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髓内钉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对比论文

髓内钉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对比论文

1

2025-02-10 11:52:55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应用髓内钉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六枝特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应用髓内钉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六枝特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髓内钉固定术,两组均持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耗时较短,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髋关节置换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IFF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耗时,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但术后恢复耗时较长,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髋关节功能

  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属于髋部骨折常见类型,多发于老年群体[1-2]。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FF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可对老年人群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4]。当前临床治疗IFF以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较为常见,其中保守治疗通常需长期卧床,加之牵引等可增加患者不适感受,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受限。故而手术成为临床治疗IFF的主要手段,以髋关节置换术与髓内钉固定术较为常见,其中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通过置入股骨头假体,以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髓内钉固定术能尽可能保留髋关节的完整性,切口小、创伤性较小。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其在IFF治疗效果、安全性仍存在争议[5-6]。基于此,本研究将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探讨髓内钉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IF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六枝特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②年龄≥60岁。(2)排除标准:①开放性骨折;②既往有髋部骨折史;③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按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83±3.70)岁;Evans分型:Ⅲ型8例,Ⅱ型17例,Ⅰ型15例;体重53~82 kg,平均体重(65.72±4.81)kg。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79±3.72)岁;Evans分型:Ⅲ型9例,Ⅱ型16例,Ⅰ型15例;体重53~80 kg,平均体重(65.68±4.77)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髋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协助患者于牵引床上取去枕仰卧位,适度牵引患肢;股骨后外侧入路,沿股骨大粗隆下缘做一长12 cm的切口,逐层钝性分离肌肉、关节囊等,暴露股骨颈,行截骨,取出股骨头,清理髋臼,保留股骨距,放置股骨假体,行髋关节复位,满意后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实施髓内钉固定术,常规麻醉、消毒、铺巾后,行骨折复位,满意后,于股骨大转子尖近端做一5 cm的切口,钝性分离肌肉;选择大转子间顶点前1/3、后2/3交界处为进钉点,插入髓内钉主钉,导向器锁孔钻入导针,并确认导针处于股骨头中央,打入螺旋刀片并拧紧锁定,使用导入器旋入远端螺钉,术后冲洗切口并缝合。

  两组均持续随访6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2)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选择一根10 cm的尺子,按0~10分次序评估,10分为疼痛剧烈,0分为无痛[7]。(3)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两组治疗前、随访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及活动(5分),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8]。(4)并发症:比较两组髋内翻、脱位、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耗时较短,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治疗前、随访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IFF属于老年骨质疏松并发症,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者行走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丧失,进而严重影响其生活[9-10]。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多伴有骨代谢异常,且骨脆性增加,IFF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升高。既往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以卧床制动、牵引及石膏固定等措施较为常见,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保守治疗恢复耗时较长,而老年患者创伤修复能力较低,加之骨质疏松、骨量丢失严重等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进一步延长术后恢复耗时,难以获得预期治疗效果。如何予以老年IFF患者以有效治疗成为临床关注重点。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推荐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11]。但手术种类繁多,疗效不一,如何针对IFF患者开展适宜的手术治疗成为临床关注重点[12-13]。髋关节置换术与髓内钉固定术均属于临床治疗髋部骨折的有效手段,其中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指利用关节假体替代病损关节的方式,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且假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更加符合机体生理解剖结构,有助于增强生物力学强度,对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髓内钉固定术属于微创术式,负荷承载符合人体生物力学,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有效对抗骨折端剪切力,增强骨折稳定性[14]。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耗时较短,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较低,随访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高。提示相较于髋关节置换术,髓内钉固定术在老年IFF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髓内钉固定术具有切口小的特点,无须移除骨质,且其外翻角符合人体结构,可有效减少手术损伤与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且术中避免剥离骨膜、软组织,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髓内钉固定术中使用的螺旋刀刀片固定后,可提供较高的旋转稳定性与角度,以避免应力集中,并防止股骨头旋转,获得较好的骨折复位效果,提升支撑水平,促进改善骨折预后以及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1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提示髓内钉固定术可延长老年IFF患者术后恢复耗时,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髓内钉固定术虽然具有微创、对骨折部位血供干扰较小等优势,但老年IFF患者受到骨质疏松的影响,骨质条件较差,往往可能导致髓内钉固定不稳定,影响骨折愈合,延长术后恢复耗时,且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患者长期卧床休养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疾病预后。

  综上所述,相较于髋关节置换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IFF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耗时,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但术后恢复耗时较长,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张伟,王科,刘*波.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7):981-984.

  [2]傅宏沛,周云烽,贾俊杰,等.PFBN、InterTan、PFN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8(10):1058-1061.

  [3]李海建,党鹏,刘丁硕,等.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8(4):391-393.

  [4]宋坤鹏,王洪辉,闫毓鑫.InterTan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8):817-819

  [5]刘振刚,杨超,施建东,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36(2):158-160.

  [6]郭团茂,翟红兵,陈文恒,等.采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2):205-207.

  [7]曹卉娟,邢建民,刘建平.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症状类结局评价测量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09,50(7):600-602.

  [8]夏振兰,何冰,范梅霞,等.中文版牛津髋关节功能量表信效度评价[J].护理学报,2012,19(5):23-25.

  [9]方加尧,李顺国,马伟涛.侧卧位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O-A2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8(10):1068-1070.

  [10]ROMPEN I F,KNOBE M,LINK B C,et al.Cement augmentation for 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J/OL].PLoS One,2021,16(6):e0251894.

  [11]马梓元,李康养,王彬,等.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大粗隆后方分离骨块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8(2):126-130.

  [12]栾彦军,薛亮,段明明,等.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2,50(11):1165-1167.

  [13]杨全元,徐华,郭氧,等.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10):1062-1064.

  [14]李祥义,王汝武,毕超,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20,60(34):85-87.

  [15]ONER S O A.Is the fracture morphology in the sagittal plan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ideal placement of the lag screw in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Ideal lag screw placement i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sagittal plane[J].Injury,2021,52(3):56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