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2025-03-07 11:53:1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首发抑郁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病情、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各项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得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首发抑郁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病情、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各项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得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与常规组的7.50%(3/4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治疗首发抑郁症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首发抑郁症;治疗效果
抑郁症是现今公众患病率较高的精神心理疾病,目前临床对于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神经生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发病期间,患者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识活动减退为主要症状,且早期病症不典型,因此患者及家属对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未能及时重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自伤行为,在造成其痛苦感受的基础上,严重时还将威胁生命安全[2]。抑郁症的临床干预以药物治疗、电流刺激治疗为主,电流刺激相比药物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疾病治疗时效性更优。因此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电流刺激治疗的应用率较高[3-4]。当前临床电流刺激治疗方式多样,本文主要分析了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探索适宜且有效的首发抑郁症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53岁,平均(35.13±0.37)岁;病程2~12个月,平均(6.39±0.61)个月。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51岁,平均(35.02±0.48)岁;病程3~11个月,平均(6.25±0.7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批(QDjwzxwzll 2024029),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专科检查确诊为抑郁症[5];为首发抑郁症;个人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精神疾病者;处于妊娠阶段者;合并组织器官实质性病变者。
1.3方法
常规组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使用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生产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对患者开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前6 h患者禁食水,并予生命体征监护。静脉注射阿托品(国药准字H34021899;规格:2 mL∶1 mg)1 mg、依托咪酯乳化剂(国药准字H20020511;规格:10 mL∶20 mg)0.3 mg/kg,使患者处于镇静状态;将口腔保护器置入患者口腔;采用生理盐水冲管,静脉滴注0.2%的氯化琥珀胆碱(国药准字H31020599;规格:20 mL∶0.1 g)0.8 mg/kg;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参数依据患者年龄进行设定,取电极片粘贴于患者双颞位置,启动仪器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做持续监护。治疗依据患者首发抑郁症病情,每周行2~3次治疗,治疗4周。
观察组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常规组相同,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基经颅磁刺激仪开展治疗。治疗前,将线圈固定于患者左前额部位,刺激频率设定为10~15 Hz,刺激强度45.0%,运动阀值设定95.0%~150.0%,刺激时长设定2 s,刺激个数设定30次,间歇时间设定30 s,重复次数设定28次,单次治疗时长15 min。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频率为5次/周,治疗4周。
1.4观察指标
抑郁病情。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s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量表评分总分68分,17分为临界值,得分与患者抑郁病情呈正相关。
认知功能。治疗后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CST)评估,包括完成分类数(0~6分)、错误应答数(总分45分)、正确应答数(共128个题目,答对1个记1分)、总反应数(共128个题目,反应1个记1分)、持续错误数(共128个题目,答错1个记1分),反应数、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为正向计分;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为反向计分。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轻微头疼、牙痛、心慌、恶心呕吐。
1.5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抑郁病情、认知功能)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病情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的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对比
观察组认知功能中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总反应数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常规组的7.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抑郁症是具有高发性、常见性及高致残率等特征的精神心理疾病。从病理角度分析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分泌不足,从而影响刺激胶质细胞生成神经营养蛋白水平,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由此导致抑郁症发病[5]。就疾病特点而言,抑郁症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发病时患者情绪、意识反应、认知功能等出现异常,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6]。
电流刺激治疗是以刺激大脑皮层、干预神经递质方式,在短时间内诱导大脑产生神经递质,能够使患者抑郁症病情得以缓解[7]。无抽搐电休克作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常用电流刺激方式,能够有效干预神经元同步放电、神经递质代谢,由此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病情产生治疗作用[8]。单一使用无抽搐电休克予以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虽能取得一定治疗功效,但治疗中易影响其认知功能,具有一定局限性[9]。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临床中属非侵袭性局部大脑刺激治疗方式,是精神疾病治疗的新型治疗方法,采用强大电流于仪器线圈上形成磁场,磁场作用于脑组织、神经并诱发微电流,干预神经电信号传导,进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予的目的[10-14]。本研究中,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治疗的患者各时间点的HAMD评分和各项CST得分优于常规组(P均<0.05)。与韩克艳等[15]的结果基本一致,其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抑郁病情评分(9.20±2.49)分,低于对照组的(13.28±3.25)分(P<0.05)。证明首发抑郁症治疗中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程度,且治疗安全线较高。
综上所述,给予首发抑郁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治疗,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认知功能恢复,疾病治疗安全性良好。
[1]邢静静,王化宁,周平.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额上回和辅助运动皮层度中心性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3,54(8):1147-1153.
[2]孙美鸽,董海林,李益群,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3):99-102.
[3]李珠,叶青,曾华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23,42(20):169-171.
[4]王小蕊,王昆,赵娟娟,等.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行为的疗效[J].安徽医学,2023,44(5):501-505.
[5]郭明丽.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青少年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青春期健康,2023,21(10):75-77.
[6]周倩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自杀意念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4):417-419.
[7]乔云栓,贾会珍,李丽,等.盐酸氟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抗抑郁症治疗过程中血清炎性因子动态变化及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23,36(4):82-87.
[8]陈轩轩,高树贵.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所致记忆损害临床干预策略[J].临床荟萃,2023,38(1):75-78.
[9]寻亚诺,张校明,冯俊慧,等.加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济宁医学院学报,2023,46(1):16-19.
[10]彭岚,张彦博,吴东,等.度洛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6):51-53.
[11]周发明,赵斌,王世凤,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青少年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2,41(6):605-608,613.
[12]王端卫,林序,牛秀清,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在首发抑郁症中的疗效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22,35(6):579-582.
[13]刘宗和,田旭,崔国静.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心理月刊,2022,17(1):92-94.
[14]穆博羽.改良型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女性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7):81-84.
[15]韩克艳,李宁,李天舒,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损害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7):5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