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轴的变化分析论文

2025-02-08 15:36:4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后患者眼轴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接诊的18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眼轴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接受手术后眼轴长度数值随术后时间的增长不断降低,各时间点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患者眼压显著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时间越长患者眼压指标越低,各时间点指标对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手术后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后患者眼轴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接诊的18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眼轴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接受手术后眼轴长度数值随术后时间的增长不断降低,各时间点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患者眼压显著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时间越长患者眼压指标越低,各时间点指标对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手术后裸眼视力处于持续上升状态,自术后1d开始,各时间点水平均高于术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采取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眼轴长度会逐渐缩短,从而促使眼压逐渐降低。这一变化将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乳化手术;眼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0引言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患疾病之一,患者发病后视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晶状体混浊是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年龄因素则是对白内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有着较为复杂的发病原因,目前暂时没有明确的阐述,考虑和遗传、环境、代谢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目前,尚未研发出针对白内障的治愈药物。鉴于此,当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是手术方法来对患者进行治疗。而随着医学技术和器械设备的进步,手术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手术类型逐渐向微创形式发展,不仅关注手术的治疗效果,同时更注重术后的预后情况,力求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患者的机械创伤,保证患者的恢复[4-5]。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当前主要采取的手术类型,同时也是有效性最高的一种手术方案,本次研究即分析采取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后患者眼轴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接诊的18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90例,男90例;年龄为54~89岁,平均(71.66±17.66)岁;患者均于本院或其他医院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轴范围在22~26mm。本组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手术,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情况、眼压、眼轴长度等进行记录对比。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书;②患者年龄均≥50周岁;③病史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眼部有外伤及手术史;②患者有青光眼、视神经炎、高度近视、严重干眼症、视网膜血管疾病等情况;③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疾病;④患者内皮细胞计数异常,明显浑浊情况出现于角膜。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研究中所选180例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医疗团队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同时予以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麻醉方法为局部麻醉,用药选择盐酸丙美卡因。手术过程中,先根据患者左右眼进行取点,左眼取点以鼻子为标,取其11点钟方向2.8mm位置,右眼取点于患者颞上方,于透明角膜做切口,将透明质酸钠注入前房后环形撕囊术,以5.5mm为环形直径,针头经过冲洗、分层及分离后使用超声乳化将混浊晶状体及残留皮质吸除,将囊膜抛光后,将亲水性聚丙烯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将囊袋中透明质酸钠吸除,切口水密。
1.2.2术后用药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采取复方妥布霉素+普拉洛芬+玻璃酸钠治疗。其中复方妥布霉素每日给药4次,用量逐渐降低;普拉洛芬及玻璃酸钠每日点眼4次。用药时间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眼轴长度的变化;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眼压指标的变化;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裸眼视力的变化。测量的时间点主要为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所得数值均与术前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计算分析过程使用SPSS 21.0软件完成,t和χ2进行检验,(x—±s)作为计量资料,[n(%)]作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眼轴长度的变化
患者接受手术后眼轴长度数值随术后时间的增长不断降低,各时间点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眼压指标的变化
术后第1d患者眼压显著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时间越长患者眼压指标越低,各时间点指标对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术前、术后患者裸眼视力的变化
患者接受手术后裸眼视力处于持续上升状态,自术后1d开始,之后各时间点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白内障是导致老年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白内障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的重要课题之一。有学者经研究认为:白内障的发作源于晶状体的混浊现象。尽管当前尚未有确凿的科学定论,但综合考量,其成因可能涉及年龄、环境、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目前还无法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行有效的治疗,需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医学水平的提高,理论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化,明确了眼轴长度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即眼轴长度会对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预算造成干扰,而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术后视力。目前临床主要应用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年龄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而本次研究即分析患者术后眼轴的长度情况,并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
在开展手术及研究前,应对患者的眼轴长度进行测量,所选患者眼轴长度均在22~26mm,本次研究中180例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眼轴长度均发生了变化,术后第1d开始眼轴长度缩短,眼压升高,在之后的1周、1个月及3个月的时间点上,患者的眼压逐渐下降并归于平稳,这与眼轴长度的变化是相符的,对患者视力水平进行测量发现,患者视力在术后得到了持续性的恢复。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案有着较强的优势,手术用时较短、术中伤害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不良反应较少等,然而,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术后的视力情况存在着波动,经过病理检查后未发现异常。如果将眼睛比作光学设备,光线在穿过眼部组织落到视网膜黄斑中心位置时形成的直线距离,就是眼轴长度,这个长度的变化会对其他很多数据产生影响,导致近视的发生。眼轴长度在新生儿出生到成年这一阶段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并不是固定值,新生儿刚出生的眼轴长度在16mm左右,3岁后在23mm左右,成年后在24mm左右,而当白内障等病变发生后,通常会导致轴性近视等情况出现,眼轴长度也会出现非正常的改变。在之前的多项研究中可以发现,患者视网膜会由于白内障手术原因产生病理、生理和功能方面的变化,眼轴长度和近视的程度有着极强的正相关性,眼轴长度指标上涨,会导致眼底循环功能发生变化,改变眼底的血流动力学,容易引发眼底病变。另外,部分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局部缺氧缺血、脉络膜视网膜屏障、血视网膜屏障及眼底血流速度等变化因素,也是导致患者出现眼底病变的主要原因。相较于眼轴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存在眼轴增长情况的白内障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更易出现黄斑水肿等并发症。这一发现表明,眼轴长度的增加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术后变化幅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眼轴长度越大,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幅度越显著。因此,白内障患者的眼轴长度与其手术治疗效果(即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呈负相关,即眼轴长度越大,手术治疗效果越不理想。而在手术结束后眼轴长度的变化,考虑和患者眼内容物的变化有关,容物量减少,导致眼轴长度缩短。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手术后眼轴长度数值随术后时间的增长不断降低,各时间点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患者眼压显著升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时间越长患者眼压指标越低,各时间点指标对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术后裸眼视力处于持续上升状态,自术后1d开始,之后各时间点水平均高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采取超声乳化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眼轴长度和眼压都会发生变化,而在这两项数值降低的过程中,患者的视力水平会逐渐上升,并逐渐达到稳定的状态。同时我们也发现,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病变等眼病、黄斑水肿、前房积血、术后角膜水肿、视网膜静脉闭塞等因素,都会对手术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效果产生影响。白内障术后恢复不佳的影响因素中发生较为普遍的就是黄斑水肿,而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目前尚无确切的结论,考虑和玻璃体的牵拉因素有关,这也是我们之后临床相关研究的重点之一。
综上所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眼轴长度会逐渐缩短,从而促使眼压逐渐降低。这一变化将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东.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对术后干眼症状、泪膜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5):6596-6598.
[2]梁兴才,赵德胜,唐敬巧,刘莉.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1,25(6):641-645.
[3]刘凤桐,刘彦铄,仇秀娟.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轴变化及视觉质量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7):772-775.
[4]何柳.超声乳化吸除术对长眼轴及正常眼轴白内障的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6):125-127.
[5]黄瑶瑶,胡宝琪,王欣,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源性散光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4(2):263-270.
[6]姚莉,翟晶,邓珍.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长眼轴及正常眼轴白内障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3):555-556.
[7]张昌富,王雪林,苏文华,等.超声乳化手术中灌注压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35):135-139.
[8]柳双宝,姚娜娟,杨欣,等.不同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5):8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