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纵隔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025-02-21 16:45:3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可促进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纵隔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纵隔肿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并给予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并对干预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和卡氏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胸管留置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25、14.969、16.558、31.025,P<0.05)。试验组术后6 h、24 h、24 h、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33、6.841、9.334、16.493,P<0.05)。干预前,两组APACHEⅡ评分、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PACHEⅡ评分、KPS评分较干预前改善,且试验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参照组,KP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参照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9,P=0.036)。结论: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可促进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质量反馈干预,健康教育,纵隔肿瘤,应用效果
纵隔肿瘤是临床胸部常见疾病,指位于纵隔内的器官和组织发生的肿瘤[1]。其中转移性肿瘤较常见,多数为淋巴结的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多见于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如支气管癌[2]。纵隔肿瘤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且应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3]。在医学领域,质量反馈干预模式是一种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的的干预措施。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反馈信息,了解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4-5]。本研究探讨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纵隔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纵隔肿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纵隔切除手术指征;②年龄>20岁;③意识清楚,可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排除标准:①纵隔肿瘤存在远处转移;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肺功能减退;④患有免疫或血液系统疾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6例。试验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5.32±5.19)岁。参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5.18±4.92)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华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疏导、饮食管理、术后功能训练等。试验组给予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干预。(1)质量反馈干预。①收集反馈信息: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质量指标监测等方式,收集纵隔肿瘤术后患者的反馈信息,包括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等。②分析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医疗服务中的优点和不足,识别出需要改进的领域和问题。③制定改进措施:制定患者功能锻炼表单,实时监测患者呼吸功能,并督促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根据患者锻炼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优化治疗方案、改进护理措施、提高团队协作等。④实施改进措施:将制定的改进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⑤评估改进效果:对实施改进措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改进前后的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以检验质量反馈干预的效果。(2)术前健康教育。①体位与活动指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②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并观察有无进食梗阻。③术前准备:参考肺部肿瘤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流程,为手术做好准备。④心理指导: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减少不必要的忧虑。(3)术后健康教育。①体位与活动指导: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活动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②饮食指导:全麻清醒后拔气管插管4~6 h后,饮少量温水,无呛咳后可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③病情观察指导:监护知识指导,术后常规带气管插管回监护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至麻醉完全清醒。讲解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等设备的作用,避免患者紧张焦虑。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干燥。观察疼痛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根据分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用镇痛泵者,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讲解可能出现术后出血、纵隔感染等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④引流管护理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其他管道,翻身活动时注意不要牵拉管道。对躁动不合作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防止脱管。避免管道打折、受压、扭曲,定期从引流管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以保持引流通畅。指导患者经常变换体位,利于胸液引流。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术后康复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包括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胸管留置时间。(2)术后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术后6 h、24 h、48 h、72 h疼痛程度,评分0~1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疼痛越剧烈。(3)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和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APACHEⅡ评分0~71分,APACHEⅡ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6];KPS评分0~100分,KPS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7]。(4)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水肿、切口感染。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胸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试验组术后6 h、24 h、24 h、72 h 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干预前后APACHEⅡ评分、KP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APACHEⅡ评分、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PACHEⅡ评分、KPS评分均有所改善,试验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参照组,KP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参照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纵隔位于胸腔中部,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导管、胸腺等重要器官[8]。原发性纵隔肿瘤包括纵隔内各种组织结构产生的肿瘤和囊肿,但不包括食管、气管、支气管和心脏产生的良、恶性肿瘤。对于继发性纵隔肿瘤,其发病部位除了肺部,还包括腹部、乳房乃至食管等。这种情况多与自身及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需要警惕长期以来的不良生活习惯及所处的生长环境。
纵隔肿瘤的手术方法包括常规开胸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和纵隔镜手术[9]。常规开胸手术是一种传统术式,通过开胸暴露肿瘤并进行切除。电视胸腔镜手术、纵隔镜手术是在电视胸腔镜或纵隔镜引导下,在胸壁上的小开口内操作手术器械,对肿块进行切除。机器人纵隔肿瘤手术是近年来新兴手术方式,整合了常规开胸手术和胸腔镜和纵隔镜手术优点,定位更精确、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灵活稳定、创伤更小、术后恢复较快[10]。此外,应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11]。
质量反馈干预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持续改进和患者满意度提升的护理模式[12]。在纵隔肿瘤术后,这种模式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持续监控和反馈,质量反馈干预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13]。(2)增进患者满意度。此模式强调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这使护理服务更加贴合患者的期望,进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3)促进康复进程。通过对患者术后恢复的细致观察和有效干预,质量反馈干预模式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4)强化团队协作。在此模式下,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合作,共享信息,这有助于加强团队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5)持续改进:质量反馈干预模式鼓励持续的质量改进,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果。(6)减少再次手术率。通过细致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降低因并发症导致的再次手术率[14]。(7)提升护士专业能力。在此模式下,护士需要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术后管理中,这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能力和专业素质。
健康教育在纵隔肿瘤术后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医患沟通,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5]。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术后注意事项,如正确的饮食、呼吸方式、肢体活动等,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了解如何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康复训练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6]。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术后护理建议,从而促进医患沟通,提高治疗效果。此外,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从而增强自我管理能力[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胸管留置时间少(短)于参照组。提示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可促进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康复。试验组术后6 h、24 h、48 h和72 h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提示通过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干预后,试验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参照组,KPS评分高于参照组。提示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提示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并发症,此结果与时佩君等[18]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可促进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TAKYAR J,RAUT M,BAUT M,et al.Relapsed/refractory 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a structured review of epidemiology,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real-world treatment practices[J].Expert Rev Hematol,2020,13(3):275-287.
[2]MARKOWIAK T,HOFMANN H S,RIED M.Mediastinal tumor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most common tumor entities[J].Chirurgie(Heidelb),2023,94(3):277-288.
[3]梁璃汇,李畅波,禹德富.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对纵膈肿瘤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9,25(3):661-664.
[4]杨清勤,黄焕榆,李燕兰.96例累及心脏大血管复杂纵隔肿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9):126-128.
[5]段富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6):457-458.
[6]刘纪,张生雷,茅一萍,等.ASIS和APACHEⅡ评分对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作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8):1195-1198.
[7]彭宗军.术前KPS评分和ASA分级对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J].四川医学,2023,44(8):851-856.
[8]王有钰,钱有辉,姚达,等.单孔胸腔镜纵隔良性肿瘤术后免胸管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1,21(6):553-555.
[9]范韶玮,黎涛,夏玉军.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中膈神经保护的效果及对手术指标术后恢复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6):1027-1031.
[10]庄杰.萧氏双C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5):924-927.
[11]郭清奎,郑敏,徐烨,等.经剑突下切口和肋间切口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0,36(11):656-659.
[12]光有贞,陈生莲,晋秀芳,等.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纵隔肿瘤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0,41(1):111-113.
[13]张雪.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3):201-202.
[14]郭芳芳,赵金艳,赵爽.质量反馈理论在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OL].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5):133,142.
[15]蔡歆,石柳.复杂胸部肿瘤切除胸壁重建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20,35(16):95-96,封3.
[16]刘悦娇,李莉.全程化手术护理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纵隔肿瘤切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20,55(9):1040-1042.
[17]吴燕,蒋亚琴.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44-46.
[18]时佩君,延佩,刘婷,等.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纵隔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肺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7):2603-2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