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

3

2025-02-21 11:31:40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每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30/31),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每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30/31),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lt;0.05)。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结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可以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疝气;并发症;复发率

  疝气为临床常见外科疾病之一,是由于器官或者组织脱落并通过薄弱或间隙进入另一位置而形成包块,包块在腹压增加时突出明显,平卧或用手辅助便可将肿块回纳腹腔[1]。疝气多见于成人,且老年群体多发,以腹部胀痛、酸痛、坠胀等为临床症状,可引起患者身体不适,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时采取合理方案进行治疗[2]。手术为治疗疝气的主要方案,其中以无张力修补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虽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但因手术创伤较大,康复及住院时间较长。近年来微创治疗方案因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中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只需要建立几个微小创口,便可完成腹腔探查、补片安置工作,操作简单,不易对腹腔脏器及组织造成损伤[3]。本文旨在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84岁,平均(64.52±7.91)岁;体重指数16~26 kg/m2,平均(20.24±1.21)kg/m2;病程2~30个月,平均(15.11±1.42)个月。观察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7~85岁,平均(64.58±7.74)岁;体重指数16~26 kg/m2,平均(20.28±1.16)kg/m2;病程2~31个月,平均(15.16±1.3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0911),患者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诊断标准;既往无腹部手术病史;临床资料齐全;意识与精神正常;具有手术适应证。

  排除标准:存在全身性疾病者;伴有高血压或者心脏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者;临床资料缺失者;心肺功能不佳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无法耐受手术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免疫缺陷性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通过硬膜外麻醉,于腹股沟韧带上方及内环投影处作切口,剖开腹膜外斜肌腱膜,游离并高位结扎疝囊;采用圆锥形填充并于内环口实施固定,随后在腹横筋膜前、精索后的位置放置补片,调整适宜的张力后固定于耻骨结节、腹内斜肌、脊肌腱、腹直肌鞘外侧以及腹股沟韧带和精索上;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并逐层将切口关闭。术后压迫24 h。

  观察组开展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指导患者采取下肢抬高、头部降低的斜坡位,接着施行气管内插管并进行全身麻醉。在麻醉生效后,在肚脐下方1 cm处作一个10 mm的弧形开口;导入腹腔镜和5 mm的穿刺导管,建立人工气腹(压力10~15 mmHg)。用腹腔镜检查患者腹内的情况,判断是否有隐藏的疝气,并确认腹股沟的疝气类型。在肚脐平行位置即双侧锁骨中线交点处,开设两个5 mm的操作孔,导入穿刺导管后扩张腹膜外的间隙,分离腹壁下血管旁边的腹膜。暴露耻骨间的空间,将较小的疝气囊原位还纳,对于较大的疝气囊进行分割处理。若腹膜有破损,则用可吸收线进行结扎或修补。在腹环的上方,将合适的补片置入腹膜后,使用蛋白胶进行固定。检查补片是否有皱褶或移位等情况,缝合腹膜切口,移除腹腔镜,排空体内的二氧化碳,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1.4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症状(可复性肿块、腹部不适等)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价,分为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感染等情况)、有效(临床症状改善&gt;80%,但切口未完全愈合,未见感染等异常情况)、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

  ③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皮下积液、神经感觉异常等。

  ④复发率: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手术指标)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9.35%(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32)。

  3讨论

  疝气是由长期腹壁缺损所致的腹内压增高所致,该病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若未及时控制可威胁患者生命[5]。当前,临床多将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疾病治疗的手段,此法选用人工生物性替代品作为修补片,对患者腹股沟区域的后壁进行加固,将手术对周围健康组织和结构的损害降到最低,有效减少组织紧张度,同时减轻病患术后的疼痛、不适和拉扯感。尽管此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疝气患者的症状,但术后可能会引发并发症,且康复周期较长,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6]。近年来,伴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术式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操作,可减轻对组织损伤,且切口小、美观度高、恢复快,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患者生理舒适度[7]。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P&lt;0.05);观察组手术时间(44.69±8.14)min短于对照组(P&lt;0.05)。周观阳[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44.69±8.44)min低于对照组(P&lt;0.05),与本研究结果接近。可见疝气治疗中选择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可行性较高。在疝气治疗中,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操作中通过在腹膜前间隙进行操作,重建腹股沟区域的正常结构,从而有效治疗疝气,具有恢复快、复发率等优势[9]。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疼痛程度较轻的手术方法,手术过程中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此外手术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可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术后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以缓解其疼痛程度,减轻生理应激反应[10-12]。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lt;0.05),可见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成效,究其原因:采用腹腔镜技术的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通过脐部进入患者的腹腔,到达腹膜前间隙,可清晰地展现精索周围的组织结构,使手术视野变得更加清晰;利用腹腔镜技术放置和固定补片,能够更好地覆盖疝气部位,实现有效修补,治疗效果更好[13]。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可以有效避免疝气复发,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胀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实施中选择生物相容性较高的材料作为补片,并采用蛋白胶进行固定,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加速机体各功能的恢复[15]。

  综上所述,疝气治疗中选择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可缩短手术及治疗所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1]叶世良,何兆军.局部麻醉下日间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对高龄腹股沟疝患者围术期指标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4):4209-4211.

  [2]晁祥嵩.聚丙烯网状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的优势及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运用效果[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5):79-80,88.

  [3]项莉.目的达成理念的健康教育对腹腔镜下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患者ESCA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3,36(2):486-488.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8,56(7):495-498.

  [5]李峰华.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在成人疝气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9):86-89.

  [6]杨克非.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12):1437-1439.

  [7]李佳欢.老年腹股沟疝气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6):85-87,91.

  [8]周观阳.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在成人疝气治疗中的效果[J].名医,2023,18(6):81-83.

  [9]关晓娟,钟信明,曹鑫,等.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在老年人腹腔镜下疝气无张力修补术预防术后谵妄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3):3732-3733.

  [10]侯军辉,梅勇.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对减少并发症的价值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6):2822-2824.

  [11]蔡义盼,杨代华,宋晶晶.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疝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3):2047-2050.

  [12]刘晗.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5):79-81.

  [13]林涛,李自芳.观察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5):96-97.

  [14]唐明星.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疝气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1):161-162.

  [15]刘凤琴.对接受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6):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