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对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论文

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对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论文

3

2025-02-21 11:49:10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对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目的选取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于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70例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重组人促红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贫血指标、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5/35),高于对照组的80.00%(28/

  [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对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目的选取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于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70例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重组人促红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贫血指标、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5/35),高于对照组的80.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贫血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肾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进行治疗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可改善患者炎症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肾性贫血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重组人促红素

  肾性贫血,源于肾脏功能减退或衰竭,导致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以及肾脏排泄代谢产物障碍,进而引发红细胞生成与破坏之失衡[1]。血液透析是一种针对肾脏疾病并伴随贫血症状的患者的治疗方式[2]。重组人促红素治疗已为广大血液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此项治疗方法通过模拟人体自然产生的促红素功能,利用人工合成的促红素,协助患者恢复或维持正常的红细胞水平[3-4]。血液灌流技术以其卓越的毒素清除能力著称。该技术能够迅速从血液中移除有害物质,如毒素、药物残留等,从而减轻患者身体负担,促进其康复[5]。当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时,可增强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稍增多,但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对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选取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70例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重组人促红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进行治疗。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7~76岁,平均(67.84±2.51)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6~77岁,平均(67.88±2.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XHEC-202301-K07)。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7];②无精神疾病史;③临床资料齐全,具备配合完成调查的能力;④透析时间超过1年。

  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者;②合并有其他血液疾病者;③患严重感染者;④患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国药准字S20030089;规格:6 000 IU/支)进行治疗。治疗通过皮下进行注射,注射的初始剂量为每周1万U皮下注射1次,可以逐步减少剂量,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范围恢复正常之后,开始服用叶酸片(国药准字H20059355;规格:0.4 mg)以及维生素B12(国药准字H13022743;规格:25μg)。3个月一疗程。

  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进行治疗。高通量血液灌流,串联血液灌流器进行,上机流速50 mL/min,血流速度200 mL/min,1次/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的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3个月一疗程。

  1.4观察指标

  1.4.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显效:症状(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心跳加快)完全缓解,Hb升高30~99 g/L。有效:症状明显好转,Hb升高15~29 g/L。无效:相关指标未呈现明显改善迹象,或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两组患者贫血指标比较进行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的静脉血约5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及Hb进行检测与分析。

  1.4.3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的静脉血约5 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进行精确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进行测定。

  1.4.4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的静脉血约5 mL,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

  1.4.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有低血压、皮疹和头晕。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贫血指标、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疗效、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贫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贫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贫血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β2-MG、S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28.686、20.311,P均<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image.png

  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image.png

  3讨论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包括乏力、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8]。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等更严重的并发症[9-10]。血液透析作为一种关键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肾功能,减轻肾脏负担,从而缓解与肾脏疾病相关的症状[11]。肾脏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产生器官,该激素对于红细胞的生成至关重要[12]。采用重组人促红素进行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骨髓,刺激红细胞生成,从而显著改善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13]。血液灌流技术则以其高效吸附能力,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代谢产物,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14]。当血液透析和灌流技术联合使用时,疗效显著增加,实现了患者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存在疗效差异(P<0.05)。这一结果与何晓娜等[2]的研究一致: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前,两组在贫血状况、肾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的贫血指标(如TF、TSAT、Hb)和肾功能指标(如β2-MG、Scr、BUN)优于对照组(P均<0.05)。同时,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也较低(P均<0.05)。尽管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能原因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大、中分子毒素,而与血液灌流联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减轻肾脏负担,改善肾功能和微炎症状态。重组人促红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Hb水平,改善贫血症状。红细胞的增多可能也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减少炎症反应。肾功能的改善可能与毒素的清除有关,随着毒素减少,肾脏负担减轻,减少了β2-MG、BUN和Scr的产生。炎症因子的降低可能与毒素的清除和肾功能的改善相关,毒素减少后,炎症刺激因素减少,进而降低了炎症因子的水平。

  综上所述,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的治疗方法,对于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具有一定疗效。

  [1]林建锋.罗沙司他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8):38-41.

  [2]何晓娜,孙耀霞,郭梦珠.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24,31(3):273-274.

  [3]陈瑞丰,于沛,王志婷,等.罗沙司他联合多糖铁复合物、生血宁治疗重组人促红素效果不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40(12):1704-1708.

  [4]宋秀丽,李琳琳,麻世静.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3):473-476.

  [5]黄思梅,胡煜琳.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铁达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5):574-577.

  [6]罗连华,吴文裕.专人饮食管理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肝病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和饮食行为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3):69-71,81.

  [7]余雯枫,余毅.肾性贫血的诊治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3):211-216,19.

  [8]汤月秋,卢晓梅.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3,29(4):561-566.

  [9]陈文,吴云平,余文笛.罗沙司他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24,21(1):126-128.

  [10]钟小桂.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与罗沙司他胶囊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效果及对血清Hb、SF、CRP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2,43(8):2153-2154.

  [11]陈俊丽.蔗糖铁联合促红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24):26-28.

  [12]张芝秋,范吉辉.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铁代谢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3,29(3):486-491.

  [13]劳敏琴,陈思念,何颖梅.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方案在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9):107-110.

  [14]高玉敏.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对MHD患者肾性贫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19):2856-2858,2887.

  [15]李锐睿,郭亚玲,于源.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4,50(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