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推拿联合磁电治疗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推拿联合磁电治疗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6

2025-03-07 10:27:0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推拿联合磁电刺激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POP情况,以帮助患者提升性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推拿联合磁电治疗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医推拿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推拿联合磁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各项功能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OP-Q分度等级较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功能的各项指标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推拿联合磁电刺激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POP情况,以帮助患者提升性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推拿;磁电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


  0引言


  很多首次妊娠的女性会患有盆腔器官脱垂(POP)症,因为患者的盆底肌肉受分娩影响而被牵拉,进而产生肌肉损伤,导致盆底肌收缩无力,使膀胱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发展为POP。POP患者虽无显著的生命安全风险,但其身体机能和日常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如出现尿失禁和脏器损伤、腰肌劳损等,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中医推拿是目前治疗POP的主要方式,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见效慢,且治疗和康复过程漫长,治疗效果也会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一定差异,因此患者预后得不到有效保障。磁电治疗应用脉冲电流的刺激作用,可促使患者盆底肌肉产生收缩,强化其肌肉弹性和优化其功能指标,从而达到改善盆底肌肉状态的目的[1]。本文将中医推拿联合磁电治疗的方式应用在POP临床治疗中,对其应用效果展开研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8.67±5.21)岁;孕期为(38.77±0.88)周;胎儿重(7.33±0.42)kg;产妇体重指数为(27.99±4.08)kg/m2。研究组:平均年龄(27.16±5.14)岁;孕期为(38.42±0.94)周;胎儿重(7.41±0.36)kg;产妇体重指数为(26.84±3.06)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得到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②除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外无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③认知功能正常者。


  排除标准:①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及既往泌尿系统感染或肾脏疾病者;②盆腔手术史及盆腔器官内有金属材质置入者;③阴道出血或者生产后持续存在妇科疾病者;④有恶性肿瘤者;⑤有慢性疾病者;⑥有严重心脏病患者;⑦有神经系统疾病者;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中医推拿手法治疗: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在患者身体右侧,用掌摩法在腹部做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治疗,约4min。


  (2)双手拇指交替按压任脉穴位,包括横骨、中极、关元、气海、阴交穴;按压双侧子宫穴、提托穴,每穴按压1min。


  (3)双手拇指指腹按压于中极穴上并逐渐加力,当病人感觉酸沉胀时,推向关元穴;之后依次往上直至推向神阙穴。重复治疗3次。


  (4)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于双侧子宫穴上并逐渐加力,当病人感觉酸沉胀时,分别推向双侧提托穴。重复治疗3次。


  (5)病人取俯卧位,医者用掌揉法按揉腰骶部,约1min。


  (6)医者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八醪穴,以酸胀为度,往返操作3min。


  1.3.2研究组


  研究组在中医推拿基础上借助盆底肌治疗仪施行磁电刺激治疗:


  (1)治疗前做好相应准备,检查磁电刺激治疗仪是否处于正常的通电和工作状态,随后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后取平躺仰卧位,除去下体衣物,露出会阴,调适其情绪以放松身心。


  (2)医疗人员将已涂抹导电膏的仪器探头轻柔置入患者阴道中,调整脉冲为210~260μs,振动频率9~31Hz,后续可根据患者的耐力表现进行相应调整。


  (3)在磁电刺激引发盆底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所成图像指导患者适时配合进行会阴收缩,强化治疗效果。磁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每次持续30min,治疗周期为三个月。


  1.4观察指标

       1.4.1治疗效果


  观察患者经磁电刺激治疗后的有效率,若患者完全恢复了盆底肌力量,且完全摆脱了盆底器官脱垂情况,则视为治疗显效;若患者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有所改善,且效果较为明显,盆底肌力量恢复超过2级,则视为治疗有效;治疗后,患者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则视为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以百分比表示。


  1.4.2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测评患者盆底肌Ⅰ类、ⅡA类和ⅡB类肌纤维的收缩情况判断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这一过程需要盆底康复仪的技术支持。康复仪电击棒可在接触患者盆底肌纤维时产生电流变化,反映患者盆底肌的收缩情况。三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值越高、持续收缩时间越长,说明盆底肌功能恢复越好。


  1.4.3 POP-Q分度变化


  按照盆腔器官脱垂严重程度分级。若脱垂未产生,则定量为0度,属最佳状态;当脱垂器官最远不超过处女膜上方10mm时,定量为Ⅰ度,表示为<-10mm,属轻型器官脱垂;当脱垂已越过处女膜外侧,最远超出10㎜时,定量为Ⅱ度,表示为≥-10mm,≤+10mm,属中重度器官脱垂。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脱垂分度进行测评,比较测评结果,确定恢复效果。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比较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2。

  2.2两组POP-Q分度情况对比


  就POP-Q分度结果而言,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优化,研究组分度等级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盆底肌功能变化对比


  在盆底肌功能评分方面,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盆底器官脱垂是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虽多数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但却给患者生活带来烦恼和困扰,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容易诱发消极情绪。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盆底肌力量将很难再恢复,器官脱垂症状若得不到及时纠正或有效治疗,会使盆底功能日趋衰退,给患者身心带来沉重负担[2]。目前,最易操作、见效最快的盆底肌修复方式就是中医推拿,中医推拿可显著提升盆底肌的伸缩能力和支撑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骨盆器官脱垂情况,但对于经历过妊娠手术及其他手术的患者而言,中医推拿效果有限,还需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以磁电刺激为技术核心的磁电治疗逐渐被应用于女性盆腔疾病和盆底肌恢复之中,取得了一些有益成果[3]。在治疗过程中,电磁治疗仪可发出电流信号,利用脉冲波动刺激相关接触部位规律收缩和运动,从而帮助肌群恢复,重获肌肉力量。目前,磁电治疗除了用于治疗女性盆腔疾病外,还被广泛应用于女性卵巢疾病的治疗中。


  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按摩推拿联合磁电治疗对POP患者的病情改善有显著作用。本研究在手法按摩基础上联合了磁电疗法,对患者盆底肌痛点不仅通过按摩、推拿加以调试,还利用电流脉冲进行刺激,促使这些痛点部位和盆底肌群发生收缩,恢复其肌肉弹性和韧性,提升盆底器官脱垂治疗有效率[4]。本研究中,在手法按摩基础上联合了磁电疗法进行治疗后,患者脱垂等级优化明显,说明电磁疗法利用频次可调的脉冲刺激方式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盆底肌神经和肌肉纤维的被动收缩,强化其规律性运动,从而有效改善盆底肌的肌肉情况。此外,连续性磁电刺激使患者盆底肌得到不间断的运动和锻炼,持续强化了肌群弹性和肌肉力量[5]。除增强盆底肌群力量外,电磁疗法还可强化患者盆底血液的流通,增强肌肉代偿。在神经传导得到有效刺激的情况下,盆底收缩进一步加强。可见,两者的协同作用显著改善和优化了POP-Q分度等级[6]。


  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中医按摩基础上加入磁电刺激治疗,可改善盆底肌各项功能指标,能更有效地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探究其原因,推拿和按摩能触及到的盆底肌范围有限,虽能促使盆底神经和肌肉尽快修复,但对一些复杂的盆底结构,其改善效果还有待加强[7]。在按摩改善、推拿加强基础上联合磁电刺激疗法,可直达患者的盆底肌痛点,被动引发盆底肌肉的规律运动,促使其恢复肌肉韧性,并且对按摩所不及的相关细胞因子、神经离子等也可产生有效刺激,从而有助于维持盆底肌肉的兴奋状态和运动状态。由此可见,临床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除可采用专业按摩推拿手法之外,还可辅以科学合理的磁电刺激疗法,在激发患者盆底肌肉规律性运动的同时促进血液流通,加强新陈代谢,以改善其相应症状和尽快修复相应肌群,最终实现POP患者盆底肌功能的有效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盆腔器官脱垂症,采用中医推拿联合盆底肌磁电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缩短非手术治疗的过程,提高治疗质量,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吴金梅,邢忠兴,郭丽芳,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肌力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5):100-103.


  [2]刘佩佩,程芳,李晓玮,等.悬吊训练联合盆底功能锻炼治疗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5):560-563,569.


  [3]关永晖,张银海,罗成,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的效果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2,42(3):510-513.


  [4]姚勇英,王江珍,方丽君.初产妇产后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盆底三维超声诊断及随访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9):1731-1734.


  [5]罗永梅,邱敏,涂素华.Crede手法结合盆底肌治疗仪对产后尿潴留产妇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2,31(4):135-138.


  [6]胡倩,赵迪,马小娜,等.艾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9):136-139.


  [7]任菲菲.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及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2):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