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肠内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作用分析论文

肠内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作用分析论文

4

2025-01-23 15:44:5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中采取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有效性。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5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肠内外营养支持,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癌因性疲乏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症状积分、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癌因性疲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中采取肠内外营养支持具备重要临床意义,能够改善不适症状,优化营养状况,还能够增强免疫功能,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肠内外营养支持;结直肠癌;化疗

  结直肠癌在临床中具有常见和多发的特点,其发生与不健康饮食、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息息相关。结直肠癌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可伴消瘦及贫血,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结直肠癌而言,化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促进机体内肿瘤细胞水平的下降,对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整体疗效起着重要作用。在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下,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故应注重饮食干预,现阶段肠内外营养支持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之中,能够优化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肠内外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5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8~79岁,平均(54.18±3.08)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6~24 kg/m2,平均(19.37±0.91)kg/m2。对照组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7~80岁,平均(54.23±3.11)岁;BMI 17~24 kg/m2,平均(19.42±0.87)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KY2023-1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80岁;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2];可耐受化疗;预估生存期>3个月;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患者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因其他因素造成的营养状况差者;存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患者失访或缺少完整的临床资料。

  1.3方法

  全部患者接受化疗,治疗周期为24周。化疗过程中,通过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结合饮食习惯、病情等提供饮食指导,并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方案。

  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方法:经口进食,对于能量不足部分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制剂(国药准字H20130020,规格:1 000 mL)主要成分包括10%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观察组采取肠内外营养支持。方法:经口进食,对于能量不足部分采用肠内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制剂同对照组,肠内营养制剂采取肠内营养粉剂(国药准字HJ20181147,规格:400 g),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通过经口或鼻饲形式进行,初始剂量控制为250 mL/次(肠内营养粉55.8 g/6匙+200 mL温开水),每日3次。

  1.4观察指标

  ①症状积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为依据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分值0~3分,评分越高则说明症状越严重。

  ②营养状况:测定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

  ③免疫功能:对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及免疫球蛋白A水平进行检测以及分析。

  ④癌因性疲乏程度:根据Piper疲乏量表进行判断,主要包括行为、感情、躯体、认知4个维度,各维度分值0~10分,评分越高代表疲乏程度越严重。

  ⑤不良反应: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5.0对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I级:轻微恶心、头痛等,一般不用特殊治疗,观察即可;Ⅱ级:中度腹泻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通过相应治疗即可缓解;Ⅲ级:重度腹泻等表现,严重影响生活,需采取相应治疗;Ⅳ级:严重腹泻或重度贫血等,危及患者健康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I级例数+Ⅱ级例数+Ⅲ级例数+Ⅳ级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症状积分、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癌因性疲乏程度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两组癌性因性疲乏程度均优于干预前,观察组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image.png

  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image.png

  3讨论

  结直肠癌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多发于40~70岁男性。结直肠癌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秘、消瘦等,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结直肠癌治疗中化疗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清除微小病灶,有助于增强病情控制效果,提高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然而,化疗药物存在损伤机体肠屏障的风险,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引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膳食摄入量,进而使机体营养状况变差,制约预后效果的提升。现阶段,营养支持较为常用,可分为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具有操作简单、接受度高等特点,能够纠正电解质紊乱,还有助于营养物质的补充。肠内营养支持对技术和设备要求低,更符合机体生理特征,能够为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改善营养状况。肠内外营养支持能够发挥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优势,有助于脏器保护,促进机体康复,全面改善预后效果。

  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研究组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肠内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究其原因,肠外营养支持能够补充脂肪乳等,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并且可以为机体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减轻肠道负担。肠内营养支持能够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后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较差(P均<0.05)。由此可见,肠内外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营养状况,同时促进免疫功能恢复。肠外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液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能够维持组织器官正常代谢。肠内营养支持则采取经口或鼻饲方法,能够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肠内外营养支持能够确保营养补充充足,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还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为免疫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观察组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肠内外营养支持能够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主要是由于肠内外营养能够避免机体营养缺乏,还能够改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应答,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食欲恢复。此外,肠内外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消耗的减少,能够逆转恶液质病情,全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疲乏等症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表明肠内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体内储备,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上升,有助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下降。袁伟等[16]研究中,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临床症状、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癌因性疲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和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中采取肠内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优化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恢复,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冯景,季飞燕,等.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及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预测价值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9):1114-1117,1121.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1-383.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8-383.

  [4]项挺,郑双.集束化团队营养干预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183-186,192.

  [5]左浩,闫冬升,李祥伟,等.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化疗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3):108-111.

  [6]张盼盼,王朝阳,郭振,等.五阶梯营养方案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22,21(3):8-11.

  [7]李珍杰.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4):2249-2250.

  [8]宋海涛,戴咏梅,徐艳.营养风险筛查及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肿瘤药学,2021,11(3):366-371.

  [9]孟启明,卢言琪,陈玉英,等.健脾养胃汤联合参苓全营养制剂在结直肠癌癌性营养不良患者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21,16(8):1284-1288.

  [10]李慧青,张红.基于NRS2002评估的营养干预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2):55-57.

  [11]赵芬.团队管理下营养干预对结直肠癌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6):5309-5310.

  [12]薛霞.全程营养支持信息渗透干预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5):4795-4797.

  [13]赵利平,朱晓峰,韩光明,等.对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个体化目标营养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0):179-181.

  [14]戴剑,杜金林,金晰函.围手术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胃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18-22.

  [15]程珂,黎燕红,邓颖辉.以个案管理师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2):125-128.

  [16]袁伟,陈文锋,杨小娟,等.肠内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作用的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