频率为4 Hz,以局部微微颤动、患者无不适感为宜,留针30 min。(2)灸法治疗:电针治疗结束后2 h,采用艾箱灸,施灸部位为腰骶部,垫隔热垫,20 min/次,灸至皮肤潮红且患者无灼痛感为宜。


  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再进行后续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痊愈: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5%,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5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5%,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25%≤中医证候积分降低<50%,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将主症腰腿疼痛如刺、痛处拒按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2、4、6分,将次症腿膝乏力、手足不温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1、2、3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腰椎功能评分。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总分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采用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腰椎功能,分值0~29分,评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越好。(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曲度。采用X线片检测腰椎曲度,正常值为1.8~2.2 cm。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47/51),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腰腿疼痛如刺、痛处拒按、腿膝乏力、手足不温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腿疼痛如刺、痛处拒按、腿膝乏力、手足不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VAS、下腰痛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下腰痛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曲度比较治疗前,两组腰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曲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71db8f1123d8479f31d1cee0c9de5b5.png

  3讨论


  LDH因神经根受压导致,因此治疗时首先要解除神经压迫。腰椎牵引可一定程度增大腰椎间隙,促使椎间孔恢复正常的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减轻椎间压力。


  中医学将LDH归属于“腰腿痛”“痹症”等范畴,因肾精不足、肾气亏虚,筋骨失养,气机不畅,瘀血阻滞,而致疼痛[7-8]。针刺夹脊、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等穴位具有疏通腰部经络、补肾壮腰、通经止痛的功效[9]。同时配合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助阳气、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腰腿疼痛如刺、痛处拒按、腿膝乏力、手足不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电针可通过微量电流作用,使肌肉进行有节律的被动收缩,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减轻局部水肿、疼痛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10-11]。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下腰痛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腰椎曲度大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电针配合灸法可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加快炎症消退,从而缓解疼痛;联合腰椎牵引能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改善腰椎曲度,更好地促进腰椎功能恢复[12]。


  综上所述,电针配合灸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LDH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腰椎功能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疼痛评分,改善腰椎曲度,效果优于单纯腰椎牵引治疗。

 参考文献


  [1]蒋晨浩,蔡靓羽,张建楠,等.循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补泻“五输穴”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4):46-49.


  [2]焦悦,刘维,刘昱材,等.金乌骨通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5):852-856.


  [3]陆天宸,吴耀持,张峻峰,等.针刺联合肾痹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肾虚血瘀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IL-6、IL-17水平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162-164.


  [4]张立颖,唐懿,张健,等.尺胫针加电针联合骨痹汤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3,39(7):25-30.


  [5]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731-735.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214-215.


  [7]喻加东,陈家平,马翔,等.中医综合疗法对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血清PGE2、5-HT、SOD水平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4):787-793.


  [8]程宏亮,周静珠.邵氏“补肾活血”方结合四指推法治疗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4):460-464.


  [9]王雷,张晓玲,郭运岭,等.电针联合无极桩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8(7):1457-1461.


  [10]万满堂,杨政,肖嫣,等.甘姜苓术汤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3):563-568.


  [11]陆征麟,牛淑芳,韩秋琼,等.益肾补肝强腰方和针灸联合常规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2,44(4):1134-1138.


  [12]杜科伟,苏秀贞,宋印景.改良铺灸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7):96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