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

2025-02-14 11:09:14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遵义市播州区中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集痰液标本送检,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结果:89例患者共分离出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61株(62.89%),前三为铜绿假单胞菌(29.90%)、肺炎克雷伯菌(18.56%)、大肠埃希菌(14.43%);革兰阳性菌检出32株(32.99%),前三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3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遵义市播州区中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集痰液标本送检,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结果:89例患者共分离出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61株(62.89%),前三为铜绿假单胞菌(29.90%)、肺炎克雷伯菌(18.56%)、大肠埃希菌(14.43%);革兰阳性菌检出32株(32.99%),前三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31%)、表皮葡萄球菌(8.25%)、肺炎链球菌(6.19%);真菌4株(4.12%);主要革兰阴性菌未检出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耐药性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无耐药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性高。结论: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存在少量真菌,还需积极参照药敏结果用药,更好促进感染消失。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
支气管扩张是气道因反复炎症或感染出现的疾病,在持续损伤下支气管可出现异常扩张,诱发咳嗽、咳痰等症状,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1-2]。同时,支气管扩张患者常伴肺部感染,在进展过程中,不仅损伤肺组织,还可加速支气管损伤的进展,从而影响患者通气能力,易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表现,进一步增加患者痛苦。目前,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重点在于抗菌,只有迅速清除体内的致病菌,方可减轻肺部损伤,并减少对于支气管壁的刺激,避免其重塑的持续进行,降低阻塞性肺气肿等风险[3-4]。但抗菌治疗对于药物的选择需高度重视,一旦用药不当,不仅无法获得理想效果,还会破坏局部菌群的稳定性,增加二次感染风险。同时,在抗菌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诸多药物因日常使用的不合理,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亦可影响药物的早期使用及抗菌效果[5-6]。因此,有必要定期开展耐药分析,掌握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分析,明确耐药性情况,以便于抗菌方案的调整,实现感染有效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遵义市播州区中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扩张[7]诊断标准;肺部感染经外周血检测及胸部X线确诊;均于抗菌治疗前采集痰液标本;精神状态良好。排除标准:肝肾障碍;合并全身感染;免疫系统缺陷;痰液标本不合格。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57±4.22)岁;体重指数(BMI)17~27 kg/m2,平均BMI(22.54±1.32)kg/m2;肺部感染病程2~9 d,平均肺部感染病程(4.86±0.41)d。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集痰液标本,于清晨开展采集工作,采集前先以生理盐水漱口,之后指导患者从气管用力咳痰,用力咳出深部脓痰,标本量不低于3 mL,痰少者则可以浓盐水雾化辅助刺激排痰,取得痰液标本经镜检合格接种。严格按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指南》开展病原菌培养及分离,并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K-B扩散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需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定。
1.3观察指标
统计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分析及构成比比较。
2结果
2.1病原菌检出情况
89例患者共分离出97株病原菌(需剔除个人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61株(62.89%),前三为铜绿假单胞菌(29.90%)、肺炎克雷伯菌(18.56%)、大肠埃希菌(14.43%);革兰阳性菌检出32株(32.99%),前三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31%)、表皮葡萄球菌(8.25%)、肺炎链球菌(6.19%);真菌4株(4.12%),见表1。
2.2革兰阴性菌药敏结果
主要革兰阴性菌未检出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耐药性高,见表2。
2.3革兰阳性菌药敏结果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无耐药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性高,见表3。
3讨论
支气管扩张成因复杂,持续或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为首要病因,在炎症的刺激下,会引起支气管壁损伤,出现水肿、溃疡、增厚、瘢痕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久之则可形成不可逆的扩张,诱发咳嗽、咯血等多种症状[8-10]。同时,若支气管内存在肿瘤或异物,也会压迫支气管形成阻塞,影响空气的正常排出,并升高管腔内压力,导致管腔扩张发生。而上述支气管壁结构的改变下,又可降低气道的防御能力,易被吸入空气内的细菌定植,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肺部感染,一旦发病后,又可对支气管壁产生刺激作用,加速其扩张,形成恶性循环[11-13]。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还需于早期做好抗菌治疗,加快感染消退,以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疾病症状,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早期抗菌用药多以经验性为主,依据近年来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可抑制致病菌增殖,加快感染的清除。但抗菌药大范围使用的过程中,可出现多种不合理用药情况,导致耐药菌株的生成,会降低抗菌效果,且不合理用药过程中还可改变原有的菌群定植种类,影响后续经验性用药。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则对于掌握病原学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及时采集标本开展相关检测,有助于明确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从而更为针对性给药,阻止感染病情进展。本研究中,89例患者共分离出97株病原菌(需剔除个人重复菌株);革兰阴性菌检出61株(62.89%),前三为铜绿假单胞菌(29.90%)、肺炎克雷伯菌(18.56%)、大肠埃希菌(14.43%);革兰阳性菌检出32株(32.99%),前三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31%)、表皮葡萄球菌(8.25%)、肺炎链球菌(6.19%);真菌4株(4.12%);提示革兰阴性菌为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主要病原菌,需高度重视,并做好抗菌方案的调整。革兰阴性菌是自然界内一大类细菌的总称,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内,如空气内、土壤内,该类病菌作为条件致病菌,机体免疫处于正常状态下,存在于人体内也不会发病,待机体免疫力下降,失去对于病菌增殖的抑制能力后,则可大量增殖,诱发感染性疾病。同时,真菌感染近年来也逐渐常见,考虑可能与抗菌药物过度使用有关,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会引起菌群紊乱,给真菌的增殖提供一定的条件,导致真菌感染风险升高。本研究内,主要革兰阴性菌未检出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耐药性高;提示革兰阴性菌对常规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一定的耐药性,但其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更为严重,需临床规范用药行为,并优化抗菌方案。革兰阴性菌毒性更强、更易产生耐药性,其不仅存在产生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改变药物作用靶点等耐药途径,在自身的结构上还多出一个均一的外膜组织,该组织具有屏障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会阻挡抗菌药物进入细菌内部,从而减弱抗菌药物的疗效,不仅影响抗菌效果,久之则易产生耐药性,故对临床常规药物普遍耐药[14]。而厄罗培南与亚胺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该类药物属于管控药物,在用药方面会更加的谨慎,非必要不选择,故不易产生耐药性。同时,该类药物穿透性强,且对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性比较高,给药后可迅速透过细菌的外膜组织,于内部形成高浓度的药物环境,从而产生持续的抑菌效果,以促进病原菌清除,控制感染。但近年来该类药物也出现耐药菌株逐渐增高的情况,还需进一步规范化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合理用药,避免耐药菌株的生成。本研究内,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无耐药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性高;提示革兰阳性菌耐药也趋于严重化,需高度重视,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严重。革兰阳性菌也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加之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在临床应用已久,且购买存在便捷性,患者常在出现感染症状后自行买药治疗,用药上也存在随意性,故给病原菌的耐药提供一定有利条件,更易生成耐药菌株。而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则作为窄谱抗菌药物,其常作为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治疗的最终选择,仅适用于革兰阳性菌感染,在临床管控极为严格,需层层审批方可用药,故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15]。此外,作为特殊级别的抗菌药物,其在抗菌机制上也区别于常规药物,且存在自身独特的抗耐药机制,在规范使用下,不易出现耐药性,故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但该类药物仅作为最后的选择,临床可依据药敏结果优先选取其他药物治疗,确保抗菌效果。
综上所述,革兰阴性菌为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且存在普遍耐药情况,需高度重视,做好抗菌管理及合理用药,促进感染消退。
[1]王月平,尹飞飞,赵国厚,等.血清CRP、IL-6、PCT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9):1350-1354.
[2]LEE H,CHOI H,YUN S S,et al.KMBARC registry:protocol for a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on non-cystic fibrosis bronchiectasis in Korea[J/OL].BMJ Open,2020,10(1):e034090.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959610.
[3]吕勋国,翟晓波,王振霞,等.临床药师参与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重度肺部感染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多学科诊疗实践[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20,29(3):219-223.
[4]赵林,余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病原体分布及其与病情的关系[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6):690-694.
[5]张维维,何泽燕,任顺安,等.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0):98-100,103.
[6]李亚周,黄晓春,万玉香,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21,42(8):941-944.
[7]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7):485-492.
[8]王艳莉,梁杰.阿米卡星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2):227-228.
[9]杨慧.阿米卡星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99-101.
[10]CRAMER N,SEDLACEK L,TÜMMLER,et al.Low transmission risk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a bronchiectasis clinic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bacterial population biology[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19,53(3):1802191.
[11]郑运周,侯天文,张会峰,等.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及凝血、纤维溶解指标变化[J].临床误诊误治,2021,34(9):61-66.
[12]王琳,叶蕊,马丽颖,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耐药性特点及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8):1456-1460.
[13]张培,蔺昕,林康,等.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及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9):1682-1686.
[14]陈丽玲,聂丽红,黄素芳,等.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7):35-36.
[15]杜丽君,董琼.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2):66-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