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脑梗死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脑梗死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5

2025-02-27 15:01:5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法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神经缺损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宿迁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n=26,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和静脉溶栓组(n=26,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及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静脉溶栓组Barthel评分提高、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凝血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溶栓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26/26),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6.92%(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0,P<0.05)。结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法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神经缺损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早期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神经功能;凝血指标


  脑梗死属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发病急骤且病情进展快,具有高致残、高致死等特点[1]。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减少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可引发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上根据发病机制将该病划分为多种类型,即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2]。发病早期患者通常具有清醒意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延髓性麻痹、意识障碍、昏迷、四肢瘫等临床症状,晚期时还会引发脑疝,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最终导致患者死亡[3]。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等手段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4]。而随着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阿替普酶作为第二代溶栓药物逐渐被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其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5]。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进一步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法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宿迁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划分为2组,即常规治疗组(n=26,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和静脉溶栓组(n=26,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42~79岁,平均(60.64±1.69)岁;发病时间1~6 h,平均(3.49±0.42)h。静脉溶栓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3~79岁,平均(60.89±1.77)岁;发病时间1~6 h,平均(3.62±0.51)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宿迁市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SSY-KYXSLL-2024-001),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80岁;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早期脑梗死,发病时间<6 h;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存在禁忌证者;3个月内遭受颅脑损伤或合并重大疾病者。


  1.3方法


  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脱水降脂等,如给予患者拜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J20160685;规格:100 mg)口服治疗,首次给药剂量为300 mg,1次/d,第2天开始调整用药剂量,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片(国药准字H20133127;规格:10 mg)口服,40 mg/次,1次/d;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203269;规格:75 mg)口服,首次给药剂量为300 mg,1次/d,第2天调整用药剂量,75 mg/次,1次/d。


  静脉溶栓组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0.9mg/(kg·d)的剂量给予患者阿替普酶(国药准字S20020035;规格:50 mg)静脉溶栓。1 min之内将10%的药液以静推途径给药,1 h之内以静滴途径给予余下90%的药液。溶栓2~4 h后,如患者无出血症状可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次,1次/d)+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治疗,所有药物均为口服。


  两组患者均治疗21 d。


  1.4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于治疗前后参考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满分42分,评分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呈正比。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于治疗前后参考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为百分制,评分高则代表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高。


  凝血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3 mL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3 000r/min,10 min)处理后采集血浆,利用全自动血凝仪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临床疗效:①显效: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幅度>80%,病残程度为0级;②有效: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幅度>50%且≤80%,病残程度1~3级;③无效:经治疗后病情无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现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NIHSS、Barthel评分、凝血指标水平)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NIHSS、Barthel评分对比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静脉溶栓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提高,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


  静脉溶栓组患者的PT、TT、APTT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静脉溶栓组的治疗有效率较常规治疗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及大众生活压力的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对该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降低患者残疾、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相关研究表明,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具有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通常情况下,脑梗死患者发病4.5 h内属于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黄金时间,该期间内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可促使梗死的血管恢复通畅,进而改善局部梗死灶的血供状态[7]。通过静脉滴注或注射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脑部组织血流灌注、缺血的改善情况[8]。阿替普酶属于转基因技术合成药物,其作为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进入人体后,其中的赖氨酸残基可快速与血栓内纤维蛋白发生结合反应,进而形成复合体、构成纤溶酶原,发挥溶解血栓的功能,有力促使半暗带区域脑组织血流供应恢复[9]。此外,脑梗死患者因缺血缺氧所导致的神经缺损症状也可通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达到改善作用,促使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部损伤状况[10]。值得注意的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防止激活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延长凝血时间,进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指标,提高凝血功能[11]。可见对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而言,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发挥出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病情转归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静脉溶栓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且凝血指标水平更优(P均<0.05);静脉溶栓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6.92%(P<0.05)。李淑芳等[12]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早期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为98.25%,优于常规治疗后的82.00%(P<0.05),与本文所得结果相近,可进一步验证结论。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自身的神经缺损情况,同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凝血功能,相较于常规对症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林美容,李世博,李萍欢.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4):93-96.


  [2]田城坡.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研究,2023,31(10):44-46.


  [3]王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对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13):47-49,53.


  [4]蓝敏亮.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6):10-12.


  [5]周博华.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22,30(12):88-92.


  [6]杨光,李可法,梁建军.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21):78-81.


  [7]姜婧.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1):103-105.


  [8]贺万彬,裴海丽,张福青.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1):18-20.


  [9]于华兵.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名医,2022(9):84-86.


  [10]宋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和神经缺损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8):36-39.


  [11]刘威.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8):88-91.


  [12]李淑芳,牛福来,杨瑞霞,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