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参归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

2025-02-08 15:58:2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给予芪参归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4—10月常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联合芪参归汤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生化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0%(93/100),高于对照组的73.00%(7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4,P<0.05)。观察组的生化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给予芪参归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4—10月常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联合芪参归汤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生化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0%(93/100),高于对照组的73.00%(7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4,P<0.05)。观察组的生化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芪参归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水平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关键词]芪参归汤;丁苯酞注射液;脑梗死;临床疗效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患者主要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造成机体的发病,和精神因素、情志因素、饮食因素、遗传饮食等有关。现阶段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超早期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血管保护、高压氧治疗等。随着研究的进展,中医在治疗脑梗死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芪参归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3年4—10月常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各100例。观察组男69例,女31例;年龄46~72岁,平均(61.05±3.58)岁;病程4~36 h,平(18.24±2.13)h。对照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45~72岁,平均(62.04±3.49)岁;病程4~35 h,平均(18.35±2.21)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常宁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CN2YY202303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经头颅CT、脑血管造影诊断确诊。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脑外伤者;药物过敏者;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基础治疗:维持呼吸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治疗;若存在低氧血症则行常规氧疗。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25 mg)治疗,2次/d,100 mL/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参归汤治疗。芪参归汤:黄芪30 g,赤芍15 g,丹参20 g,石菖蒲10 g,当归15 g,川芎15 g,红花10 g,甘草6 g。水煎至400 mL,2次/d,200 mL/次,早晚各1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疗效、生化指标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
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体征基本消失(头晕、头痛,伴随恶心呕吐、偏瘫、肢体麻木、记忆力减退等),生活完全能自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生活能部分自理,肌力较治疗前提高2级以上;有效: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有一定程度的好转,肌力较治疗前提高1级;无效: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肌力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或恶化[6]。总有效率=1-无效率。
生化指标:通过血液样本测定化学分析方法测量血液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通过抽血并在特定条件下用双位点加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进行测定。
NIHS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分值0~42分,评分愈高示神经功能缺损愈重。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生化指标水平、NIHSS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对比
干预后两组的MDA、NSE水平均低于干预前,SOD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
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对比
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3讨论
脑梗死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已有研究认为,脑梗死的发病,和先天性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有一定的联系。其发病机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脑部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等,均是不可逆性损伤,最终患者表现为脑梗死。中医研究认为,脑梗死属中风范畴,临床可通过汤剂、艾灸等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芪参归汤中,黄芪能够益气补血,红花可以活血化瘀,当归能够补血养络,甘草、丹参等行气活血,诸药合用,效果较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神经保护治疗、抗凝治疗、康复治疗等。
患者发病后,脑组织会生成大量氧自由基,损伤脑细胞核酸等,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丁苯酞属于人工合成的消旋体,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从而保护内皮细胞,改善机体的微循环情况,恢复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芪参归汤由多种中药组成,黄芪益气健脾,当归活血通络。丁苯酞的机制则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观察组的MDA、NSE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MDA、SOD能够准确反映机体自由基水平,通过MDA水平的变化,可以了解脂质过氧化程度,而SOD的水平可以影响到氧自由基造成的脑组织损害。对于脑梗死患者,机体发病后,机体的氧自由基水平会有明显的变化,造成MDA、SOD水平的改变。NSE则是当机体神经元细胞膜受损后,会影响水平变化。通过治疗,患者的MDA、SOD、NSE水平改善比较明显,治疗效果较好。
本研究另一项结果显示,干预后同一时期内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丁苯酞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是对抗炎症,促进血液修复,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芪参归汤则通过多种药物作用,发挥其价值。观察组干预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改善比较明显。方剂中,黄芪补血益气、增强人体免疫力,丹参、当归、红花等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诸药配伍,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
综上所述,芪参归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水平、NIHSS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Zhen C,Wang Y,Wang H,et al.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linked to underlying cancer:A review of trous⁃seau syndrome-related cerebral infarction[J].Br J Hosp Med,2021,82(5):1-7.
[2]刘瑾,李佳,曾宪晶.清热化瘀汤联合系统性干预在脑梗死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21):103-106.
[3]唐艳,龙华君,伍大华,等.柔肝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阴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41例[J].湖南中医杂志,2023,39(10):1-4.
[4]王其兵,石峰,顾晓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8):10-11.
[5]吴兵兵,徐艳,王芝平,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1例报告[J].湖南中医杂志,2023,39(7):96-99.
[6]刘红才,黄燕美.银盏心脉滴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3,38(13):2592-2594.
[7]李丁丁.星蒌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9):136-138.
[8]Fang FQ,Kang XH,Wen XH,et al.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laparoscopic right lung wedge or segment resection:A report of four case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21,30(4):105615.
[9]赵景明,李永红.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失眠患者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4):729-731.
[10]毕文亭,毕雪梅,左伯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3,9(3):127-129,133.
[11]钱剑宁.丁苯酚注射液结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4):88-90.
[12]康敏荣,金枝,李茗,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意义[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16):9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