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 BDNF 、TNF- α 和 MMP-9 水平的影响论文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 BDNF 、TNF- α 和 MMP-9 水平的影响论文

5

2025-02-27 17:29:2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应用经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HICH效果更好,能明显提高BDNF水平并下调TNF-α、MMP9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齐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术治疗,观察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5 d,观察组患者BDNF水平(33.02±3.16)μg/L高于对照组(28.04±3.2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15,P<0.05);观察组TNF-α、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HICH效果更好,能明显提高BDNF水平并下调TNF-α、MMP9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9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因为病情突发,病情进展速度快,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传统的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清除血肿,但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等限制了其应用[2]。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应用广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3]。与常规的手术相对比,经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已经在许多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展示了巨大的潜力[4]。然而,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应用和其对相关生物指标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HICH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齐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35~71岁,平均(57.12±2.62)岁;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8例,小脑17例,丘脑7例。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3-71岁,平均(56.98±2.66)岁;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0例,小脑16例,丘脑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齐河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084)。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5]对于HICH确诊标准,并均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②年龄18~80岁,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脑血管畸形或者相关瘤引发脑出血者;②存在严重的脏器损伤者;③合并精神疾病及自身免疫疾病者。


  1.3方法


  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手术):行气管插管及全麻处理,在成功麻醉后根据术前颅脑CT定位,标记距脑内血肿最近头皮切口,切口长度6 cm。逐层切开头皮各层,乳突牵开器牵开,显露颅骨,应用颅骨钻钻孔一个,应用铣刀铣下约3 cm×3 cm骨瓣,显露硬脑膜,双击电凝电灼硬膜表面血管,沿骨缘悬吊硬膜,“十”字型切开硬脑膜,显露脑组织。采取脑穿针穿刺法,在显微镜辅助下沿穿刺隧道皮层造瘘清除血肿,观察出血情况并清除完全,可予以敷料处理,置入引流管对存在的血肿持续引流处理,缝合硬膜后回植骨瓣,逐层缝合头皮各层。术后约2~3 d拔除引流管。术后给予镇痛、镇静,对血压进行持续监测,血压升高时予以降压药进行干预。


  观察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行气管插管及全麻处理,仰卧位且消毒铺巾。手术前经颅脑CT下精准定位仪确定病变以及明确切口在头皮位置,选择的切口位于血肿的中心距颅骨近端4 cm部位,以颅骨钻孔处理并对骨孔扩大,以建构大小范围在2.5~3 cm的骨窗。以“十”字切口切开硬脑膜且以血肿位置、深度参考,定位血肿,经穿刺通道置入一次性的神经内套管及拔出针芯,留外套管为手术操作的通路。放置神经内镜硬镜以辅助血肿的充分清除,清除期间避免造成局部组织损伤的情况,明确完全处理血清以及无出血,以止血纱布予以填塞,拔出外套管缝合并做抗感染。


  1.4观察指标


  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及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和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采取血液重量法计算,使用脑出血专用量杯或称重器,记录术中出血的重量。


  血清指标。手术前以及手术后5 d,采集患者静脉血液4 mL,经3 000 r/min速度持续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BDNF、TNF-α和MMP9指标水平。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及再出血等。


  1.5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围术期指标、血清指标)用(±s)表示,组间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5 d,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3例颅内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再出血。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颅内感染及1例再出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


  3讨论


  HICH是指因为长时间的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变薄弱,最终破裂导致脑出血。这种出血在大脑内形成血肿,压迫和损害周围的正常脑组织[6]。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7]。因此,在病初期及时并妥善地处理这些血肿是十分关键的,这有助于控制病情的进展。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是早期治疗HICH的微创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部分隐性出血会因为漏诊出现清除效果不佳的问题。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一个小孔进入大脑并操作,不会对大脑中正常的组织造成拉扯和损害,可减轻损伤且便于神经功能尽快恢复。采取神经内镜微创的手术方式,让医生能够清楚地看到颅内出血的区域,这样在清楚的视野下可以更彻底地清除血肿,提高清除血肿的效果[8-9]。神经内镜辅助脑出血干预,手术对于患者的创伤小,因此术后恢复快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均<0.05)。孙鹏举等[9]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1.1(0.9,1.5)h短于对照组和3.1(2.5,3.7)h,术中出血量48(44,60)mL少于对照组300(298,326)mL(P均<0.05),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恢复快。


  BDNF是一种神经生长因子,它对神经元的生存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10]。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可能降低,而低血清BDNF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相关。TNF-α是一种炎症介质,高血压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升高,而高水平的TNF-α会进一步促进脑血管的炎症反应和损伤,从而增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风险。MMP9是一种金属蛋白酶,主要在组织的损伤及修复过程起到关键性作用[11]。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升高,而高水平的MMP9导致脑血管壁的结构损伤,进而增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5 d观察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升高,TNF-α和MMP9水平降低(P均<0.05)。表明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HICH对神经组织有保护作用,缓解炎症同时也对患者预后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HICH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创伤更小,并且可提高血清BDNF水平,降低TNF-α和MMP9水平,术后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黄伟,郭凤,唐智勇,等.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及其对IL-2,IL-6,TNF-α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13(8):424-425,429.


  [2]隋斌.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BDNF,NSE水平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11-1312.


  [3]谢军,曹友林,王振国,等.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和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9):1562-1565.


  [4]江楠,黄敏东,蔡丹辉,等.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血清IL-10,IL-17,BDNF,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2):55-58.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994-1005.


  [6]陈海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4):3006-3010.


  [7]王志强,王永胜,王秀萍.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于不同手术时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9):2931-2935.


  [8]余吉勇,文婷彝,熊国祥,等.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8):125-127.


  [9]孙鹏举,高志波,郭景鹏,等.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8,23(2):139-142.


  [10]裴云龙,王宏利,朱海伟.不同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SP水平变化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12):1854-1857.


  [11]张维,李少泉,彭文龙,等.血清IL-6,TNF-α,MMP-9,CR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3):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