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微生态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论文

微生态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论文

7

2025-03-07 11:05:5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微生态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和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益生元制剂联合益生菌制剂对患者肠道微生态和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更好。

  [摘要]目的探究微生态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干预组1、干预组2、干预组3和空白对照组,各15例。干预组1接受益生菌制剂干预,干预组2接受益生元制剂干预、干预组3接受益生菌制剂联合益生元制剂干预,4组均接受常规临床用药干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对比4组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和肝功能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3的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梭菌属计数均低于干预组1和干预组2,干预组1、干预组2低于空白对照组;干预组3的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计数均高于干预组1和干预组2,干预组1、干预组2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1与干预组2的肠道微生态菌群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3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干预组1和干预组2,干预组1、干预组2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1与干预组2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和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益生元制剂联合益生菌制剂对患者肠道微生态和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更好。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道菌群;微生态制剂;肝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包括肝脏脂肪性病变、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在内的一组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类型[1]。NASH是慢性进展性疾病,可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疾病,对人体的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2]。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失衡与NASH的关系密切,“肠-肝轴”异常对病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3]。NASH引发的胆汁代谢改变、肠道供血异常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异常的肠道菌群又会反作用于肝脏,进一步损伤肝功能[4]。微生态制剂作具有纠正肠道内的正常菌群生态的作用,同时对肝脏疾病患者的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5]。本研究旨在探究微生态制剂对NASH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60例NASH患者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分为干预组1、干预组2、干预组3和空白对照组,各15例。4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27),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NASH诊断标准[6];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标本采集前1个月内未使用微生态制剂。


  排除标准:①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者;②合并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者者;③合并肝硬化者;④胃肠道手术史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


  1.3方法


  空白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国药准字H20059010;规格:228 mg/粒),2粒/次,3次/d,连续用药3个月。


  干预组1、2、3分别在空白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不同微生态制剂方案干预。干预组1方案: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国药准字S20030087;规格:250 mg/粒),1粒/次,3次/d,连续用药3个月。干预组2方案: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国药准字H20093523;规格:100 mL∶66.7 g),10 mL/次,3次/d,连续服用3个月。干预组3方案:益生菌制剂联合益生元制剂使用,益生菌制剂同干预组1,益生元制剂同干预组2,连续用药3个月。


  1.4观察指标


  ①对比4组患者干预后的肠道微生态计数(肠杆菌属、肠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


  ②对比4组患者干预后肝功能指标:取受检者全血标本5 mL,室温下进行离心处理,转速3 500 r/min,离心5 min。由检验科医师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对比4组患者干预后的肝功能水平。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微生态变化和肝功能指标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4组不同干预方式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对比


  干预后,干预组3的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梭菌属计数均低于干预组1和干预组2;干预组3的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计数均高于干预组1和干预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2 4组不同干预方式患者的肝功能对比


  干预后,干预组3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干预组1和干预组2,干预组1、干预组2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1与干预组2的肝功能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 NASH患者肠道菌群


  在健康人群体内,肠道的各菌群之间能够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7]。肠道菌群在人体消化代谢、免疫调节和营养供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肝脏人体肠道联系密切,可通过门静脉系统和肠系淋巴膜系统接受肠内血流注入,从而形成“肠-肝轴”系统。肠内菌群的变化会对患者的肝脏功能产生影响。NASH属于常见的慢性肝炎类型,可导致患者出现胆汁成分改变、代谢功能异常现象,引发胃肠道正常营养供给失调,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而肠道菌群的失调又会反作用于肝脏,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8-9]。


  3.2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有研究提出,益生菌制剂联合益生元制剂对肝脏损伤患者肠内菌群的调节作用更加好[10]。在本研究中,干预组3的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梭菌属计数分别为(7.05±0.74)CFU/g、(6.31±0.76)CFU/g、(6.22±0.51)CFU/g,均低于干预组1、干预组2,干预组1、干预组2低于空白对照组。干预组3的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计数分别为(7.82±0.81)CFU/g、(9.17±1.12)CFU/g,均高于干预组1、干预组2,干预组1、干预组2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说明益生菌制剂联合益生元制剂能够增强对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效果。益生菌制剂是通过直接服用活菌的方式调整肠内菌群的变化,可调节NASH患者的糖脂代谢能力[11]。一项外国研究显示,益生菌联合益生元能够抑制病原体的生长,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启动免疫反应显示[12]。在该研究中,炎症性肠病患者经治疗后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说明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调节肠内菌群,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益生元制剂具有不被上消化系统消化的营养物质,能够直达人体结肠部位,并对肠内菌群进行选择性干预,从而促使一种或多种肠内菌群的增殖,调节肠内菌群不平衡的问题。益生元制剂在食品或药品中的稳定性强,能在到达患者肠道后保持较高的活性[13]。因此,益生菌制剂联合益生元制剂对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十分显著。


  3.3微生态制剂对肝功能的影响。


  “二次打击”学说中提出了导致NASH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肠-肝轴”系统紊乱在NASH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影响[14]。因此,纠正“肠-肝轴”系统的紊乱现象对于治疗NASH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干预组3患者预后的ALT、AST、TBIL水平分别为(35.15±7.62)U/L、(33.15±7.62)U/L、(16.32±3.84)mmol/L均低于干预组1、干预组2,干预组1、干预组2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说明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杨孜等[15]研究发现,肝功能损伤患者接受益生菌干预后ALT水平由(69.45±12.32)U/L降低至(38.74±8.62)U/L,说明益生菌能够有效缓解肝功能损伤,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当患者肠道菌群出现异常改变时,肠内致病菌的数量增长迅速,进而导致患者肝脏出现炎症反应,对肝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微生态制剂能够增加有益菌种的数量,抑制致病菌种,修复“肠-肝轴”系统的紊乱现象,从而缓解肝脏的炎症反应,修复肝脏损伤[16-17]。


  综上所述,微生态制剂对NASH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和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益生元制剂联合益生菌制剂对患者肠道微生态和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乔雪,李欣坪,薛咏梅,等.小白薇不同萃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J].中国药房,2023,34(10):1182-1186.


  [2]余思雨,操颖,朱明哲,等.化滞柔肝颗粒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3,57(2):41-50.


  [3]雷娜,宋虹霏,曾玲,等.遗传易感、内质网应激及肠道微生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14):45-50.


  [4]侯义林,曹风华,纪小燕,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IL-17和INF-γ水平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6):819-822.


  [5]周灿灿,杨文卓.肠道益生菌辅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及肝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3):297-299,303.


  [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8,26(3):195-203.


  [7]徐文琦,唐晓琦.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与肠道微生态分布及数量变化的关系研究[J].转化医学杂志,2022,11(5):287-291.


  [8]廖小妹,陈美丽,张露,等.基于肠肝轴探讨加味消脂利肝方调控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35(8):876-884.


  [9]李虎,陈立,张欣欣.肠道菌群与胆汁酸相互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38(8):533-536.


  [10]Carpi RZ,Barbalho SM,Sloan KP,et al.The effects of probiotics,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 in non-alcoholic fat liver disease(NAFLD)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A systematic review[J].Int J Mol Sci,2022,23(15):8805.


  [11]陈怡文,王磊,唐斯伟,等.益生菌辅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广东医学,2021,42(11):1360-1363.


  [12]Roy S,Dhaneshwar S.Role of prebiotics,probiotics,and synbiotics in manage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Current perspective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23,29(14):2078-2100.


  [13]Rodríguez-Pastén A,Fernández-Martínez E,Pérez-Hernández N,et al.Prebiotics and probiotics:Effects on dyslipidemia and NAFLD/NASH and the associated mechanisms of action[J].Curr Pharm Biotechnol,2023,24(5):633-646.


  [14]王芳,高晓霞,汪庆强.黄连解毒汤联合益生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2):235-238.


  [15]杨孜,崔永辉,李知翰,等.高压氧联合乳果糖及益生菌治疗对老年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及认知能力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4,31(1):69-72.


  [16]张娟,徐少勇,赵晓宏,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微生态差异性及其与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J].肝脏,2020,25(4):432-435.


  [17]王卓雅,吴洋鹏,黄益桃.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脂必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4):496-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