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措施探讨论文

2025-01-23 16:44:1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社区医院服务的在校大学生120名,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护理干预前后的学习压力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结果大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大学生学习压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受到学业和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容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社区医院服务的在校大学生120名,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护理干预前后的学习压力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结果大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大学生学习压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受到学业和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大关注力度和综合护理干预,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护理
0引言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较高,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人群。如今,大学生的学业、升学考研等压力越来越大,未来就业竞争力逐渐增强,人际关系更为紧张,这也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自我评价感降低,对学习和未来前途的信心不足,出现悲观失望等焦虑和抑郁情绪,还会造成机体内分泌紊乱,有食欲减退、神经衰弱等临床症状。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人群中有10%~30%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发生率在不断升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状态和未来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积极护理干预,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社区医院服务的12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对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社区医院服务的在校大学生120名,其中男75名,女45名,年龄为18~29岁,平均(21.56±1.23)岁。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上、29岁以下;②均为全日制在读大学生,包含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③大学生对该研究知情且同意参加。
排除标准:①高考多次者;②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者;③长期病休者;④研究期间出现退学甚至开除者。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发放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两个调查表,由大学生自主完成后当场收回,内容包含年龄、性别、专业、学历、体质指数、家庭形态、独生子女、个人爱好、性格特点等。其中,学习压力情况通过大学生压力源量表给予评价,具体包含学习、环境、学习量和人际关系等四个维度,分值越高,则表示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给予评价,具体包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恐怖、敌对、焦虑、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分值越低则表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1.2.2护理方法
120名大学生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结合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开展健康教育,发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资料,使其明白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讲解心理健康行为表现,学生身心发展中遇到的升学考研、就业、人际关系处理、恋爱观、婚姻观等问题,以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危害,不良事件案例等,以纠正大学生的错误认知,使其能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更好地成长。还可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以增进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②心理护理,加强学生的积极交流,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便于其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困境,然后给予针对性疏导,帮助学生减轻不良心理情绪。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调节方法,鼓励其多参与社交活动,如绘画、唱歌比赛和运动会等,给予其更多尊重和认可,让其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乐趣,激发其生活热情,提高其自我认同感。学校可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个人特长等帮助其树立职业目标,找到人生方向感后可减轻大学生的焦虑情绪,避免其走弯路,使其为人生目标更好地奋斗。③生活护理,饮食上注意营养充足,保证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均衡摄入,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嘱咐学生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睡前泡脚,喝杯温热牛奶,调节宿舍光线,有助于睡眠。针对睡眠障碍严重者,必要时可通过镇静药物帮助其更好地入睡,以防长期睡眠不足而出现神经衰弱。此外,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十分重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慢跑、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以身体耐受为宜,运动量由小到大,在提升自身免疫力的同时,可帮助减轻内心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身心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调查大学生护理前后的学习压力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回收学生有效调查表120名,对其各项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大学生护理前后的学习压力状况
通过大学生压力源量表调查发现,护理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评分和护理前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分析大学生护理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I-90)调查发现,护理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分析大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分析发现,大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不足,面对学业、就业压力大、人际交往、恋爱等问题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加之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好,父母过度呵护,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遇到挫折困境就容易导致心理状态失衡,出现手足无措、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此外,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不足,缺乏自我调节方法,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中,严重时会发展成焦虑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对其家庭而言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由于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引起的学生伤人和自杀等不良事件逐渐增多,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关注的重点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①学业和就业压力,学业包括考试、论文写作、答辩、社团竞赛等多方面压力。大学生除了应对期末考试外,还要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如会计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如果没有取得相关资格证就会影响未来就业,这也导致很多学生会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有手抖、出汗、头晕等临床表现。我国的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就业难属于大部分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学生心理建设不足,专业素养不过关,这类焦虑情绪在毕业季就愈发明显。特别是很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因为学习过程中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随波逐流,大四学习时的焦虑、抑郁症状会越重。②人际关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人际关系敏感比较常见,如同学、异性、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敏感等。如今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同理心,人际交往间容易发生矛盾冲突,若处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焦虑。继而会表现为独来独往、回避人际交往,不论是在班级还是宿舍环境,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还会有失眠等表现,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严重影响。③自我认识失调,自我认识指的是个体对心理、生理和社会的自我认识,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自我概念,二是自我评价。其中,自我概念属于对现实以及理想状态下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指的是个体对自身优势、自我价值的总体评价。自我认识属于大学生完善自我的一个重要阶段,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然而,一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到位,容易出现评价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导致大学生有自骄自傲或自卑心理。这种评价不到位的情况会阻碍其学业发展、人际交往和未来就业。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加强护理干预。本研究通过对120名大学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后,大学生学习压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提示了学习工作压力大会导致大学生精力下降,加之自我评价不足,会使其学习热情减退,怀疑自我能力,产生焦虑抑郁、强迫等不良情绪。适度压力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反之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压力,对学生不良情绪的改善有积极意义。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首先,应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发放相关资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增强其人际交往技能和“逆商”,遇到问题时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来更好地解决,避免激化矛盾,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其次,可给予心理疏导,及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当其遇到困境时给予耐心疏导和指导,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学业压力。教会学生心理疏导方法,通过音乐疗法,参加社交活动等形式来调节内心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状态,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还可开展就业规划培训,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使其找到人生动力,拒绝精神内耗,以最佳状态通过努力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最后,生活指导帮助大学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的好习惯,健康的体魄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大学生容易受学业和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不利。为此,可通过学习教育、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陶莹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探析[J].才智,2023(6):150-152.
[2]刘丽,刘海燕,罗溪,等.贵阳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48(4):410-415.
[3]张小凤.综合护理干预对罹患焦虑症在校大学生的焦虑评分及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21,42(2):142-144.
[4]祁晓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3):83-84,118.
[5]姜歌,张凯,季燃,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0,37(5):49-51.
[6]周悦.在校大学生焦虑症护理干预研究[J].智慧健康,2022,8(5):171-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