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1

2025-03-14 14:29:4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于该院就诊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负性情绪[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观察组再入院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等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个案管理;延伸护理;糖尿病足;自我效能;生命质量;负性情绪;并发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出现足部溃疡、畸形及感觉麻木、迟钝等神经病变症状,严重可导致截肢[1]。因此,糖尿病足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护理,以防止足部溃疡,影响下肢运动功能。常规护理只注重患者住院期间的自护行为,无法将护理工作延伸至院外,导致患者院外需求得不到满足,护理效果欠佳[2]。延伸护理是将护理从院内延伸至院外,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从而满足患者的院外护理需求,促进身体恢复[3]。个案管理由多个学科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4]。本文观察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于本院就诊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Ⅱ)》中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5];认知功能正常,无沟通障碍;单足病变;伴有行走困难、感觉麻木、迟钝、疼痛等症状。排除标准:合并脑部肿瘤;伴有精神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男35例,女10例;年龄59~83岁,平均(70.35±5.04)岁;病程14~30年,平均(22.62±3.16)年;Wagner分级:2级8例,3级19例,4级18例;学历:小学及以下19例,初中及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8例。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49~85岁,平均(68.97±7.33)岁;病程13~35年,平均(23.05±3.82)年;Wagner分级:2级10例,3级23例,4级1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7例,初中及高中23例,大专及以上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用口述方式向患者进行入院宣教,简单介绍医院情况,讲解糖尿病足相关疾病知识、用药方式、饮食原则;保持足部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红肿或感染迹象,休息时注意抬高患肢;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出院时嘱家属监督患者合理饮食、规律用药,定期返院复查,并进行常规电话随访,1次/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1)建立个案管理小组,包括临床医师1名,负责跟踪患者病情变化及调整治疗方案;护士长1名,负责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工作;责任护士5名,负责落实护理计划、收集和解决患者问题;由护士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为期2周的知识培训,包括糖尿病足相关知识、个案管理的具体内容及护理开展,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2)个体化评估。出院前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访谈,评估患者疾病认知、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情况、疾病自护能力等,了解患者疾病护理需求,并进行小组间讨论,制订详细的延伸护理方案。(3)方案实施。①强化疾病认知:根据患者学历将其分成5个小组,每组9例,建立微信群,出院前邀请患者及家属加入;出院后由临床医师定期举行直播讲座,邀请糖尿病足领域的专家或资深医护人员,讲解糖尿病足最新的治疗进展和护理技巧,设立专门的互动问答时间,鼓励患者积极提出疑问,由群内专家或医护人员给予解答,直播40~60 min/次,问答环节10~15 min;出院后责任护士定期邀请成功控制病情或康复良好的患者在群里分享治疗经验、日常护理心得;不定时在群内分享关于糖尿病足的护理视频教程,如正确的足部检查方法、足部按摩技巧等,提醒患者反复观看学习。②足部皮肤护理:经常修剪脚指甲,每天温水洗脚,温度为37~40℃,时间为10~15 min,洗脚后使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擦干双脚,对于双足皮肤干燥的患者,选择具有保湿、滋润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润滑乳液涂抹足部,日常选择透气性好、松紧及大小合适的棉袜与软底鞋。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严格按照糖尿病膳食指南要求进食,多补充高纤维食物,如菠菜、西蓝花、芹菜、糙米,优质高蛋白,如鸡胸肉、鲫鱼、虾等,多食新鲜蔬菜和藻类食物;建议低糖、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小于5 g,禁食动物内脏、动物脂肪、甜点、油炸食品等,由患者或家属将每餐饮食拍照发送至微信群,鼓励病友之间互相监督健康饮食,责任护士定期进行健康指导。④运动方案: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和身体状况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长等,可选择散步、太极、五禽戏等运动,利用智能手环、微信聊天、视频通话等工具,远程监测患者运动情况,并给予指导和鼓励,每周至少3次,20~30 min/次。⑤调节心理状态:责任护士每周通过微信群发放电子版心理评估问卷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深入了解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采用视频通话或家访等形式一对一交谈,帮助患者识别负性情绪,指导其通过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和正念疗法改变消极思维,2次/d,6~7 d/周;指导患者采用听音乐、养宠物、看电影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同时鼓励家属多与患者谈心聊天;鼓励患者加入糖尿病患者支持小组或在线社区,与病友分享心得、交流经验;联合红十字会或社区医院,每月举行线下支持活动,通过集体观影、故事分享等方式给予患者情感支持。(4)建立监督机制。①设立专人负责制:居家康复期间,鼓励患者以微信打卡形式在微信群内分享日常饮食、运动、用药等情况,若出现未打卡情况,责任护士通过电话或短信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予以帮助。②设置提醒与激励机制:利用微信群的自动提醒功能或第三方工具,为患者设置每日打卡提醒;同时设立打卡奖励机制,如连续打卡1个月可获得小礼品或健康咨询券等,以激发患者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两组均护理至出院后3个月。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评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6],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10~40分,评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负性情绪严重程度[7],共10个因子,90个条目,总分90~450分,评分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包括社会关系、心理、生理、环境领域4个维度,每个条目计1~5分,各领域最终换算成百分制,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GSES、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CL-90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观察组再入院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等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等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足患者早期多表现为肢端麻木、疼痛,部分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出现下肢远端皮肤变黑或组织溃烂、坏疽[8-9]。常规护理措施较单一,缺乏多样性与针对性,难以满足患者的不同护理需求,效果有限。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至家庭和社区,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通过组建个案管理小组,每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帮助其改变消极思维,放松身心,并指导其通过听音乐、养宠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指导患者家属给予其关爱、病友分享、组织集体观影等方式,持续给予患者情感及心理支持,以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明白健康行为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坚持健康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糖尿病足患者再入院多与自身生活方式有关,多数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下降,不良生活习惯增加,导致病情复发。而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性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及信念,通过监督机制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居家生活习惯,从而维持病情稳定,促进身体恢复,提高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高丽丽,佀微,王婧,等.烟酸注射液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及血糖、抗凝血酶等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657-658.


  [2]谢珍惠,朱玉宸.PDCA循环延续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知识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164-167.


  [3]袁书琪,杨筱曼,蔡青,等.社区居家老年人糖尿病足监测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3,38(22):120-124.


  [4]益伟清,张翠红,茹晓坤.多学科团队模式下的个案管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23,23(6):14-17.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Ⅱ)[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3):161-189.


  [6]马旻,艾自胜,石志道.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信度效度检验[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4):515-520.


  [7]Shaygan M,Yazdani Z,Rambod M.The effect of interactive virtual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via social networks on self-efficacy and anxiety among patients infected with COVID-19 and living in home quarantine: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J].Iran J Nurs Midwifery Res,2023,28(1):65-71.


  [8]张丹丹,张娜娜,毕菲菲.血清TLR-9、25-(OH)D3水平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糖指标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3):320-323.


  [9]夏伟,杨淼,朱颖,等.团队血糖管理联合信息化血糖监测系统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控制及溃疡愈合的效果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11):825-829.


  [10]刘洋,阮喜各,李淑英.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2):3337-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