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论文

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论文

2

2025-01-23 16:54:1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分析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脊柱外科接诊的78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组(对照组)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组(观察组),每组39例。对比两组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功能障碍指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

  [摘要]目的分析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脊柱外科接诊的78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组(对照组)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组(观察组),每组39例。对比两组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功能障碍指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2.56%(1/39)vs 5.13%(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作用,并且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并发症

  椎体骨质流松性压缩性骨折多见于骨质疏松性患者,椎体骨密度下降,在外力作用下极容易发生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症状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可对脊柱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引发机体多系统功能障碍。研究指出,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后可导致患者预期寿命缩短。当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常用手术方式受到临床广泛关注,但选择双侧椎弓根穿刺还是单侧椎弓根穿刺临床尚未明确标准。本研究就单侧、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脊柱外科接诊的78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双侧对照组和单侧观察组,每组39例。观察组年龄60~80岁,平均(72.23±3.55)岁;男20例,女19例;单椎体骨折34例,双椎体骨折5例。对照组年龄62~81岁,平均(72.35±3.70)岁;男22例,女17例;单椎体骨折35例,双椎体骨折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黔南州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026),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骨密度检查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近期发病;③无明显神经受损;④年龄≥60岁。

  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的患者;②合并严重脏器损伤的患者;③合并骨代谢性疾病的患者;④存在伤椎手术史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俯卧,头部、胸部及髂嵴部使用软枕垫高,X线机确认穿刺角度,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椎弓根投影外上缘穿刺,进针至椎体前1/3处,针尖达椎体中线,拔除穿刺针芯,使用骨钻钻出通道,以置入球囊-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的顺序进行。调配骨水泥于拉丝期时,抽出造影剂,撤出球囊,将骨水泥通过穿刺管道注入椎体,至骨水泥填充满意。旋转注射导管数圈,待骨水泥固化后撤出注射装置,以无菌敷料覆盖。以同样方法与另一侧穿刺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观察组:麻醉方式、患者体位以及手术操作同对照组,对伤椎进行单侧穿刺,骨钻钻出通道、置入球囊、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推注骨水泥至填充满意,待骨水泥固化后撤出装置,以无菌敷料覆盖。

  1.4观察指标

  ①手术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

  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骨水泥泄露。

  ③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于手术前后拍摄脊柱侧位X线片,使用比例尺在侧位片上测量伤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

  ④功能障碍指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估,共10项,总分0~50分,得分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手术基本情况、影像学指标、ODI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发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对比

  组内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OD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前ODI对比和术后6个月的OD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我国每年椎体骨折发生例数高达70万,其中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引发广泛关注。骨折疏松人群常因摔倒、轻微外伤或无力等因素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8]。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背部疼痛明显,可累及肋部,需及时进行手术纠正。传统术式对机体创伤大,不适用老年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目前应用较多,该手术方法通过球囊产生膨胀作用,可促进伤椎高度恢复,有助于骨水泥重建椎体结构的牢固性。但当前关于单侧穿刺、双侧穿刺入路尚存在分歧。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6.67±7.54)min更短,术中透视次数(15.56±3.22)次更少,术中出血量(7.65±1.39)mL及骨水泥注入量(4.65±1.08)mL更少(P均<0.05)。提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等方面效果更优。赵磊等研究指出,观察组手术时间(45±3.33)min、X线曝露时间(5.21±1.50)min、骨水泥注入量(3.15±1.22)mL优于对照组(P均<0.001)。本研究结果一致。双侧穿刺对组织的损伤较大,手术时间延长,透视次数增加,而单侧穿刺入路操作简单,穿刺伤口小,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并发症发生方面无明显差异性。骨水泥渗漏为多见并发症,其与骨水泥注入量有一定关联。以往研究指出,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高。但本研究结果中两者并无显著差异,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两组伤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双侧穿刺成形术治疗效果相当,与王大天等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均可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作用,但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量较小,未对患者进行多元化分析,随访时间有所不足,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锦华,赵宙,杨祖清,等.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后凸畸形及疼痛的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3):295-299.

  [2]谷艳超,胡胜利,谢维,等.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4):410-414.

  [3]王键,姜振先,彭梦瑶,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影像学参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并发症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10):59-62.

  [4]刘意强,李海涛,胡译文,等.术后磁共振成像液体征象与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邻近椎体骨折发生风险间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3):3258-3260.

  [5]郑志巍.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高度腰椎功能及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9):3251-3253.

  [6]赵汉青.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22):139-142.

  [7]刘建军.不同手术时间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22,36(6):59-61.

  [8]宋铖,蒋宗明,王宏伟,等.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疼痛和满意度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22,24(3):441-443.

  [9]Griffoni C,Lukassen JNM,Babbi L,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nd balloon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J].Eur Spine J,2020,29(7):1614-1620.

  [10]赵磊,王钢锐,郑圣鼐,等.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9,22(6):650-654.

  [11]张野,夏辉强,易威威,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骨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21,23(6):428-434.

  [12]Serkan B,Turgut A,Ekrem AA,etal.Effect of sarcope⁃nia on mortality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treatment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World Neurosurg,2020,138(1):354-360.

  [13]陶宗飞,孔志阳,王志刚.椎体成型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3):303-306.

  [14]王大天,王蛟,白文博.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2,38(2):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