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研究论文

2025-02-27 11:59:1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处方点评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结合处方点评结果,能够准确判断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对预防不合理用药有积极的影响。
摘要: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处方点评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结合处方点评结果,能够准确判断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对预防不合理用药有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围绕临床用药管理展开讨论,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原因及危害性,探讨处方点评的相关措施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安全性;疗效
0引言
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期间,用药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对相关疾病的发生、进展情况做出诊断,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开具药物处方。药师则需要遵照处方,进行药物的调配,向患者分发药物。药物处方出现差错、疏漏时会导致不合理用药问题的产生,增加药物治疗的风险,甚至会引发不良事件,危害患者的健康安全。为了保障用药的合理性,应提高处方的合格率,严格进行处方点评。在处方点评过程中,要确认处方书写是否规范,检查用药适宜性,排查存在或潜在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予以改进,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让患者更加安全地接受药物治疗[1]。
1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原因及危害性
在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明确致病因素所在,进而应用合适的治疗药物。选择治疗药物时,应该从药物疗效、副作用、治疗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用药的合理性。医师在开具药物处方的过程中,受专业能力不足或工作态度不严谨的影响,易产生疏漏和差错,出现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方法不适宜、配伍不合理等问题。另外,药师按照处方进行药物调配、分发前,未能对药物处方内容进行认真检查、核对,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改进,而是按照不合格处方进行调配,极大地增加了药物治疗的风险。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下,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不合理用药往往会引发细菌耐药。耐药菌群的产生与扩张会导致抗菌药物药效减弱或完全丧失,使疾病的治疗难度显著增加[2]。
2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
2.1药物名称不规范
我国中药品类型繁多,同物同名、同名异物等情况较为常见。如果存在处方书写不规范的问题,极易影响配药的合理性。例如:植物菘蓝在湖南部分地区被称作植物大青,在四川则被称作植物马兰。部分干燥叶的功效、作用部位明显不同,甚至存在毒性,如果未规范书写,极有可能影响合理用药[3]。
2.2中医诊断不当
中医诊断不当主要表现为临床医师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责任意识欠缺,且负责审核处方的药师未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核。
2.3特殊药物调剂及煎煮缺乏标注
对中药饮片而言,其特殊煎煮方法有冲服、泡服等,需要在处方中标明具体方法,为调剂人员提供指导,规范操作,保证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
2.4药物剂量不合理
中药饮片的剂量应用范围较大,通常常规剂量用药安全性较好,而为了提高疗效而随意增大剂量,极易影响用药安全性。目前,很多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出现均与超剂量使用相关。例如麻黄超剂量服用极易导致烦躁、失眠、心悸等不良反应,虽然炮制能够降低毒性,但是剂量超标必然导致毒副作用增加,应加以重视。
2.5药物适应证不合理
中医治疗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用药应充分结合患者病情,与其证型相符,这样方可保证治疗效果。因为辨证不准、寒热错投极易导致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例如针对风热犯肺型患者,中药饮片处方中有附子,该药物具有大辛大热的性质,因此不符合患者证型;针对气血不足证患者,中药饮片处方中有黄芩等清肺热药物,说明药物适应证不合理。除此之外,因为药材品种繁多,管理不当,中西医联合用药不合理也会导致不良反应。
2.6用药方法不当
用药方法对中药饮片的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目前,中药饮片的主要用药方法包括传统饮片、配方颗粒等,另外也包括内服、外敷等其他方法。出现用药方法不当处方主要原因在于临床医师未明确标注或者标注错误,比如说水煎内服标注为外用,虽然标注外用但未说明具体方法。
2.7药物配伍存在禁忌
中医治疗以辨证施治为基本原则,虽然目前尚未明确规定中药味数,而很多药房均按照方剂药典,遵循精简的选药原则,例如处方中的四君子汤、小柴胡汤等,药物数目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每一味药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中药饮片处方只是以中药性质为基础,如补气、健脾等,药物数目繁多,药物数目的增加导致汤剂成分复杂,极易导致配伍不合理的情况。
2.8疗程不合理
中药饮片与化学药相同,具有疗效和毒性的双重性。中药治疗的作用在于纠正机体阴阳失衡,因为偏性也会导致不良反应,若处方用药疗程较长,过量致偏会导致病情加重,引发不良反应。因此中药饮片中疗程不准确,可能导致药物蓄积,进而引发不良反应。
3处方点评
为了减少和避免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发生,需要严格进行处方点评,评价处方是否规范、合格。一旦发现差错问题,需要及时改进和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避免将不合格药物处方应用于临床治疗。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基于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建立完善的临床用药管理制度,对医师处方行为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4]。围绕着处方审核、药品调配、临床用药,做出相关规定,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构建系统化的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书写、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提出严格的要求,为处方点评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针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
3.2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让药学知识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医师和药师参与其中负责处方点评,并由多学科专家(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等)提供技术咨询,进而全面提高处方点评的专业水平。加强医师、药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围绕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共同制定处方点评的策略[5]。
3.3实施点评工作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基于科学、公正的原则,进行处方点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针对抽取的处方进行审核。检查处方书写是否规范,确认有无缺项、字迹模糊、书写错误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核对药物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评价药物处方的合理性,对药物的选择、配伍、剂量、给药方式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处方合格后,按照处方进行药物调配、发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该处方均属于不合格处方,禁止将不合格处方应用于临床治疗。针对不合格处方,需要药师与处方医师沟通,作出修改。结合处方点评结果,调查了解处方不合格的原因,寻找问题所在[6]。针对应用不合格处方引起的不良事件,结合处方点评结果,上报医务科,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管理,规避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3.4构建处方点评系统
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医院处方点评系统,形成新型用药监管模式。利用处方点评系统,自动化地进行处方点评,能够快速、准确地检出不合格处方,极大地提升了处方点评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应用处方点评系统可以对处方进行动态监测,减少工作中的疏漏和差错,可以针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识别、预警,进一步提高用药管理水平。相关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学习和掌握处方点评系统的操作方法[7]。
4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的预防措施
4.1严格审核药方
为了确保中药饮片处方的合理性,药师应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对处方进行严格审核。在处方审核过程中,及时发现相关问题,纠正药师行为。药师负责中药饮片处方的审核工作,应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与医师积极沟通,发现问题后嘱咐其修改或重新开具处方。
4.2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
处方书写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在于医师的工作量较大,且部分医师知识水平偏低。所以医院要加强专业教育培训,确保医师规范地书写药方,准确把握方剂配伍及应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差错发生率[8]。
4.3做好处方点评工作
为了确保点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可建立专门的点评小组,由药剂科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责任意识强的药师负责相关工作,主要点评内容包括处方书写、辨证用药、配伍禁忌、用药安全性等,并在院内建立专门的点评机制,定期总结、全面分析、及时反馈,以保证处方用药的合理性。针对错误问题较多或后果严重的处方,医院应给予相应处罚。处方点评可加强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
4.4加强部门交流协作
为了保证处方的合理性,药剂科、临床各科室等应加强交流协作。按照临床要求,建立完善、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处方开具和审核提供便利,优化工作流程。例如在处方名称上设定特殊要求;针对辨证不合理、超剂量等不合理处方,可自动弹出提示窗口。
4.5加强专业培训
定期组织中医药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活动,具体内容包括药物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性味归经等特性,确保医师能够结合患者实际合理选药,同时掌握配伍禁忌相关知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处方医师做到辨证施治,药师加强指导,为安全用药提供保障。不断提高医师和药师的专业能力,加强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9]。另外,建立专门的奖惩机制,将中药饮片处方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与医务人员评优、职位晋升等挂钩。
4.6加强落实改进对策
①推行电子处方,完善计算机的处方输入系统,提高工作便利性,同时可以适当地添加提示功能。②充分发挥药师对处方的审阅权力,如有问题,药师应与医师沟通,对处方进行修正。处方使用不当的原因有用药指征错误、用法用量不当、反复使用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①设置一个“合理用药”程序,并在使用过程中提示医师对其所开具的处方进行复查;②开展与之有关的药学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将最新的药学资料及时地传递给医生,为医生开展药品的问诊和咨询;③加强对药师的审阅职能,加强对处方的严格审阅[10]。
5结论
综上所述,在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用药安全问题需要得到密切关注。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药方管理和控制,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减少不合理用药对药物疗效、安全性的影响。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针对药物处方进行严格的审核,筛查处方中的疏漏和错误。为了提高处方点评质量,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持,成立专业化的处方点评工作小组,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对处方进行精准的审核、评价,针对不合格处方进行改进和处理。处方点评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处方点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巧文,简福梅,梁冬梅.PDCA循环干预在我院持续改进处方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海峡药学,2022,34(3):147-150.
[2]李庆妍,尹楠楠,刘秀坤,等.处方点评对持续改进肿瘤内科处方质量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0,18(7):37-38.
[3]熊光宗,周敏,汪姗,等.处方前置审核联合点评对门诊处方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0):174-177.
[4]郑晓熠,施雄,吴燕燕.PDCA循环法在社区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12):70-72.
[5]杜旭,刘玲.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规则维护联合处方点评对急诊儿科处方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1):44-47,51.
[6]年宏蕾,刘敏,段松冷,等.4800张门诊心血管类中成药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1):106-108,113.
[7]年宏蕾,顾红燕,刘敏,等.6000张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10):1255-1258.
[8]尹昀东,张颢龄,高蕊.基于处方点评与处方分析探讨中成药合理用药的问题与现状[J].中国新药杂志,2023,32(4):364-371.
[9]王婷,孙健,白晓玲.药剂科处方点评对门诊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9):1247-1249,1256.
[10]任小娇.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对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干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8):1314-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