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对比论文

2025-02-21 14:09:3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与CPAP相比,BiPAP可更好地改善AHF患者的呼吸功能,二者均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对射血分数降低型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AHF伴射血分数降低型A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PAP组和BiPAP组,各29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BiPAP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高于CPAP组[(93.65±7.48)mmHg vs(89.36±7.45)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CPAP组[(35.06±4.01)mmHg vs(39.54±3.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8、4.433,P均<0.05)。治疗后,两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均随时间的推移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CPAP相比,BiPAP可更好地改善AHF患者的呼吸功能,二者均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射血分数降低型;急性心衰;疗效分析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泵血不足,引起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1]。目前临床治疗AHF的主要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和心脏再同步治疗等。近年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2]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3]成为AHF治疗的研究和应用焦点。CPAP通过持续施加正压保持肺泡开放,增加气体交换面积,适用于轻中度AHF患者[4]。BiPAP则是双水平正压通气,模拟正常呼吸模式,提高呼吸肌效率,适用于病情较重的AHF患者[5]。研究表明,CPAP和BiPAP均可改善AHF患者的氧合和通气,降低气管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6],但两种通气方式在AH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尚未统一。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CPAP和BiPAP对射血分数降低型AHF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AHF伴射血分数降低型A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PAP组和Bi⁃PAP组,各29例。CPAP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60~81岁,平均(66.72±5.46)岁;病程5~11年,平均(7.27±1.05)年。BiPAP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61~82岁,平均(67.03±4.98)岁;病程5~12年,平均(7.42±2.15)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新兴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B083)。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力衰竭指南(2016版)》[7]中关于AHF伴射血分数降低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并伴有低氧血症症状;意识清晰,可配合完成本研究的相关治疗;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射血分数<40%;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呼吸频率<12次/min者;血流动力学严重不稳定,收缩压<90 mmHg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伴有恶性心律失常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标准化的对症治疗。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表现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两组均统一采用飞利浦BiPAP-A40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
CAPA组:设定5~15 cmH2O的压力范围,以满足不同患者的病情需求。
BiPAP组:采用S/T模式,并将吸气相气道正压范围设定为10~15 cmH2O。在治疗期间,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关键指标。一旦发现患者的呼吸频率低于12次/min,则立即启动时间控制模式,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充分的支持。在氧疗方面,将初始设定氧浓度为50%,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血氧浓度维持在90%以上。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来决定是否终止无创通气治疗。若患者在观察结束时,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则考虑停止无创通气;反之,若患者的病情依然严重或无明显改善,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通气时间,以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治疗。
1.4观察指标
呼吸功能。采用指脉氧监测仪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和治疗3 h后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进行检测,并由护士送检血气,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blood oxygen,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
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H0)、治疗后1 h(H1)、4 h(H2)及8 h(H3)对PiCCO进行校准,测量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cardiac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V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
1.5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用(±s)表示,组间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行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多重比较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
治疗后,BiPAP组患者的PaO2高于CPAP组,PaCO2低于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R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GEDVI、EVLWI值均随时间的推移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GEDVI和EVLW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表3。
3讨论
既往临床上多采用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来改善AHF患者呼吸衰竭症状,但起效较慢,致使其预后质量始终难以得到较好的提升。NIPPV可在短时间内立即纠正患者的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状态,从而起到促进其呼吸功能和心功能恢复的作用[8]。BiPAP和CPAP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无创通气模式,对AHF患者的病情进展和预后结局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BiPAP组治疗后PaO2高于CPAP组[(93.65±7.48)mmHg vs(89.36±7.45)mmHg],PaCO2低于CPAP组[(35.06±4.01)mmHg vs(39.54±3.68)mmHg](P均<0.05)。提示两种模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但BiPAP的作用更胜一筹。这与赵义祥等[9]研究中BiPAP组治疗后PaO2(93.84±7.51)mmHg高于对照组(89.22±7.22)mmHg,PaCO2(35.90±4.08)mmHg低于对照组(39.79±3.51)mmHg(P均<0.05)的结论基本相符。分析其原因在于:BiPAP作为一种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在患者的吸气相和呼气相分别提供不同的压力支持。这种灵活的调整方式有助于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并优化其气体交换功能。因此,在AHF患者的治疗中,BiPAP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然而,实际应用中,我们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合适的选择和调整。例如,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CPAP可能因其操作简便、患者舒适度高等特点而更为适宜[10]。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更高级别的通气支持,如机械通气等。
有研究指出,以患者的临床血流动力学指标参数为指导来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可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11-1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PICCO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GEDVI、EVLWI值均随时间的推移明显降低(P均<0.05)。但两组间GEDVI和EVLW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方面,两种模式的作用不相上下。这可能是因为AHF引发的呼吸窘迫使得胸腔内负压波动加剧,而BiPAP和CPAP要通过影响胸腔内压来起到间接影响心血管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因而效果并不明显[14]。
综上所述,BiPAP和CPAP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HF患者的呼吸功能,其中BiPAP效果更佳,两种模式均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纳入患者数量较少,且混杂因素较多,研究结论可推广性不强;此外,本研究中无法避免药物治疗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且观察时间较短,仍需开展进一步的扩大化研究来提高结论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杨楠.老年急性心力衰竭诊疗简述[J].慢性病学杂志,2024,25(4):520-526,534.
[2]刘姗,关静,赵月华,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分析[J].云南医药,2022,43(3):49-51.
[3]杨和琴,陈仪,陈燕.路径式护理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联用对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7):85-87,90.
[4]庞聪艺,易景德.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2):48-49.
[5]马文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急诊急救中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观察[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28):45-47.
[6]李娜,房洁.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辅助冻干重组人脑钠肽对肺心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4,21(5):127-130.
[7]边圆,王甲莉,程凯,等.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力衰竭指南解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7):849-853.
[8]黄汝锋.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指标观察[J/CD].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3):127-128.
[9]赵义祥,余小林,程慧,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衰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临床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9):1306-1309.
[10]Walter DC,Chan HK,Crowe RP,et al.Out-of-hospital,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acute dyspnea[J].J Am Coll Emerg Physicians Open,2021,2(6):e12542.
[11]Sabsabi B,Harrison A,Banfield L,et al.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versus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and apnea of prematur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 J Perinatol,2022,39(12):1314-1320.
[12]Iftikhar IH,Greer M,Wigger GW,et al.A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different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ter⁃ventions in 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J].J Sleep Res,2021,30(3):e13158.
[13]刘红彬,无创正压通气CPAP与BiPAP两种模式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的应用对比研究[Z].河北:保定市清苑区人民医院,2022-08-11.
[14]韩淑贞.肺表面活性物质分别联合BiPAP、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1,24(2):160-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