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效果论文

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效果论文

19

2025-02-21 16:21:5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6月漳州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和针灸刮痧联合组,各34例。药物组给予艾司唑仑片,针灸刮痧联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针灸刮痧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评分均降低,针灸刮痧联合组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均降低,针灸刮痧联合组PSQI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升高,针灸刮痧联合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生存质量。


  【关键词】原发性失眠,针灸,耳部全息铜砭刮痧


  原发性失眠是指在没有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的情况下,患者出现的持续性睡眠困难[1]。此类疾病可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原发性失眠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和生理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难以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早醒和睡眠质量差等。在中医理论中,睡眠与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阳气旺盛、阴气充足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2]。中医将失眠症称为“不寐”,并将其病因归纳为情志、饮食、劳逸、体质等因素,表现为心神不宁、肝郁气滞、脾虚湿阻、肾阴不足等症。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原发性失眠的症状,但存在着副作用大、易产生依赖性等问题。相较于药物治疗,针灸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非药物疗法,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作用,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3]。中医全息理论中耳是人体脏腑经络的重要部位,耳朵上的穴位可以反映全身的健康状况,铜砭刮痧疗法通过在耳朵上刮痧,刺激相关穴位,可影响患者脏腑功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快代谢[4]。基于此,本研究采取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分析其效果,以期为原发性失眠治疗提供新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6月漳州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原发性失眠标准,以入睡困难为主,不由身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引起,多梦易醒、苏醒过早、醒后难以入睡,伴日间障碍,精力和体力下降[5];(2)中医诊断符合心胆气虚型原发性失眠,主症: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次症: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6];(3)近期未服用镇静安神类药物。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等功能障碍;(2)对本次药物过敏;(3)怀孕和哺乳期妇女;(4)耳部有疖肿或破溃等不适合刮痧。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和针灸刮痧联合组,各34例。针灸刮痧联合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8.23±4.45)岁;病程5~32个月,平均病程(15.37±2.74)个月。药物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7.73±4.61)岁;病程5~33个月,平均病程(15.93±3.1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药物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484,规格:1 mg)治疗。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次,1次/d,共4周。


  针灸刮痧联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针灸:嘱患者取仰卧位,对针灸针具及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取合适型号的针具快速平刺百会前后之神聪,再刺百会之左右神聪,最后平刺百会穴与神门,行捻转平补平泻1~3 min,使局部产生强烈针感,然后直刺双侧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及心俞、胆俞,得气(包括酸、麻、涨等感觉结合)后,针灸针在穴位上停留20~30 min,在留针过程中,观察患者呼吸、神态等,以确保针灸安全有效。1次/d,连续治疗20 d。耳部全息铜砭刮痧:(1)对患者的耳部皮肤进行检查,确定可以进行刮痧治疗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嘱患者取坐姿,对耳部皮肤消毒,准备专用的耳部铜砭。(2)耳部均匀涂抹刮痧油,先整体循环按摩耳廓小周天、大周天约60 s。再进行刮痧。耳前:沿耳垂、耳轮、对耳轮、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刮拭至耳前根;耳背:沿耳垂背面、耳轮背面、对耳轮后沟、耳甲腔后隆起、耳甲艇后隆起、对耳轮下脚后沟、三角窝后隆起、胸锁乳突肌刮拭。两处均刮拭约10 min。(3)再根据心胆气虚症状选择重点部位肝、胆、心、脑干、神经衰弱点、交感、皮质下、神门、枕进行重点刮拭。每穴约30 s。(4)最后进行耳部按摩5 min。两耳交替刮痧,2次/周,持续4周。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愈:睡眠时间6.5 h以上,精力正常;显效:睡眠情况明显改善,睡眠时间增加3 h及以上,但总体睡眠时间<6.5 h;有效:睡眠时间增加3 h以内,总体睡眠时间<6.5 h;无效:睡眠情况无改善或加重[7]。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进行评价,包括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评分0~6分,评分越高表明该项症状越严重。


  1.3.3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用药情况、日间功能。总分0~21分,评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9]。


  1.3.4焦虑抑郁情绪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价,HAMA:14个因子,总分56分;HAMD:17个因子,总分54分。评分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10]。


  1.3.5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WHOQOL-BREF)评估,量表包含2个总体生活质量的测定(2个独立分析条目)和4个维度[生理(7个条目,总35分)、心理(6个条目,总30分)、社会关系(3个条目,总15分)、环境(8个条目,总40分)],共26条目,每条目均为1~5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11]。


  1.3.6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头晕头痛、口干、白细胞减少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针灸刮痧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均降低,针灸刮痧联合组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降低,针灸刮痧联合组PSQI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升高,针灸刮痧联合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原发性失眠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原发性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失眠、早醒、醒后入睡困难、多梦、睡眠时间过短等[12]。此外,原发性失眠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以及生物钟紊乱,引发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因此,探寻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成了当务之急。


  目前,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13]。药物治疗如苯二氮䓬类药物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虽然能在短期内改善睡眠质量,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以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为主的心理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但治疗时间比较长,长期重复的训练易导致患者依从性不佳。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主要通过帮助患者养成规律作息、改善睡眠环境等生活习惯进行治疗,但需患者积极配合,长期治疗患者配合度不佳导致治疗效果有限。在此背景下,针灸和耳部全息铜砭刮痧疗法作为一种方法,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本研究显示,针灸刮痧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治疗后,两组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PSQI评分均降低,针灸刮痧联合组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PSQI评分均低于药物组。说明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比起常规药物治疗可更有效改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根据结果分析其可能原因,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及经络学说,中医学认为,失眠是由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阴阳失衡、气血失和而引发,而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针灸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流畅,从而改善睡眠质量[14]。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对原发性失眠的有效治疗,其理论基础扎实,临床应用广泛[15]。针灸可以通过刺激患者特定穴位,引起神经兴奋,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可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地促进血液循环,疏通大脑的气血,缓解头晕、头痛、头皮麻木等症状,从而恢复睡眠质量。睡眠波是大脑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电生理现象,主要包括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睡眠波的生成和调节对维持正常睡眠具有重要意义。针灸刺激可以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睡眠波动,从而帮助调整睡眠。针灸还能调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生物分子的表达,影响基因表达和相关信号通路,从而改善睡眠质量[16]。耳部全息铜砭刮痧通过刮拭耳部的皮肤,加速耳部血液循环,可调整患者气机,增强末梢循环,具有操作简便、较低的副作用和依赖性等特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容易接受[17]。该疗法基于中医全息理论,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对患者采用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从而改善睡眠质量。耳朵上的神门、神经衰弱点、皮质下耳穴等与睡眠调控密切相关,通过刮痧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抑制过度兴奋的大脑皮层活动,使大脑进入放松状态,有助于入睡。且耳部全息铜砭刮痧疗法可以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刺激相关穴位可以促进自主神经的平衡,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协调,从而改善中医症候和睡眠质量。


  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降低,针灸刮痧联合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药物组;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升高,针灸刮痧联合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药物组。说明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的睡眠对于情绪的稳定至关重要,睡眠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提高睡眠质量,患者白天身体和精神健康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负面情绪随之减少。研究发现,针灸能够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能够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信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抑郁水平[18]。


  耳部全息铜砭刮痧通过刺激与情绪相关的耳穴,如神门、皮质下耳穴、心等,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19]。耳穴刺激可通过神经传导途径,影响大脑的情感中枢,进而达到改善患者情绪的目的。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疗法具有镇痛、镇静等作用,通过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等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的物质,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针灸治疗通过调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达到治疗睡眠障碍的目的;耳部全息铜砭刮痧疗法则通过刺激耳穴,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因此两者联合治疗在缓解疼痛、调节生理功能、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的治疗均为非药物治疗,避免了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效果较优,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晓艳,赵丽君,周丽雅,等.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7(2):29-32,38.


  [2]李薇,柯金菊,蔡浩斌,等.临床状态医学理念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障碍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2):2559-2565.


  [3]陈静,戴明.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1,27(12):2446-2451,2456.


  [4]曾满萍,刘晓辉,彭丽华,等.耳穴贴压联合耳部铜砭刮痧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4):359-365.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5):324-335.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352.


  [7]何克林,韩德雄,马睿杰.耳穴电针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4):120-123.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19-323.


  [9]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3):260-263.


  [10]姜岚.中药药枕结合五音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20,38(9):210-212.


  [1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J].Revista Espanola De Cardiologia,2004,24.


  [12]边菁哲,陈秀娟,樊明爽,等.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证素分布规律及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20,26(11):1932-1936.


  [13]谢宇宽,李杨,陈艳琼,等.联合治疗方案对原发性失眠病人睡眠质量、抑郁情绪及睡眠结构指标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0,24(4):771-774.


  [14]杨丽梅,李锌夷,赵彩娇.从中医睡眠理论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4):126-129.


  [15]谢蔚,彭玉琳,付桃芳.针灸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疗效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5):681-685.


  [16]孙继飞,王智,陈丽梅,等.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2,17(10):1475-1480.


  [17]刘艳玲,曾小玲,王灿,等.耳部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骨折后失眠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21,41(1):124-126.


  [18]臧平,王烨林,方锐.调和阴阳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疗效及对焦虑、嗜睡症状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3,41(2):205-208.


  [19]吴凤琼,李娟,李今,等.基于全息理论的辨证分型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4):519-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