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的检出分析论文

2025-02-05 11:11:0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的检出情况。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5月—2024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1 257例经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统计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结果和各类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数量,以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金标准,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与其符合率。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的检出情况。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5月—2024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1 257例经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统计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结果和各类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数量,以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金标准,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与其符合率。结果以羊水染色体核型为金标准,检出18例阳性、1 239例阴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为99.84%(1 255/1 257)、88.89%(16/18)、100.00%(1 239/1 239),与羊水染色体核型的Kappa值为0.940。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筛查胎儿异常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早地发现可能存在的胎儿异常。
[关键词]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出率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胎儿常见的遗传疾病之一,包括但不限于唐氏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和帕特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胎儿畸形和智力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产前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1]。及时筛查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发病率,提高胎儿的健康水平。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通过对孕妇血液中的游离胎儿DNA进行分析,可以实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非侵入性检测,大幅降低对母体和胎儿的伤害[2]。这种技术的应用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高风险检出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家庭提供了更为精准和可靠的产前诊断选择[3]。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更加灵敏和准确。同时生物信息学工具的不断完善为海量的数据分析和解读提供了支持。本研究应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旨在应对传统产前诊断方法的局限性,提高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临床医学和家庭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3年5月—2024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1 257例经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22~43岁,平均(28.58±2.50)岁;孕次1~4次,平均(1.75±0.21)次;产次0~3次,平均(1.21±0.18)次;孕周17~24周,平均(20.52±2.67)周。本研究获得泰安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NO.2023-05-04)。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依从性好,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孕妇签知情同意书;认知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配偶或自己有染色体问题的孕妇;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沟通障碍的孕妇。
1.3方法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方法:采集孕妇5 mL外周静脉血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1 600 r/min离心10 min,存放于-80℃,48 h内进行胎儿游离DNA的提取,使用华大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并对提取的DNA特定序列未端修复、接头连接、扩增,采用BGISEO-2000测序平台(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进行测序,将测序数据中所得序列比对人类参考基因组序列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统计13/18/21-三体高风险异常。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方法:在孕18~24周采集20 mL羊水,通过实验室培养分析核型。
1.4观察指标
应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统计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结果和各类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数量,以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金标准,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与其符合率。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诊断价值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通过Kappa值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0.4时说明一致性较差,>0.75时则说明一致性较好。
2结果
2.1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
以羊水染色体核型为金标准,检出18例阳性、1 239例阴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为99.84%、88.89%、100.00%。与羊水染色体核型的Kappa值为0.940。见表1。
2.2染色体核型诊断符合率
羊水染色体核型检出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高风险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方面的结果为11例、6例、1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出21-三体高风险胎儿10例、18-三体高风险胎儿5例和13-三体高风险胎儿1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检测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高风险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方面的符合率分别为90.91%、83.33%和100.00%。
3讨论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唐氏综合征,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通常伴有智力低下、面容特征异常和心脏疾病等问题,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严重影响[4]。非整倍体异常还可能导致其他遗传性疾病,如爱德华氏综合征、帕特劳综合征和克氏综合征,给胎儿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5]。因此,尽早筛查非整倍体异常非常重要,通过早期的产前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胎儿的染色体异常。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的检出情况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6]。某些孕妇由于年龄、家族史或其他因素,存在较高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风险。传统的筛查检测方法如羊水穿刺存在一定的风险,侵入性检测方法可能会引起感染、出血、羊水漏、子宫收缩等并发症,且对孕妇本身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7]。孕妇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可能经历长时间的焦虑和心理压力,产生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通过血液采集就能获得胎儿相关信息,不仅减少了孕妇的痛苦和风险,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的检出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手段[8]。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高龄产妇所生育的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风险逐渐增加,及早发现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情况,有助于孕妇进行更加全面的产前检查和干预,为胎儿的健康和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9-10]。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其在检测范围、精确度和灵敏度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本研究中,以羊水染色体核型为金标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9.84%、88.89%、100.00%。与羊水染色体核型的Kappa值为0.940。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检测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高风险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方面的符合率分别为90.91%、83.33%和100.00%。分析原因:随着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力不断提高,使得该技术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11-12]。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则是通过收集羊水中的胎儿细胞进行检测,由于两种方法都直接涉及到胎儿的遗传物质,因此在检测结果上能够取得较高的符合率[13-14]。黄雅兰[15]研究结果显示,ROC曲线证实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2、81.13%、73.54%,说明其诊断价值较高,本研究与之相符。
综上所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筛查这类异常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早地发现可能存在的胎儿异常。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刘静,陈慧英,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不同妊娠年龄孕妇中的检测性能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22):4122-4126.
[2]叶小青,高雅,宋西卫,等.基于低深度测序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检测效能评估[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5):380-384.
[3]苏世博,李俊果,杨珣,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性能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22):4119-4122.
[4]陈俭辉,赵连芳,赵咏梅,等.产前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6):159-162.
[5]朱文娟,魏莉,魏友华,等.低深度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22,24(7):1037-1041,1046.
[6]谢妙妙,王*,蓝小芳.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用于35岁以下孕妇产检的价值分析[J].浙江医学,2020,42(20):2226-2227,2229.
[7]赵军红,代鹏,朱若男,等.2398例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产前筛查阳性结果的验证与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10):679-684.
[8]蔺笑萍,丁丁.超声检查联合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孕11~13+6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8):928-929.
[9]王路明,周赤燕,胡月,等.12 085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0,37(10):1069-1073.
[10]杨洁霞,郭芳芳,彭海山,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CD].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6,8(3):31-34.
[11]赵晓曦,苏日娜,谷孝月,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3):284-287.
[12]翁慧男,梁嘉颖,曾伟宏,等.无创产前基因测序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6):2386-2388.
[13]黄萍华,唐萍,周赤燕,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医学,2023,45(17):1862-1865.
[14]林曼,许莉,张燕,等.游离胎儿DNA检测对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4):405-406.
[15]黄雅兰.产前超声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0,28(12):1485-1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