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评价论文

2025-03-14 15:14:5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味苓桂术甘汤的用药方案被证实具有显著且有效的治疗效果。该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在降低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全面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的整体效果。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密云院区糖尿病内分泌门诊2020年9月—2023年9月抽取的7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实验组(加味苓桂术甘汤+二甲双胍用药方案)和参照组(二甲双胍单药用药方案),每组35例。对照两组临床整体疗效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整体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以上2项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味苓桂术甘汤的用药方案被证实具有显著且有效的治疗效果。该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在降低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全面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关键词:肥胖型2型糖尿病;加味苓桂术甘汤;血糖控制效果
0引言
2型糖尿病主要在成年发生所以又被称为发病型糖尿病,这一疾病为多种因素所致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产生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现象,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容易引发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而且还会不同程度危害到患者的心脏、肾脏及眼睛等[1]。发病原因与β细胞缺陷、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等因素均有关,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2]。本次研究以7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加以研究,针对加味苓桂术甘汤配合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单独治疗的效果加以对照处理。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密云院区糖尿病内分泌门诊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7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了实验组(n=35)和参照组(n=35)。实验组:男9例,女16例;年龄为55~72岁,平均(63.5±2.4)岁;病程为2~12年,平均(7.6±2.1)年。参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56~72岁,平均(64.5±2.5)岁;病程为2~13年,平均(7.5±1.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通过接受血糖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确诊疾病;②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③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均良好;④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与家属知情同意治疗、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协议。
排除标准:①伴精神疾病;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③无法正常沟通交流配合治疗;④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存在禁忌。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批准文号:YBH0669 2019;国药准字H37020550;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口服治疗,0.5g/次,3次/d,连续治疗1个月。
1.2.2实验组
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药方成分和剂量为薏苡仁30g、茯苓20g,而桂枝、葛根、枳壳均为15g,白术、泽泻,以及竹茹及法半夏的剂量均10g,陈皮与炙甘草剂量均各6g,上述药方水煎煮1剂/d,每剂取汁250mL,分早和晚,2次温服,治疗时间与参照组保持一致。
1.3观察指标和评判情况分析
(1)观察两组:①整体治疗效果;②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状况;③治疗前后临床有关指标(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
(2)治疗后血糖水平保持稳定并且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且临床症状有一定缓解为有效;治疗后没有获得上述任意效果为无效;前2项指标之和×100.00%即整体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整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无论在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还是在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较参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有关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临床有关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均较参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当前,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伴有代谢综合征,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及肥胖等。这些病症的共同危险因素在于胰岛素抵抗,它容易引发患者脂质代谢异常的现象。脂质作为调节人体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其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至关重要。脂质代谢紊乱无疑会加重胰岛素抵抗的状态。根据现有研究,胰岛素抵抗与慢性炎症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实施抗感染治疗对于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状况具有重要意义[3]。在西医治疗实践中,针对糖脂代谢的调节以及患者临床相关症状的缓解,临床多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该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在降低血糖水平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主要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来实现的。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利用自身产生的胰岛素,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增加耐药性的风险,且不能完全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建议,考虑与加味苓桂术甘汤结合使用,以期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治疗安全性[4-5]。中医认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为“消渴”和“脾瘅”的范畴,由于肥胖导致的体内热量积聚,加之饮食习惯不良,过度摄入辛辣油腻食品,这些均显著加重了脾胃的消化负担。在此情况下,脾胃的运化功能及津液的代谢平衡易于发生紊乱,进一步导致气滞血瘀,形成热毒。同时,由于长时间的久坐不动及缺乏适当的运动,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患者出现了消渴的症状。
本次研究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中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其中薏苡仁可以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以及除痹和解毒散结等[6];桂枝可发汗解肌和温通经脉,以及助阳化气与平冲降气等;茯苓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并宁心安神等;葛根在解肌退热、生津和升阳止泻等方面的作用均较强;枳壳能发挥理气宽中和行滞消胀之功;白术在健脾益气及燥湿利水、止汗方面的效果理想;泽泻,可以利水渗湿并且泻热与化浊降脂;竹茹在清热化痰的同时还可除烦止呕;法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陈皮能发挥理气健脾及燥湿化痰的作用;炙甘草作为一味补益药补脾和胃和益气复脉作用均比较显著[7];而上述药方联合运用到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在运化痰湿和健脾益气的同时还可以很好地抑制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调节人体内脏脂肪组织相关脂肪因子便于有效改善糖脂代谢异常[8-9]。通过上文研究结果可见实验组治疗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病患(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和临床有关指标情况对照均未见较大差别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与参照组病患对照差别性均较大(P<0.05)。由此证实,本次研究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方案的可行性,具体体现在能够确保整体治疗效果、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体质量及腰臀比多个方面。
综上所述,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加味苓桂术甘汤用药方案治疗效果确切有效,在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体质量和腰臀比方面同样具备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勤,吴瑞,郭丰年,等.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J].吉林中医药,2023,43(7):784-788.
[2]陈扬祺,黄堃,周榕梅.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疗效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7):108-110.
[3]郭荷艳.中药灌肠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83-85.
[4]尚杰,刘淼,梁洋,等.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5):1729-1737.
[5]孙立亚,奚悦.中药通过调控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22,44(8):2580-2586.
[6]杨立新,郝丹丹.基于铁死亡机制的抗糖尿病肾病中药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22,36(9):700-705.
[7]李雅纯,方敬,郭帅,等.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成药,2022,44(2):568-573.
[8]方宇露.补脾益肾通络中药+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4):23-25,37.
[9]罗力,刘春菇,黄钰,等.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痰湿内盛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3):127-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