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麝香通心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论文

麝香通心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论文

6

2025-02-10 11:58:3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究麝香通心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常德德星医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通心滴丸。

  【摘要】目的:探究麝香通心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常德德星医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通心滴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促血管生成因子、心功能、糖脂代谢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均升高,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降低,且观察组VEGF、bFGF均高于对照组,其PED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降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及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降低,观察组FPG、HbA1c、TG及T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可调节患者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与糖脂代谢,促进其心功能恢复,较为安全。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梗死;麝香通心滴丸;血管生成因子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进一步诱发心脏功能障碍神经出现变性,引发痛阈水平升高,掩盖疼痛症状,因此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患者仅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甚至部分患者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或是意识障碍,极易受到忽视[3]。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加之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异常,临床诊疗较为困难[4]。既往临床对该类患者治疗主要以双联抗血小板、抗凝、血管扩张、他汀类为主,但是效果欠佳。麝香通心滴丸属于芳香开窍类中成药,可有效改善心肌收缩功能[5]。临床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缓解及靶向治疗中。但是现阶段关于麝香通心滴丸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群体中的应用鲜有研究报道。基于此,本研究特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麝香通心滴丸,旨在探究该法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多途径和充足的循证医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常德德星医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在患糖尿病期间首次出现心肌梗死;年龄>18岁;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或心力衰竭;对研究涉及药物过敏;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近6个月内合并乳酸酸中毒或酮症酸中毒。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5.34±8.15)岁;发病时间0.5~12.0 h,平均发病时间(5.67±0.45)h;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3例,单纯下壁20例,下壁加后壁13例。观察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5.55±8.08)岁;发病时间0.5~12.0 h,平均发病时间(5.82±0.40)h;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5例,单纯下壁21例,下壁加后壁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及降糖治疗,并予以患者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及抗心力衰竭处置。入院后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规格:75 mg]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意大利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国药准字HJ20160685,规格:100 mg)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晖致制药(大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 mg]20 mg/次,1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规格:25 mg)25 mg/次,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通心滴丸(内蒙古康恩贝药业有限公司圣龙分公司,国药准字Z20080018,规格:每丸重35 mg)。口服麝香通心滴丸,2丸/次,3次/d。

  两组均持续治疗30 d。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患者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及以上为显效;患者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未达上述任一标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促血管生成因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血管生成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3)心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彩超检查测定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糖脂代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5)安全性: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皮疹、头晕头痛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治疗前后促血管生成因子比较

  治疗后,两组VEGF、bFGF均升高,PEDF降低,观察组VEGF、bFGF均高于对照组,PED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LVEF升高,LVEDD与LVESD均降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及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比较

  治疗后,两组FPG、HbA1c、TG及TC均降低,观察组FPG、HbA1c、TG及T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安全性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image.png

  3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性疾患,胰岛素分泌不足、高血糖及高血脂为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攀升,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大原因是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而心肌梗死占比较高,推测可能与糖尿病心肌缺血损伤有关[6]。心肌梗死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首先会出现心肌能量代谢异常,继而出现心肌功能微循环障碍与解剖学的改变,最终导致心肌功能的异常[7]。因此现阶段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点为保护心脏微血管,促进梗死血管的再通,关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临床还在积极探索与挖掘中。

  当前中医在临床诸多疾病的诊疗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诸多研究证实中药在糖尿病及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由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及过度劳倦所致;气虚血瘀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心肌梗死属于“胸痹”范畴,血脉不通引发胸痛,证型以血虚多见。因此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应以活血通脉、益气养心为主。麝香通心滴丸依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至宝丹”加减化裁而来,2008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由人工麝香、人参茎叶总皂苷、蟾蜍、丹参、人工牛黄、熊胆粉、冰片等组成。方中麝香开窍通络;人参茎叶总皂苷安神益智;蟾蜍强心止痛;丹参活血祛瘀;牛黄清热利胆;熊胆粉清热平肝;冰片醒神止痛,诸药合用,共同发挥益气通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8.57%,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类别,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减少与血管新生受损为其主要的表现[8]。VEGF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bFGF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及侧支循环的建立,PEDF与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并发症有关。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PEDF、LVEDD、LVESD、FPG、HbA1c、TG与TC均低于对照组,VEGF、bFGF、LVEF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麝香通心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可调节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与糖脂代谢,促进其心功能恢复,分析可能与麝香通心滴丸中众多药材的药理作用有关。药理研究指出,人工麝香不但能够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同时还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活性及抗血栓的功效,在临床冠心病的诊疗中效果突出[9]。人参茎叶总皂苷类成分能够调节血糖水平,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1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缓解胰岛素的抵抗,同时还能够上调葡萄糖转运体的表达,加速葡萄糖的消耗,调节糖脂代谢紊乱[10]。蟾酥中的化学成分蟾蜍二烯羟酸内酯具有强心的作用,其通过减少钙离子内流来抑制心肌细胞收缩及减少心肌耗氧量与能量消耗,有益于治疗某些病理情况下的心脏损伤[11]。冰片的有效成分三萜类化合物在心血管疾病进展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其能够调节血糖浓度、降脂、降压,而亚油酸则能够降低血清TC水平,对动脉血栓的形成起抑制作用[12]。在上述众多中药的协同作用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与糖脂代谢得以调节,心功能得以恢复。

  本研究还发现,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6%和8.93%,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麝香通心滴丸的加用不会增加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使用安全系数较高,患者可放心服用。但本研究仅探究了麝香通心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短期效果,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以明晰其远期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循证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麝香通心滴丸能够有效调节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与糖脂代谢,改善其心功能情况,有效且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晓丽,张爱霞,王全政,等.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的疗效[J].慢性病学杂志,2023,24(3):400-403.

  [2]管强麟,乔家明,周玉杰.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2022,17(8):1145-1149.

  [3]刘婕妤,郝敏.综合管理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3,27(8):930-933.

  [4]张婷,王祥贺,汤秀英,等.替罗非班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不同用药途径疗效差异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5):543-547.

  [5]郭洪森.麝香保心丸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8):1246-1247,1250.

  [6]邓长青,张京兰,金海涛.基于NRF2/FPN1通路探究黄芪甲苷减轻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J].西部医学,2023,35(10):1439-1443,1451.

  [7]关正宇,洪林巍,张光华,等.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合并2型糖尿病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功能及微循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3,39(1):32-36.

  [8]张梦笛,崔鑫钰,袁悦莹,等.麝香通心滴丸通过促血管新生改善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J].天津中医药,2022,39(8):1043-1051.

  [9]陈刚.麝香通心滴丸对择期PCI术冠心病患者心肌和血管内皮保护作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4):97-100.

  [10]洪佳娜,李冰冰,陈桢琳,等.人参茎叶总皂苷治疗2型糖尿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0,36(1):50-59.

  [11]黄东宇,杨璐铭,钟映琪,等.蟾酥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3,40(1):124-136.

  [12]樊亚梅,王建,黄维,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冰片改善冠心病的作用机制[J].中成药,2020,42(5):1334-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