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论文

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论文

5

2025-03-21 14:57:1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且不同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因此,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在确保其临床疗效的同时减轻患者负担,减少耐药菌株。

  【摘要】目的:分析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龙岩人民医院入院诊断为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的150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胆汁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主要分布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50例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48株,革兰阴性菌175株(70.56%),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弗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2株(20.97%),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真菌21株(8.47%)。耐药性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60%),对阿米卡星不耐药(敏感率达10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为100.0%,对阿米卡星不耐药;阴沟弗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西丁耐药率为100.0%。对头孢吡肟、米诺环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不耐药。结论: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且不同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因此,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在确保其临床疗效的同时减轻患者负担,减少耐药菌株。


  【关键词】胆石症,胆道感染,细菌,敏感性,耐药性


  胆石症是肝胆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其在胆囊、肝内外胆管的任何部位形成结石。由于人体的胆管和消化道相通,发生胆管、胆囊结石、狭窄等机械梗阻时可出现胆管的充血、水肿,导致胆管通畅性受阻,引起胆汁排泄不畅,从而引起肠道内的细菌逆行,诱发胆道感染[1-3]。胆总管发生结石及合并胆道菌株感染是胆道系统中最多发的疾病,若胆道感染没有及时治疗,会伴随着胆道内细菌的不断繁殖,引发病情持续进展,严重者可引起菌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如高糖、高脂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胆石症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呈年逐年上升的趋势[7]。因此,胆石症伴胆道感染的前期发现和及早干预治疗,能控制病情进展,对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必要药物,取得病原学结果前,临床医生大多根据自身经验使用不同种类抗生素对胆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胆道感染的致病菌不同,加之人们对抗生素的盲目使用,使耐药菌株出现速度加快,有多重耐药的发展趋势,导致医院感染率逐年升高[8-10]。因此确定胆道感染治疗方案的关键前提是弄清楚引发本地区胆道感染的致病菌株的种类,这样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滥用,确保日后经验用药的准确性。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龙岩人民医院入院诊断为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收集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龙岩人民医院入院诊断为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留取胆汁,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样本。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为黄疸,寒战高热,体温≥38.5℃,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既往有胆道病史;(2)经超

声、CT、MRI检查发现胆道扩张、狭窄、结石、肿瘤等确诊,临床指标多于两项+实验室检查+胆汁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胆道系统有阳性发现,排除其他部位感染;(3)胆汁病原菌培养阳性。排除标准:(1)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2)入组前7 d经抗感染药物治疗;(3)污染及不合格样本。共纳入150例,检出病原菌248株。本研究经龙岩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与培养手术过程中,采集患者胆汁,送本院微生物室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操作过程严格按照微生物鉴定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以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离致病菌株,记录结果。


  1.2.2药敏试验按照2015年版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L)《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操作,取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质控菌株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抗菌药物原料由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1.3观察指标


  统计150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胆汁细菌耐药性。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采用Excel 2010录入与分析,采用SPSS 22.0进行药物敏感率统计。


  2结果


  2.1细菌培养结果


  150例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48株,革兰阴性菌175株(70.56%),革兰阳性菌52株(20.97%),真菌21株(8.47%);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40.57%)、肺炎克雷伯杆菌(24.57%)、阴沟弗肠杆菌(9.71%);革兰阳性菌包括粪肠球菌(23.08%)、屎肠球菌(23.08%),见表1。


  2.2胆汁细菌耐药性


  2.2.1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175株革兰阴性菌中,分离出大肠杆菌71株,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中,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均超过50%;对阿米卡星不耐药,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西丁、米诺环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均低于10%。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杆菌43株,在常用的抗生素中,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为100.0%;对阿米卡星不耐药,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的耐药性均低于40%。分离出阴沟弗肠杆菌17株,对头孢吡肟、米诺环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不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耐药性较低,均为5.9%,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西丁耐药,耐药率为100.0%,见表2。

  2.2.2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52株革兰阳性菌中,分离出屎肠球菌12株,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中,屎肠球菌对利福平、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均为50.0%;对β-内酰胺酶、高浓度庆大霉素、磺胺类、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不耐药,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低,均为8.3%。分离出粪肠球菌12株,在常用的抗生素中,对利福平的耐药性最高,为91.7%,对红霉素耐药性较高,为50.0%,对β-内酰胺酶、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不耐药,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性较低,均为8.3%,见表3。


  3讨论


  胆道感染与胆石症两者可相互影响,胆石症患者因胆道内形成的结石造成胆道梗阻,使胆汁无法正常排出,瘀阻在胆道的胆汁使内压持续升高,为胆道内的细菌逆行提供助力,引发胆道感染[11-13],感染严重者还会出现胆道出血及中毒性休克等情况。合理控制胆道感染的重要手段是尽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准确诊断胆道感染、分析病原菌构成、提供有价值抗菌药物的方法之一则是胆汁培养[14-15]。


  本研究收集龙岩人民医院150例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送检胆汁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共分离致病菌株248株,其中175株(70.56%),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弗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2株(20.97%),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真菌21株(8.47%)。表明革兰阴性菌已成为胆道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本次胆汁培养菌株的构成种类与以往研究大体一致,受地域及环境影响,也存在稍许差异[16-18]。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医生用药习惯不同,病原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不同[19-20]。本研究药敏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尤其对阿米卡星不耐药,但是阿米卡星有耳毒性、肾毒性等不良反应,不适合临床经验用药;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5%。提示可将上述抗菌药物作为临床治疗革兰阴性菌的首选用药,这与既往文献结果相似[21-23]。阴沟弗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西丁等头孢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耐药率100.0%),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此类抗生素临床上应用范围和频率极高,长期大量使用导致出现严重的耐药性[24-25]。另外,本次培养结果中,有1/5的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肠球菌耐药机制复杂,对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等有天然耐药性[26]。本研究中,屎肠球菌等主要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酶、高浓度庆大霉素、磺胺类、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不耐药,而对利福平、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提示,在胆道肠球菌感染临床治疗时,应避免使用红霉素、利福平等高耐药率的抗菌药物,应将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加强病原菌的检测可以更加明确致病菌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27]。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纳入病例相对较少,某些病原菌分离数量较少等。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尽量纳入更多符合条件的标本,提高统计的准确度,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综上所述,对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细菌进行培养与耐药性分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更加合理性和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避免药物滥用。同时能更好地了解医院周边地区胆道感染的特点,制定胆道感染用药方案,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1]薛玉龙,韩杰,汪传一,等.胆石症胆道感染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4):5648-5650.


  [2]李钊.某院103例胆石症伴胆道感染患者胆囊组织及胆汁中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究[J].抗感染药学,2021,18(3):370-372.


  [3]宁志超.诱发胆结石的常见因素[N].医师报,2021-02-25(C02).


  [4]邓天芝,陈晓梅,龙洪航,等.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7):3301-3305.


  [5]叶方鹏,施正超,应卫星.胆总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与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7):3901-3902,3916.


  [6]赵逸斌,俞丹松,邓科,等.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与开放式手术后腹腔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4):854-856.


  [7]王成,孙培龙.胆石症成因的研究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18,26(2):157-160.


  [8]侯焱森,张力,吴云,等.外科感染的对策及胆道感染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9):89-90.


  [9]韩建庚,路佳,李铮,等.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胆汁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6):1285-1291.


  [10]孙兆菲,刘睿鑫,李森,等.胆道疾病感染患者胆汁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4):553-556.


  [11]齐雪阳,张勤生,牛学恩,等.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3):3014-3016.


  [12]刘慧,黄钟.ERCP、PTCD患者胆汁标本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8(2):92-95.


  [13]王玲玲.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或胆囊组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6):1125-1127.


  [14]BUCKMAN S A,MAZUSKI J E.Review of the Tokyo Guidelines 2018:antimicrobial therapy for acute cholangitis and cholecystitis[J].JAMA Surgery,2019,154(9):873-874.


  [15]于同德,王伟.武威市凉州区胆囊结石患者分离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甘肃科技,2021,37(10):148-150,125.


  [16]万辉,熊秋.355例胆道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J].贵州医药,2021,45(5):731-732.


  [17]张改云.237例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构成及耐药性情况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1):46-48,85.


  [18]陈明慧,陈莎燕,房杰,等.2016-2018年临床常见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12):2081-2085.


  [19]兰飞,胡闪明,雷晓明.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征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2001-2003.


  [20]范陈良,李小四,冯燕,等.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胆汁中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22(7):762-767.


  [21]严富国,王灿灿.胆汁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21):2595-2597.


  [22]冯丹,赵秀红,李博.胆道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2):174-178.


  [23]殷锐,钱娟,苏炜,等.老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菌群情况及耐药性[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2):207-210.


  [24]刘宏,李乐.180株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J].药品评价,2018,15(13):55-57,64.


  [25]朱燕霞,聂增新,张小斌.110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培养与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药品评价,2020,17(23):46-48.


  [26]罗湘蓉,许永杰,胡方芳,等.贵州地区胆道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9):2332-2336.


  [27]陈四英.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