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论文

2025-03-07 10:53:4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推拿手法及刺络拔罐疗法用于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复发率低,治疗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中施以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于扬州市中医院推拿科就诊的64例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每组32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推拿手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分析两组的疼痛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压痛评分(1.28±0.19)分及疼痛评分(2.04±0.43)分均低于常规组(2.00±0.23)分和(4.06±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3、16.004,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个月及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推拿手法及刺络拔罐疗法用于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复发率低,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肩背部;推拿治疗;刺络拔罐;治疗效果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组多发生于肩、颈、背部的常见疼痛症候群,其特点是反复发作以及病灶迁延等[1]。该病患者的症状表现多为肩颈、背部以及肩关节周围、局部软组织出现明显疼痛或压痛,且为肌筋膜源性疼痛,存在一个或多个激痛点,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工作、学习等均造成明显的影响[2-3]。目前,临床上对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止痛药物,但往往只能起到暂时镇痛效果,无法根治。中医诊疗因其显著成效在近些年被迅速地发展壮大,这也使得推拿、针刺、拔罐等特色疗法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并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4-5]。本研究探析推拿手法联用刺络拔罐疗法在该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于扬州市中医院推拿科就诊的64例确诊为颈肩背部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一般常规治疗,共32例,研究组予以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共32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得扬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4伦审第(32)号]。
1.2纳入与排除标椎
纳入标准:①患者的颈、肩、背部均存在程度不一的明确疼痛,后经临床检查符合MPS的确诊标准;②患者的颈部、肩部或背部均未有手术病史;③患者对本次所涉中医治疗方法完全接受。
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患者;②存在风湿、胸椎疾病患者;③颈肩背部存在各类急性软组织挫伤患者;④不能进行针灸或拔罐治疗患者。
1.3方法
1.3.1常规组予以患者常规方案治疗。具体:予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国药准字H20020176;规格:15 g/支)外用涂抹治疗,每次取膏体(约2~3 cm)涂抹于疼痛部位,2~3次/d,连续用药10 d(1个疗程)。同时,予以推拿治疗,即采用局部滚法以及点揉、按拿手法对相应穴位(选穴为风池穴、肩井穴、大椎穴、膈俞穴、阿是穴等)进行推拿,通常先自颈部向肩部进行滚揉,放松局部肌肉。并对痛点穴位进行点揉使其产生沉、胀、酸等感觉,每个穴位持续1 min。而后,根据“轻、重、轻”的原则根据肌肉走向通过理筋手法对阿是穴周围肌肉进行松解治疗,每次持续5 min。对肩颈背部肌肉及上肢关节部位进行放松及牵拉活动,持续时间10 min。最后,通过推、拍、滚、揉手法对疼痛严重部位进行肌肉松解放松,持续时间5 min。1次/d,连续治疗10 d(1个疗程)。
1.3.2研究组予以患者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具体:先对患者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方法同常规组。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刺络拔罐治疗。一般选择穴位为阿是穴、天宗穴、大椎穴等。首先对穴位进行局部消毒,而后右手持三棱针运用腕力采用轻提叩刺法快速刺穴7~10次,而后采用闪火法进行留罐,时间5~10 min。1次/d,连续治疗5 d(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4.1疼痛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局部压痛症状以及疼痛反应程度进行量表评分和比较。选择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Description Scales,VDS)进行压痛评估,共分4级:无疼痛为0级(0分),轻度疼痛为Ⅱ级(1分),中度疼痛为Ⅲ级(2分),重度疼痛为Ⅳ级(3分)。选择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反应评估,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疼痛程度严重。
1.4.2疗效评价根据中医病证疗效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疼痛症状及局部压痛基本消除或大幅减轻,活动不受限,半年内无复发为显效;疼痛症状及局部压痛部分减轻,能从事一般劳动,受寒或劳累后有较轻压痛为有效;疼痛无减轻,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复发频繁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3病症复发统计对比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复发情况。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疼痛情况)经Shapiro-Wilk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效果、复发情况)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压痛及疼痛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3讨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极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疼痛病症,尤以颈、肩、背部为高发区域,它会使患者颈肩背部因为疼痛等原因出现一个或多个紧张性索条,形成激痛点,因其患者该部位疼痛或肌肉痉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也对其正常的工作生活形成较大干扰[6-7]。药物治疗是临床上对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止痛药物的使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缓解疼痛,改善组织炎症情况,但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症,容易造成反复发作,远期效果不理想[8]。
随着中医科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中医诊疗在疾病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生接受和应用[9]。在现代中医学中,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归于“痹病”“痹证”等范畴,其病理机制多是患者身体因为外感邪气及劳损等,导致肩颈部位或背部区域的气血运行受阻,经络出现痹阻不通症状,长此以往会造成肌肉筋脉挛缩、经脉不通、僵硬成结从而出现疼痛[10-11]。
推拿属于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它能够通过对病变部位的手法治疗,使其肌肉局部放松,缓解痉挛症状,减轻病变部位疼痛,并有效扩张局部毛细血管,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活动程度的恢复[12]。刺络拔罐,也是中医治疗中的典型疗法,它具有抗炎、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能够刺激病变部位的深层肌肉组织,有效调节患者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效果。同时,刺络拔罐还能吸拔出病变位置的部分淤血,对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状况进行调节,减轻和消除瘀滞情况,刺激毛细血管的生长,并改善局部供血,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缓解疼痛、肌肉痉挛等临床症状[13-14]。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压痛评分(1.28±0.19)分、疼痛评分(2.04±0.43)分均大幅度下降,并且低于常规治疗的(2.00±0.23)分和(4.06±0.57)分(P均<0.05)。该结果同晏宏伟[15]研究中提到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压痛(1.34±0.20)分、(1.97±0.26)分及疼痛评分(2.18±0.45)分,(4.00±0.54)分结果大体相符,这说明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疗法能够有效减轻和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消除激痛点。本研究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常规治疗患者的75.00%(P<0.05),该结果也符合龙抗胜等[16]在研究报告中显示的研究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优于对照组(84.38%vs 73.33%,P<0.05)的情况,说明采用中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从根本上治愈病症,降低病症的复发率。此外,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患者的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疾病复发率仅为3.33%和6.67%,均远远低于常规治疗的20.83%和33.33%(P均<0.05),这表明推拿结合刺络拔罐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根治疼痛症状,从而有效减低和防止病症的复发。
综上所述,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疗法用于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够更快地消除和减轻其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预防病症复发,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周明明,谢冰,郭领,等.手法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31(13):101-106.
[2]钟照明,曹磊,姚立群.激痛点针刺联合艾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23,44(2):255-257.
[3]Rusanov A,Vitomskyi V,Roi I,et al.Dynamics of disabil⁃ity and pain indicato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therapy for adhesives capsulitis and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J].Wiadomosci lekarskie(Warsaw,Poland:1960),2024,77(1):55-61.
[4]赖雪燕,张儒志,冯敏河,等.针刺提插补泻手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老年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2):2937-2939.
[5]张广防,彭雄强,郭玲崧,等.浮针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应用效果、肌张力指标及超声弹性成像指标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10):33-38.
[6]Agarwal S,Bedekar N,Shyam A,et al.Comparison be⁃tween effects of instrument-assisted soft tissue mobiliza⁃tion and manual myofascial release on pain,range of mo⁃tion and function in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of upper trapeziu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Hong Kong Physiotherapy Journal,2024,44(1):123-129.
[7]李慧锋,马松鹤,沙明.局部内热针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慢性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1):96-98.
[8]龚声敏,梁木荣,石慧芳.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6):37-38.
[9]Liu C,Wang Y,Yu WL,et 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non-invasiv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A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Lon⁃don,England),2023,44(1):123-129.
[10]丁其能,郑钱雷,杨波,等.肌骨超声引导下水分离与高渗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3,21(11):1007-1009.
[11]周花玲,刘青林,陈仲伟,等.浮针配合冲击波疗法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20):68-71.
[12]周粤花,孙健,王唪义,等.基于患肌剪切波速度观察浮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11):2792-2799.
[13]覃华,杨西宁,何琳,等.针刺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加肌肉牵张及艾灸对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4(10):1093-1098.
[14]Santos-Vilar LAD,Freitas-Passos IF,Rossi BM,et al.Lidocaine needling in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for pal⁃liative oncologic care:A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J].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2024,17(8):1601-1610.
[15]晏宏伟.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4):100-102.
[16]龙抗胜,叶勇,孙梦龙,等.针刺激痛点结合脏腑推拿治疗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伴焦虑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9):1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