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论文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论文

2

2025-02-10 14:01:3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3—10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8例NSCLC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病理分型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腺癌组(n=41)和鳞癌组(n=47),按照临床分期将研究组患者分为Ⅰ~Ⅱ期组(n=46)、Ⅲ~Ⅳ期组(n=42)。另外将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88例对象作为对照组。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3—10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8例NSCLC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病理分型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腺癌组(n=41)和鳞癌组(n=47),按照临床分期将研究组患者分为Ⅰ~Ⅱ期组(n=46)、Ⅲ~Ⅳ期组(n=42)。另外将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88例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腺癌组与鳞癌组及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低,而CD8+水平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与鳞癌组、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NSCLC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更低,而CD8+更高;腺癌和鳞癌患者、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意义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所有肺癌患者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1]。然而,尽管有许多治疗手段涌现,NSCLC的诊断和治疗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因此,寻找一种可靠且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早期发现和治疗NSCLC至关重要。目前,常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分析,受诸多限制,特别是对早期病变和微小病灶[3]。因此,发展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对NSCLC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外周血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淋巴细胞亚群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5]。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淋巴细胞亚群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特别是在肺癌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变化已被广泛关注。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3—10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8例NSCLC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病理分型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腺癌组(n=41)和鳞癌组(n=47),按照临床分期将研究组患者分为Ⅰ~Ⅱ期组(n=46)和Ⅲ~Ⅳ期组(n=42)。另外将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88例对象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研究组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NSCLC[7];(2)年龄>18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2)正在接受免疫治疗或激素治疗;(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精神疾病。研究组,男62例,女26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3.32±6.96)岁;类型:腺癌41例,鳞癌47例;分期:Ⅰ期、Ⅱ期46例,Ⅲ期、Ⅳ期42例。对照组,男50例,女38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2.98±6.2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采集两组新鲜抗凝外周血,利用BD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8+及CD4+/CD8+。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需在采集后4 h内完成所有检测工作。

  1.3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腺癌组与鳞癌组及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降低,而CD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腺癌组与鳞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腺癌组与鳞癌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8]。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占肺癌总数的80%~85%[9]。NSCLC的早期症状通常较为隐匿,如咳嗽、胸痛等,但这些症状易被忽视或误诊[10]。因此,早期诊断对NSCLC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尽管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早期诊断对提高NSCLC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寻找一种简便、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成为肺癌研究的重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作为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测方法,其在肿瘤免疫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11]。3.1 NSCLC患者与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具有显著差异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CD3+、CD4+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并诱导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抗肿瘤功能[12-13]。CD4+T细胞还能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作为第二信号,进一步活化CD8+T细胞,使其能更有效地对抗肿瘤[14]。上述过程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和抗肿瘤免疫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NSCL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降低,而CD8+明显升高。CD3+是T淋巴细胞的一个标志物,而CD4+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特征标志[15]。肺癌的发展可能会抑制或破坏这些细胞,导致其数量的减少[16]。CD4+细胞的降低可能会导致免疫应答的减弱,从而影响身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清除能力[17]。CD8+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一个标志物,其升高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活化和增强的反应[18]。CD8+细胞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当肺癌发生时,免疫系统会通过增加CD8+细胞来试图抑制和清除肿瘤细胞。

  3.2腺癌和鳞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显著差异

  腺癌是NSCLC最常见的亚型之一,约占所有NSCLC的40%。其起源于肺部的腺体组织,通常在肺的外部区域形成。腺癌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可能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疲劳等。鳞癌是NSCLC的另一常见亚型,占所有NSCLC的25%~30%。其起源于肺部的上皮细胞,通常位于支气管的中央区域。鳞癌患者通常有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腺癌组和鳞癌组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NSCLC的发展和进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肿瘤的遗传变异、免疫系统的应答、肿瘤微环境等。腺癌和鳞癌的免疫细胞浸润可能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CD3+、CD4+、CD8+、CD4+/CD8+水平无显著差异。另外,免疫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免疫调节因子的分泌、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逃避机制等。在NSCLC中,这些调节因素的活性和平衡可能在腺癌和鳞癌之间存在差异,从而使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无显著差异。3.3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显著差异NSCLC按照TNM分期系统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Ⅰ期是指肿瘤局限于肺部的一侧,未蔓延到淋巴结或其他组织。Ⅱ期是指肿瘤开始扩散到肺部的另一侧,或蔓延到附近的淋巴结。Ⅲ期是指肿瘤扩散到肺部的另一侧,且可能蔓延到胸膜、心脏、气管、食管或其他附近结构,或蔓延到远离肺部的淋巴结。Ⅳ期是指肿瘤已经远离肺部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骨骼、肝脏、肾上腺或大脑等。本研究结果显示,Ⅰ~Ⅱ期组、Ⅲ~Ⅳ期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免疫抑制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释放出的免疫抑制因子,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肺癌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使不同分期患者的免疫指标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同时,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这些免疫细胞的存在可能会对CD3+、CD4+、CD8+及CD4+/CD8+结果产生影响,使不同分期患者之间无差异。除了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外,一些其他因素,如炎症介质的水平、肿瘤的分子亚型等,也可能对免疫指标水平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在不同分期患者中存在差异,导致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相较于健康人群,NSCLC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更低,而CD8+更高;腺癌和鳞癌患者、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张杰,孟凡亮.组蛋白脱乙酰基酶4、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23,39(19):2495-2500.

  [2]赵迁楠,崔翠莲.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组织多肽抗原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J].癌症进展,2023,21(6):649-651.

  [3]张庆团,郭兴全,王家赐.低剂量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3,21(2):58-60.

  [4]苏芳,石志浩,赵静,等.血浆lncRNA-SNHG20和lncRNA-TCF7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7):35-39,92.

  [5]董惠霞,王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23,36(18):136-139.

  [6]鲁建锋,蔡莹,徐佳灵.miR-934、UbcH10、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3,33(11):976-980.

  [7]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12):881-890.

  [8]汪靖婷,钟飞扬,甘甜,等.基于临床及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与肺腺癌诊断模型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3,42(3):406-410.

  [9]叶亚兰,孟凡亮,仰杰.CCL25和LTBP2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22,27(9):1403-1406,1410.

  [10]刘曾维,陈璧颖,钟鹏,等.CEA、CYFRA2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及与MSCT联合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8):62-64.

  [11]徐玉秀,姜芳,马东升,等.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5):730-732.

  [12]刘春霞,肖士滨,刘联斌,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胸腔积液中淋巴细胞亚群比值的临床价值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21):2990-2992.

  [13]何锋,王小英,刘宁,等.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6):725-730.

  [14]胡琴,殷飞,张涛,等.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与疗效评估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5):788-790.

  [15]李伟,王启源,刘莉,等.顺铂联合依托泊苷化疗对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12):1506-1509.

  [16]罗宏,代思思,李亚伦,等.外周血检测指标联合TCF1+CD8+T淋巴细胞占比预测中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队列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23,26(8):605-614.

  [17]王芸,王郁阳,姜曼,等.帕博利珠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观测[J].中国肺癌杂志,2021,24(3):182-187.

  [18]周双,朱正秋,倪子龙.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变化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23,52(7):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