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关爱服务对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论文

2025-02-08 14:07:5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服务(post abortion care,PAC)对人流患者的心理影响,评价优化PAC服务流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门诊400例人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AC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对PAC了解情况、重要性、获取途径及PAC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AS量表和SDS量表评定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结果73.5%的调查对象对PAC完全不了解或了解很少,79.0%认为PAC对女性生殖健康重要,83.5%认为PAC对其心理状态重要或非常重要。人流术前超过
摘要: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服务(post abortion care,PAC)对人流患者的心理影响,评价优化PAC服务流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门诊400例人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AC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对PAC了解情况、重要性、获取途径及PAC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AS量表和SDS量表评定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结果73.5%的调查对象对PAC完全不了解或了解很少,79.0%认为PAC对女性生殖健康重要,83.5%认为PAC对其心理状态重要或非常重要。人流术前超过60.0%的女性存在焦虑症状,约60.0%存在抑郁症状。接受PAC能显著降低调查对象焦虑或抑郁症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为人工流产的女性实施PAC服务,能够有效缓解其流产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保障患者的心理健康。此服务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成效,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流产后关爱服务;人工流产;避孕;心理影响
0引言
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是一种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流程,主要是对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宣传避孕知识、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避免重复流产,促进计划妊娠,保障女性生殖健康。在我国,人工流产是合法的避孕失败和终止妊娠的补救措施,对保证妇女的生殖权利、降低生育率起着积极作用,但重复流产对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应该给予重视。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了解流产后服务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流产后关爱服务对研究对象抑郁、焦虑状况的作用,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以促进流产后服务的实施,促进育龄期妇女的生殖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安顺市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手术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年龄为18~45岁,平均(29.5±5.2)岁;妊娠时间为6~12周,平均(8.3±1.7)周。观察组:年龄为18~42岁,平均(29.8±12.2)岁;妊娠时间为7~13周,平均(9.3±1.8)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15~45岁意外妊娠的女性;②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阳性,超声诊断为宫内妊娠,孕囊大小与停经时间相符;③妊娠周数5~12W;④小学以上文化;⑤愿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生殖器官急性炎症,如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宫颈急性炎症等;②甲亢、糖尿病、肝功能异常、血栓性疾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者;③沟通障碍,精神异常者;④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
1.2研究工具
参照《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指南》中“PAC咨询/随访记录表”及流产后服务调查问卷收集流产后服务开展情况及需求情况等基础信息。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心理健康状况。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避孕措施使用情况
调查对象中221人(68.38%)避孕失败,102人(31.62%)未使用避孕措施;在男方最经常使用的避孕方法调查中69位未避孕的调查对象主要以体外射精作为避孕方法,占67.39%,避孕方法失败的调查对象中,安全套失败最多,占42.10%;仅有21人(20.33%)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9.97%不使用任何避孕方式,3.78%以女方使用宫内节育器作为避孕方式。
2.3避孕方法知识态度得分与本次人流的关系
对比两组患者的避孕方法知识态度得分可知,观察组患者得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详见表2。
2.4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
经PAC服务干预,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和术后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详见表3。
3讨论
人工流产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如月经失调、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不孕等,这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开展人工流产后服务以及针对研究对象自身需求出发对其进行相关避孕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的健康教育,对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将起到明显作用,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人流产女性在术前焦虑来源于对手术的不了解或考虑术后风险等,心理应激波动较大,焦虑或抑郁情绪明显,SAS及SDS值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SAS和SD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服务能显著改变人流术后女性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具体表现为:术后1个月,观察组SAS和SD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因身体的恢复及心理应激作用减弱,两组间SAS、SD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人流术后可能产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将随着身体的恢复和手术影响的逐渐消退而得到缓解。在手术初期阶段,PAC服务模式的实施能够明显降低手术不确定性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进而有效保障育龄期女性在生殖及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水平。
针对实际情况及流产后服务的需求,提出如下建议:①加强医疗机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门诊建设,为育龄夫妇提供节育措施相关信息、咨询指导及服务,帮助其选择恰当及长期可靠的避孕措施;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提供生殖健康教育服务,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生育观及家庭生育计划,开展社区流产后服务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流产后并发症,落实避孕措施,防止再次意外受孕,从而避免重复流产的发生,促进育龄夫妇健康及家庭幸福;③加强学校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工作,学习并培养性保护意识和性素养,减少或避免生殖伤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④利用网络快速、可及性广的优势构建新的宣传xx,不仅能保证获得信息的及时性,还能使育龄妇女个性化地选择其需要的服务,从而使流产后服务更高效地发挥其作用。
综上所述,对人工流产的女性提供流产后关爱服务能有效改善患者在流产之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能有效保障患者的心理健康,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江婉笑,耿玲玲,麦锦群,等.流产后关爱服务模式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7):109-112.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焦虑自评工表项目、定义和评分标准[J].中国心理卫生,1999(12):209-211.
[3]彭淑梅.心理干预对在外务工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心理健康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7):108-109.
[4]茅群霞,王宏伟,吴尚纯.人工流产对女性心理状况影响的系统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24(1):11-17.
[5]张舫,张艳,安娜.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未婚初次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0):714-717.
[6]胡敏,贺英.人工流产对未婚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24):2717-2718.
[7]宫雯.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263例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4):925-927.
[8]翟娟,黎荔,岳锦春.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健康调查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625-4627.
[9]王兴美.探讨人工流产术后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20,6(6):180-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