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健康状况及护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论文

2025-02-21 13:47:01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分析高校学生健康状况并针对护理健康教育策略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等距抽样法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0)对本学院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4月,分析高校学生患病情况及健商测试结果。结果上呼吸道感染、耳鼻咽喉疾病及眼科疾病为高校学生主要疾病类型,分别占26.55%、18.11%及15.67%。高校学生健康知识得分相对较低,属于警惕性指数;其健商水平、自我照顾、生活技能、生活方式及健康心理属于比较理想的健康指数。结论高校学生健康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健商有待提升,应
摘要:目的分析高校学生健康状况并针对护理健康教育策略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等距抽样法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0)对本学院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4月,分析高校学生患病情况及健商测试结果。结果上呼吸道感染、耳鼻咽喉疾病及眼科疾病为高校学生主要疾病类型,分别占26.55%、18.11%及15.67%。高校学生健康知识得分相对较低,属于警惕性指数;其健商水平、自我照顾、生活技能、生活方式及健康心理属于比较理想的健康指数。结论高校学生健康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健商有待提升,应根据相关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对策,以改善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高校学生;健康状况;护理健康教育;患病情况;健商;护理健康教育对策
0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其健康状况不但会影响个体的进步以及家庭的幸福,同时也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1]。大学生处于青春发展中的中后期阶段,同时也是人格定型的关键时期,存在情绪波动大、心理脆弱、挫折应对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而且由于学业负担较重,部分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对其身心健康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长此以往,可导致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受损,甚至会诱发各种疾病,干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2]。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对策对于改善和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对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能够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动力[3-4]。本研究于2022年1月—2023年4月选取本院学生983名,分析他们的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健康教育对策,确保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等距抽样法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0)对本学院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共计分发调查问卷1034份,最终收回问卷983份。全部983名高校生中,男497名,女486名,年龄范围为18~25岁,年龄平均值为(22.35±1.79)岁。
纳入标准:①所选大学生智力水平均正常;②研究期间大学生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均稳定;③积极配合完成研究。
排除标准:①伴家族遗传性精神疾病,有精神疾病史或者既往接受过系统性的精神疾病治疗者;②研究期间由于出现重大家庭变故而导致性格缺陷者;③研究或调查积极性较差者;④同一时段参与其他调查或者研究者。
1.2方法
1.2.1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通过分发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和统计高校学生患病情况,得出:疾病类型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耳鼻咽喉疾病、眼科疾病、肠胃疾病、口腔疾病、血压异常、心理障碍、体质量异常(低体质量、超重或肥胖)、传染性疾病(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等)。
结合健商理论知识针对高校学生的健商情况进行分析,总计5个维度,包括健商水平、自我照顾、生活技能、生活方式、健康心理与健康知识。最高分值为10分,最低分值为0分,以下为评估标准:3分以下为健康指数;3分以上6分以下为警惕性指数;6分以上9分以下为比较理想的健康指数;9分以上10分以下为理想健康指数。
1.2.2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1.2.2.1卫生基本常识缺乏
部分大学生自理能力及卫生基本常识缺乏,学校开设的生理卫生课主要涉及青春期生理知识及人体基本结构等,其他方面医学常识较少。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承受着沉重的学习压力,无暇顾及其他,导致卫生基本常识缺乏。
1.2.2.2饮食搭配不合理
部分大学生作息不规律,晚睡、晚起、熬夜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生不食用早餐或者三餐营养不均衡,部分学生经常饮用含糖饮料,导致碳水化合物、糖分等摄入量过多,容易出现超重、肥胖等现象,同时也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
1.2.2.3身体锻炼缺乏
部分大学生运动量严重不足,坚持进行身体锻炼的学生占比较低,甚至有部分学生从不进行身体锻炼。长期不运动容易造成钙质流失速度加快,易诱发关节僵硬、肥胖、心肺功能下降、废用性萎缩等。长期不运动可导致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下降,并致使韧带力量下降,最终导致关节僵硬。长期不运动或者运动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能量消耗减少,能量过剩并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可造成肥胖发生并诱发高血脂等诸多身体健康问题。由于大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运动过程中可产生多巴胺物质,有助于提高身心舒畅度,减轻身心压力。长期不运动可造成多巴胺物质形成,导致负性情绪累积并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人体骨骼处于持续代谢的过程中,适量运动既可促进骨骼重建,还可提高钙利用度。长期不运动可造成骨骼代谢活动减少,容易钙质流失加速,甚至会诱发骨质疏松。除此之外,长期不运动还会造成身体组织下降,容易产生疲劳感,而且胃肠蠕动减慢并诱发便秘、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1.2.3护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1.2.3.1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可通过举办宣传讲座、分发健康教育宣传册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防控、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健康运动方式等,培训完成后针对学生健康教育掌握情况进行评估,针对掌握情况不理想者再次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提高大学生的自理能力及自护能力。编制《大学生卫生健康知识手册》,内容涵盖运动、睡眠、饮食行为与健康等相关知识和内容,可通过*博以及宣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和观念。开展健康测试活动,由高校护理部设立健康**台并开展**活动,为大学生提供血压、血糖测量等服务,根据测试结果提出锻炼或者饮食建议。
1.2.3.2开展专题讲座
加大传染性疾病宣传力度,通过真实案例、具体数字等方式向大学生展示近年来大学生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等,提高广大学生的传染性防控能力。通过卫生知识宣传栏等方式等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包括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传。鼓励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房间通风,经常换洗被褥,尽量在密切人群中扎堆或者聚集,若出现气短、胸闷、咳嗽等异常现象需要及时就诊。高校人员密集,针对各种传染病高发季节必须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如通过喷洒杀菌、消毒药物等方式杀灭细菌、病毒,必要时可采取隔离措施以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
1.2.3.3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通过改进护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涵盖案例教学、线下线上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1.2.3.4注重运动锻炼,培养终身锻炼习惯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可通过打篮球、乒乓球、踢足球、健美操等运动锻炼方式调节精神状态,改善体质并促进健康改善。不断建立和健全体育锻炼机制,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全员参与意识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无氧耐力和有氧耐力,通过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方式感受运动的激情和快乐,使学生从中获取成就感,在实践锻炼中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引进健身气功及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有效提升大学生运动健身素养,还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并增强文化自*。
1.3观察指标
(1)分析高校学生患病情况。
(2)分析高校学生健商测试结果。
2结果
2.1高校学生患病情况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耳鼻咽喉疾病及眼科疾病为高校学生主要疾病类型,分别占26.55%、18.11%及15.67%。见表1。
2.2高校学生健商测试结果分析
高校学生健康知识得分相对较低,属于警惕性指数,健商水平、自我照顾、生活技能、生活方式及健康心理属于比较理想健康指数。见表2。
3讨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改革战略,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不断获得凸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观念也不断增强[5]。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状况和水平对国家建设以及发展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并掌握大学生健康状况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对策方能够使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获得改善[6-7]。
高校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对策,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和实施健康教育,有效减少和控制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生物质全面发展和进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且优质的栋梁之材[8]。
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能够丰富高校学生对健康等内容的认知,开展专题讲座可提高学生的疾病预防能力,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使健康教育效果获得提高[9]。运动锻炼时全身器官系统均处于协调运作过程中,神经系统能够发挥调节指挥作用,心血管系统可输送氧气以及营养物质,呼吸系统可摄入新鲜氧气,促进呼吸系统及心脏功能改善,还能够提高骨质密度与肌肉强度,使机体反应灵敏度获得提高,进而取促进体质改善。适量运动还能够使身体骨骼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获得改善,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和情绪改善[10-11]。运动可减轻应激反应,促进人际关系改善,也有助于提高自*心并改善心理健康。持续锻炼能够调节精神、缓解身心疲劳,能够使学生的有氧及无氧耐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在运动锻炼中获取激情与快乐,提高成就感,可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12]。
此次研究中,上呼吸道感染、耳鼻咽喉疾病及眼科疾病为高校学生主要疾病类型,分别占26.55%、18.11%及15.67%。高校学生健康知识得分相对较低,属于警惕性指数;健商水平、自我照顾、生活技能、生活方式及健康心理属于比较理想健康指数。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健康状况有待完善,高校相关医疗机构和单位必须通过加强健康教育的方式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健商,帮助广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规律地锻炼身体,改善体质,增强防病抗病能力。
[1]王金焕,黄喜珊.中小学生抑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辅导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1(2):4-6.
[2]李婷,王宏,刁华,等.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5):746-752.
[3]徐滢.探讨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284.
[4]曾凡星,李莉莉.在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3):185-186,189.
[5]刘志浩,吕书红,刘志业.中国5省小学生健康状况与健康知识、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12):1101-1105.
[6]廖静岚,卢晨霞,徐幽琼,等.2021年福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23,37(3):176-178,186.
[7]刘乔勇,朱江.杭州市某农村中学学生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0,36(6):937-939.
[8]袁敏,曹应琼,高建美.2020年成都市郫都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9):81-84.
[9]王珊珊,钱青,樊琼,等.上海闵行区某镇2018学年中小学生体检结果分析[J].上海医药,2020,41(16):46-49.
[10]刘乔勇,朱江.杭州市某农村中学学生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0,36(6):937-939.
[11]刘德国,王晓雷.2013-2017年张家港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9.
[12]姚海燕,胡正平,唐芳,等.合肥市2021年某社区中小学学生健康状况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3,29(2):117-120,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