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颌面部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分析论文

颌面部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分析论文

2

2025-02-27 11:10:3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探究颌面部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设未发生感染组(n=78)和感染组(n=17),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应采取的相关预防措施。结果引起两组术后感染与ASA身体健康状况、重度骨折以及术后口腔卫生三项有关(P<0.05)。结论对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与ASA身体健康状况、重度骨折和术后口腔卫生密切相关。因此,要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才

  摘要:目的探究颌面部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设未发生感染组(n=78)和感染组(n=17),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应采取的相关预防措施。结果引起两组术后感染与ASA身体健康状况、重度骨折以及术后口腔卫生三项有关(P&lt;0.05)。结论对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与ASA身体健康状况、重度骨折和术后口腔卫生密切相关。因此,要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术后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控制

  0引言

  颌面结构是指位于头颅下方、与口腔和鼻腔相关的骨骼和软组织[1]。颌面部骨骼结构比较复杂,当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影响时,很容易发生骨折。在临床上,通常采用颌骨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此方法创伤小且稳定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但相关研究发现,颌骨坚固内固定术后患者容易出现高热、局部渗出、红肿等感染现象,且在术后并发症中占5%,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感染,并发败血症、脓毒血症等疾病[3]。故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和预后,本研究探讨影响颌面部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设未发生感染组(n=78)和感染组(n=17)。未发生感染组:男30例,女48例;年龄为22~48岁,平均为(45.59±3.54)岁;损伤类型中上颌骨骨折30例、颧弓骨折20例、下领骨骨折28例。感染组:男10例,女7例;年龄为52~68岁,平均为(60.43±3.21)岁;损伤类型中上颌骨骨折29例、颧弓骨折22例、下领骨骨折27例。经本医院伦理会批准,可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①临床患者符合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标准;②均由同一名医师进行坚固内固定术治疗;③对研究的进展情况知晓并签署同意书;④临床资料完整;⑤交流、沟通能力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大功能性疾病者;②经病理诊断存在恶性肿瘤者;③精神障碍性疾病者;④治疗依从性差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1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嗜好以及他们的美国麻醉师学会(ASA)分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并对骨折的原因、骨折严重程度、骨折线数目、切口类型、术后口腔卫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①体质状态按5个等级划分:1级为患者的身体机能正常,没有任何的不适感;2级为除骨折外,患者尚有其他较轻的病变并且功能基本正常;3级为患者虽有严重的病情,但仍能正常生活;4级为患者伴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危及生命;5级为患者濒临死亡,生命体征很难保持稳定。②骨折严重程度:轻度为不完全骨折、中度为单纯性骨折、重度为粉碎性骨折和骨质缺损。

  1.3指标观察

  感染标准:①患者采取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后出现了反复发热、剧烈疼痛以及切口肿胀症状,且CT三维重建提示骨髓炎影像;②出现瘘管;③术后脓肿形成;④切口裂开,且有脓液流出;⑤内固定暴露或感染。存在以下1项或以上明显症状即判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实施χ2检验;以P&lt;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对比两组性别、年龄、不良嗜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对比两组ASA身体健康状况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image.png

  2.2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相关因素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的致伤原因、骨折线数量、切口类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对比两组骨折严重程度、术后口腔卫生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image.png

  总结发现,两组术后感染与ASA身体健康状况、重度骨折以及术后口腔卫生三项有关(P&lt;0.05)。

  3讨论

  颌骨骨折是指因口腔内出血、咬合混乱无力、上下颌关节活动不正常而对患者的咀嚼功能及颌面部美学有较大影响的疾病[4]。颌骨骨折患者的下颌角处骨质疏松较高和内固定更不稳定,因而在临床上需拔除第三大臼齿的时候,不能采用无张力手段,很容易让患者的软组织和口腔黏膜接触,以此出现内固定物暴露的情况,这样就会增加术后感染的概率[5]。

  研究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与ASA身体健康状况、重度骨折以及术后口腔卫生三项有关[6]。根据上述结果对患者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手术因素:外科护士的无菌观念较差、未严格按照无菌程序进行操作引起了传染[7];手术器械未有效消毒,容易造成感染;术中操作时间过长,促使切口内细菌滋生;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引起了感染;伤口未清理干净、遗留有异物,易引起感染[8]。(2)其他因素:外科器械灭菌不彻底可引起感染,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抗菌治疗等也可导致感染。本研究成果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可为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研究发现减少术后感染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根据各种风险因素制定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9]。因此,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在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感染的预防和监测,本研究建议措施如下。(1)围手术期防护措施:①加强对术中所用器械的有效消毒,坚持无菌操作;②在人员管理方面,要尽量减少手术次数,限制人员流动,同时严格遵守手术室的工作程序,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引发的交叉感染;③在手术室的环境管理方面,要在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做好手术室的清洁工作,使用对接车将患者运送到手术室,防止患者被地面上的细菌感染。④手术防护措施:a.手术开始前的30min内为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并在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减少手术时间。b.术中应尽量缩短受损区暴露时间,降低术后细菌滋生;对于开放性的伤口,可以使用3%双氧水及有杀菌的生理盐水进行清洁,清理口腔内残留的异物、手术过程中产生的飞沫、烟雾等。为了减少空气中细菌引起的感染,必须有效控制操作者和手术环境,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温,避免长期麻醉及苏醒过程中外界环境温度变化,防止感染发生;c.在手术完成后,给患者更换新的设备和药品,根据患者的过敏原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及时采集患者创面分泌物,观察其生长情况,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2)其他干预措施:建立完善的手术室管理制度;根据患者创伤部位和致病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加强对手术室的日常消毒,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如地面、空气、常用用品等的消毒;督促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减少住院天数。

  综上所述,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与患者ASA身体健康状况、重度骨折和术后口腔卫生密切相关,因此要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方式,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1]戴婷,马彩莉,张孟喜,等.老年人骨折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0,35(12):106-110.

  [2]陈卫珍,黄素珍,孔妙娟,等.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31-32.

  [3]胡佳.患者健康素养量表研制与评价[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

  [4]马远征,王以朋,刘强,等.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2557-2575.

  [5]唐圣斌,雷邓,李玉峰.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8):124-126.

  [6]葛成俊.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诊断颅面骨骨折的价值及优势[J].智慧健康,2020,6(7):11-12.

  [7]张宝琴,王雅楠,侯继梅.个性化护理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感染的预防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7):967-968.

  [8]余前秀,杨露,熊茂婧.改良式口腔冲洗法在颌面部骨折术后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7):99-101.

  [9]兰夏含子,熊茂婧.3例颌面部骨折合并癫痫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