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论文

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论文

1

2025-03-13 11:14:46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研究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47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47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均对其进行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分析两组的检出率以及以上指标水平差异。结果试验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采用空腹血糖、糖耐受以及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方法,已被证实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些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

  摘要:目的研究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47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47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均对其进行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分析两组的检出率以及以上指标水平差异。结果试验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采用空腹血糖、糖耐受以及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方法,已被证实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些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更精准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据此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空腹血糖;糖耐受;糖尿病;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诊断效果

  0引言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患,通常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其发作与个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的关联。患者在疾病发作时,会表现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此外,该病还会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影响,导致体内细菌过度增殖,并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肾病等。在严重情况下,糖尿病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该疾病发生率逐步升高,具有病程绵长、病情复杂等特点,早期患者往往没有特异性表现,往往在中晚期才被诊断出来[2]。在临床诊断中,血糖水平通常被视为核心指标,因此,选择恰当的方法检测患者的血糖值至关重要。这些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空腹血糖检测、糖耐受试验以及血清三酰甘油分析等。尽管这些检测过程相对直观且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可能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可能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最终的诊断效率产生一定的限制[3]。糖耐受则是评估患者胰岛素分泌情况,让医生据此判断患者自身的葡萄糖调节能力;而血清三酰甘油则可以评估患者机体的三酰甘油指标,指标越高,越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4]。基于此,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哪种检验可以作为常规检测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47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47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试验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为18~69岁,平均(43.50±8.50)岁。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为19~68岁,平均(43.50±8.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本试验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试验组患者均诊断为糖尿病;②患者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精神类疾病;②患者依从性较差;③中途退出者;④患者合并其他病症。

  1.3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核对好姓名、年龄、病历号等基本信息,告知患者家属检查流程,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保证所有患者心理处于稳定状态,随即进行检查。让检查者处于空腹状态下,采集检查指尖血以及静脉血作为血样检测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武汉康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血涂片细胞形态显微镜(浙江绿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质控措施:首先,采集血标本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患者需要在采集前空腹至少8h,不得进食或饮水,以避免饮食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同时,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正在服用药物,特别是可能影响血液成分的药物,如抗生素、镇静剂、抗凝剂等。此外,应避免在采集前进行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以免影响血压和心率,导致某些结果出现异常。其次,在进行血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务必采用专业的医疗器械,并遵循严谨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医生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采血针,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在正式进行采血操作之前,务必对预定的采血部位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以确保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始终维持手部卫生标准,并避免与采血部位进行任何不必要的直接接触,以防止感染和交叉污染的发生。最后,采集后需要对血标本进行妥善处理和储存。采血后应立即将血标本放入专门的收集管中,避免污染和凝固。收集管需要标注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并记录采血的时间和采血部位。血标本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前,需要储存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以保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1.4观察指标

  (1)检出率:以口服耐糖量实验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空腹血糖检出率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检出率、漏诊率。

  (2)分析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在8~10h内未摄入食物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正常成年人的空腹血糖通常在3.9~6.1mmol/L。如果持续高于这个范围,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糖耐受(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用于评估身体处理血糖的能力。在测试中,个体需要饮用含有75g葡萄糖的水,在接下来的2h,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血糖。正常情况下,血糖值应在峰值不超过11.1mmol/L,并且在2h内恢复到正常范围。如果糖耐受能力下降,可能表明胰岛素抵抗或早期糖尿病)、血清三酰甘油(正常值通常低于1.7mmol/L)检测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8.0进,计数资料率[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方差(x—±s)满足正态分布,行t检验;以P&lt;0.05为标准,分析组内指标数值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

  结果显示,采用联合检测方法时,其漏诊率明显低于单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漏诊率,而检出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检测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image.png

  2.2两组受检者各项检测结果比较

  实验组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详见表2。

image.png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对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因其病因不同,一般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5]。1型糖尿病主要因自身免疫或遗传因素,而导致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到损坏而引起;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主要因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而导致胰岛素的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同时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进而引发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主要是患者在妊娠期间因激素变化而引起的血糖升高现象。基于此,及早对这类患者进行诊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帮助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近年来,生化检验因其检出准确率较高,逐渐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检查及诊断工作中,但为降低漏诊、误诊风险,在获取患者血液标本后需及时进行生化检验,并依据相关要求开展操作,以保障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6]。总结来讲,生化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是检验患者的总胆固醇。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总胆固醇检验前24h内不可饮酒,前12h保持空腹状态,随后穿刺肘正中静脉,收集血液标本,确定是否溶血,若未发现溶血情况,将采集标本静置0.5h,将血清分离,随后检测总胆固醇,在此期间需注意收集标本后3h内完成检测。健康人群总胆固醇范围处于3.0~5.2mmol/L,对不在此范围内的患者,需结合其他指标评判是否发生糖尿病,并开展血糖检测。其次,检验患者的甘油三酯。患者进行甘油三酯检测前12h需要保持空腹状态,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液5mL作为标本,随后置于常温下静置0.5h,分离血清,开展甘油三酯检验。健康人群甘油三酯范围处于0.21~1.76mmol/L,对不在此范围内的患者,需进行血糖检验,结合血糖检验结果评判是否伴有糖尿病[7]。再者,开展患者的葡萄糖耐量检验。告知进行葡萄糖耐量检验患者检查前3d正常进食,同时告知受检者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需超过150mg,同时遵医嘱用药,停用可导致糖代谢水平变化的药物,收集标本前1d嘱咐被检者晚22h后不可进食,晨起8点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标本,抽取肘静脉血液2mL作为样本,检测血液内葡萄糖含量,检测结果记录为空腹血糖值。随后准备无水葡萄糖75g置入300mL清水内混合均匀,指导受检人员喝下,分别检测喝下葡萄糖水0.5h、1h、2h及3h后血糖浓度,记录为餐后血糖。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等于或超过7.0mmol/L可归为异常、餐后2h血糖等于或超过11.1mmol/L可归为异常。因此受检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超过正常值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评估是否为糖尿病[8]。最后,检验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前10h患者需要保持空腹状态,检查第二天晨起6~8点抽取肘静脉血液2ml作为标本。获取血液标本后,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检验血液内血红蛋白指标。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值在4.0%~5.9%,若检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指标超过7.0%,则需对患者进行其他检查,确定是否为糖尿病[9]。

  为了探究以上几种检验方法在糖尿病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选取了4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比,可以看出应用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方法诊断率较高,并且与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比,两者的各项检测结果均存在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lt;0.05)。由此可以看出,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方法效果更好,该检验方法最为关键的是可以提升检出率,减少漏诊与误诊的风险,让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所患病的具体类型,但是检验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缩短。此次检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对于患者选择范围有限,未来将不断扩增试验范围,为本研究提供全面性依据[10]。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采用空腹血糖、糖耐受以及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方法,已被证实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些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更精准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据此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1]魏瑜.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大医生,2023,8(11):89-91.

  [2]郑红军.血液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检出率的观察[J].甘肃科技,2023,39(5):11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