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崩方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论文

2025-02-21 16:37:5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以止崩方进行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减轻中医症候,对凝血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摘要】目的:探讨止崩方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武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30例)和B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贫血治疗。A组给予宫血宁胶囊,B组给予止崩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凝血功能。结果: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盗汗潮热评分均降低,B组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盗汗潮热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升高,B组TT、APTT均短于A组,FIB、D-D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以止崩方进行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减轻中医症候,对凝血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关键词】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宫血宁胶囊,止崩方,凝血功能
异常子宫出血指与正常月经不同的源自子宫腔的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可由多种病因导致,包括器质性病变、功能失调或医源性原因[1]。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见于绝经过渡期或青春期女性,是一种由于生殖内分泌异常所导致的子宫出血[2]。中医古籍中并没有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征,应归属于“崩漏”范畴,突然出血,来势较急,出血量多者属崩;淋漓不断,病情较缓,出血量少者属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病机一致,且常互相转化,因此崩漏并称[3]。宫血宁是一种理血剂,是崩漏下血临床常用中成药,具有凉血、收涩止血作用[4]。止崩方内含菟丝子、白术、党参等中药药材,具有养血止血之效。二者用于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均具有良好疗效,哪种治疗方案临床获益更佳,尚有待进一步考证。本研究旨在探讨止崩方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武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诊断标准:西医参照《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5];中医参照《中医妇科学》[6]脾肾两虚证辨证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能够按时复诊;入组前3个月无激素类药物应用史;未参与其他试验。排除标准:宫内节育器所致异常子宫出血;合并妊娠及其并发症;存在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药物过敏;哺乳期。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30例)和B组(31例)。A组阴道出血天数16~40 d,平均阴道出血天数(29.45±8.67)d;病程3~8个月,平均病程(5.65±1.63)个月;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34.63±5.22)岁。B组阴道出血天数14~38 d,平均阴道出血天数(28.67±7.02)d;病程3~9个月,平均病程(5.79±1.34)个月;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5.27±5.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此次研究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查后批准实施。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抗贫血治疗。
A组给予宫血宁胶囊(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0087,规格:0.13 g/粒)治疗。0.13 g/次,3次/d。B组给予止崩方治疗。组方:炙黄芪30 g,党参、续断、山茱萸、海螵蛸、芡实、益母草各15 g,白术、炙升麻、菟丝子各10 g,熟地黄、阿胶各20 g,赤石脂12 g,甘草5 g,水煎至300 mL,100 mL/次,3次/d。
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21 d,并在治疗期间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寒凉生冷、肥甘厚味。并于治疗后持续随访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制定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治疗后出血症状得到完全控制,月经周期及经量恢复正常,治疗结束后随访期间无再次异常出血情况;有效:治疗后出血症状得到完全控制,但在治疗结束后随访期间有再次异常出血情况;无效:未达上述标准,出血症状未得到完全控制或无变化。总有效率=1-无效率。(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对两组患者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盗汗潮热等中医症候进行评估,由轻至重分为1~5分,无症状则为0分,得分越高则症候越严重。(3)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取两组静脉血(5 mL清晨空腹),以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甘肃鑫天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ExC810)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盗汗潮热评分均降低,B组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盗汗潮热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TT、APTT缩短,FIB、D-D水平均升高,B组TT、APTT均短于A组,FIB、D-D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或靶细胞效应异常导致的,青春期、育龄期及绝经过渡期均有发生可能,青春期所发生的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间的反馈调节尚未成熟;而育龄期所发生的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是由于应激、饮食紊乱及精神压力等因素干扰所致;而绝经过渡期所发生的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则是由于卵巢功能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衰退,卵泡近于耗尽,而剩余卵泡则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低下,导致雌激素分泌量锐减,无法维持子宫内膜的正常增生所致,临床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的不规则,易出汗、贫血,并伴有阴道出血症状。中医理论认为,崩漏主要病机为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子宫藏泄失常,而致经血非时妄行,其病因复杂,但多是由于脾肾两虚所致[8]。
宫血宁胶囊主要成分为重楼,具有凉血止血,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效,是崩漏的常见用药[9]。止崩方中君药为党参、炙黄芪,其中党参甘补而平,不燥不腻,具有补气生津养血之效,炙黄芪药性甘、温,《景岳全书·本草正》中提到,“黄耆,生者微凉,可治痈疽;蜜炙性温,能补虚损。”,具有益气补中之效,二者相合,可大补元气;臣药为白术、续断、菟丝子、山茱萸、熟地黄、阿胶,其中白术甘补渗利,苦温而燥,主温补扶正,善补气健脾,可健脾资血,统血归经;续断甘补微温,苦泄辛散,补而不滞,即补肝肾,又行血脉,为妇科止崩漏之要药,而菟丝子甘补辛润,性平偏温,善补阳益阴,二者配伍,可补肾益肝,具有阳中求阴之意;山茱萸酸涩收敛,甘微温而补,即温补肝肾,又收敛固涩,与续断、菟丝子取“肝肾同源”之意;熟地黄性甘微温,可补益精血,滋补肾阴,《珍珠囊》中记载,“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阿胶味甘,性平,具有补血、止血之效,二者配伍,具有滋肾养血之效;佐药为芡实、赤石脂、海螵蛸、益母草、炙升麻,其中芡实甘补涩敛,平而不偏,具有补脾益肾之效,赤石脂味甘、酸、涩,具有止血之效,是崩漏带下常用药材,海螵蛸质燥涩敛,咸能走血,性温和血,尤善止血止带,三者共奏补益脾肾,收敛止血之效;益母草辛散苦泻,微寒清解,可活血化瘀;炙升麻可佐助补气之药,发挥升阳举陷之效;使药为甘草,调和诸药的同时亦能缓和药性,补脾益气,全方共奏补肾养血,健脾益气止血之效[10]。本研究结果表明,B组临床总有效率比之A组更高;治疗后两组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盗汗潮热等中医症候积分比之治疗前,两组均呈降低趋势,且B组降低趋势更为明显,表明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以止崩方进行治疗效果更佳,并能有效减轻中医症候。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纤溶酶活化物质水平升高,活性增强,是导致流血不止的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子宫内膜纤溶酶活化物质能够激活纤溶酶并裂解纤维蛋白,致使子宫内膜形成去纤维蛋白原状态,对正常内膜的凝血、止血过程造成不良影响,致使长期大量出血。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B组全血FIB、TT、APTT、D-D水平相较于B组更优,表明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以止崩方进行治疗可对凝血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止崩方中所用海螵蛸中所含钙元素能够激活凝血因子,并对血小板进行活化,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凝血功能有关[11]。阿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并富含铁与动物蛋白,能够提高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促进造血功能,并提高血液中血小板含量,加强凝血功能,缩短凝血时间[12]。而其余药物中也或多或少具有改善凝血与造血功能的化学成分,从而有助于加强凝血功能。但本研究同样存在有不足之处,出于财力物力的限制并未进一步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对不同中药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远期效果认知不足,仍有待进一步多样本、长随访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以止崩方进行治疗效果更佳,并能有效减轻中医症候,对凝血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国艳,马金波,唐月玲.米非司酮与醋酸甲羟孕酮片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生殖激素的影响[J/OL].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3,7(11):55-57.
[2]吴明秀,蔡鹏宇,陈志萍,等.葆宫止血颗粒对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性激素、新血管生成因子的改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14-17.
[3]刘源瀛.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2):268-270.
[4]李嫚.宫血宁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3):73-74.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1):801-806.
[6]张玉珍.中医妇科学[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56-15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109.
[8]周倩,李西娟.固冲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期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1):35-37.
[9]张峥,陈小红,史建芬,等.宫血宁胶囊联合左炔诺孕酮对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凝血指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6):3750-3752.
[10]刘思.止崩方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止血疗效观察[D].昆明:云南中医药大学,2023.
[11]范薏淇,赵嫣虹.海螵蛸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4):47-48.
[12]杨帅,鲁婷婷,周祖英,等.阿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23,32(8):806-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