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标准剂量与半剂量替罗非班辅助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对比论文

标准剂量与半剂量替罗非班辅助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对比论文

1

2025-01-23 14:39:0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对比标准剂量与半剂量替罗非班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剂量组与半剂量组,每组47例患者,两组分别以标准剂量与半剂量替罗非班进行辅助PCI治疗。对比两组心肌再灌注指标、心功能指标、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摘要]目的对比标准剂量与半剂量替罗非班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剂量组与半剂量组,每组47例患者,两组分别以标准剂量与半剂量替罗非班进行辅助PCI治疗。对比两组心肌再灌注指标、心功能指标、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半剂量组心功能指标水平优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半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高于标准剂量组的19.1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5)。结论在PCI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缓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情况,半剂量替罗非班改善患者心功能的效果更优,能有效降低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损伤;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案。鉴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冠状动脉血栓负荷过重,导致患者在PCI治疗中具有较高的血栓脱落、碎裂风险,进而可引发“无复流”情况。经现代临床研究验证,无复流问题与患者左心室功能之间存在联系,因此在PCI治疗中如何有效开展抗栓治疗,对于疏通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替罗非班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PCI治疗中有助于缓解患者冠状动脉血栓负荷,可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替罗非班改善PCI治疗患者的预后的作用已得到临床研究验证,但对于替罗非班使用剂量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标准剂量替罗非班与半剂量替罗非班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剂量组与半剂量组,每组47例。标准剂量组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54~72岁,平均(61.89±6.95)岁;伴糖尿病者13例,伴高血压者28例,伴高胆固醇血症者20例。半剂量组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3~73岁,平均(61.98±7.87)岁;伴糖尿病者12例,伴高血压者27例,伴高胆固醇血症者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2308016)。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为依据,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器官功能性障碍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3级者;存在PCI治疗禁忌证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等对症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术前6 h给予患者300 mg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13023635;规格:25 mg)与300 mg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28片),并静脉推注100μg/kg低分子肝素(国药准字H20053198;规格:0.6 mL∶6 400 IUaXa)。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用药剂量为1 mg/kg,输注时间间隔为12 h,患者持续用药1周。术后长期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

  标准剂量组患者采用标准剂量的替罗非班进行辅助治疗。在初次球囊扩张后,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经导丝给予患者10μg/kg替罗非班[国药准字H20247159;规格:100 mL∶盐酸替罗非班(按C₂₂H₃₆N₂O₅S计)5 mg与氯化钠0.9 g],并在3 min内完成注射操作,之后以0.155μg/(kg·min)速率持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4~36 h。

  半剂量组采用半剂量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在第1次球囊扩张后,以静脉注射方式经导丝给予患者5μg/kg替罗非班,在3 min内完成注射操作,同样以0.155μg/(kg·min)速率给予患者静脉持续滴注24~36 h。

  1.4观察指标

  心肌再灌注。包括TIMI 3级血流、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以及ST段回落>50%,统计患者上述指标发生情况。

  心功能指标。以心脏超声检查对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以及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SD)进行检测。

  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发生情况。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心功能指标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满足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心肌再灌注指标、并发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TIMI3级、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ST段回落>50%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改善,半剂量组治疗后的LVEF高于标准剂量组,LVEDD与LVESD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半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PCI治疗在临床中对于梗死相关血管修复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梗死程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取得理想的治疗康复效果,要保证患者冠状动脉血管血流恢复,还要注意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确保患者心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有临床研究指出,心肌梗死患者即便梗死相关动脉能够实现完全重建,但其梗死区微循环系统仍存在缺血、缺氧发生风险。将替罗非班应用于临床PCI治疗中,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助于减少血栓的生成情况,保证患者血管再通。但在临床治疗中,药物使用剂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产生不同影响,目前针对替罗非班在PCI治疗中使用剂量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在本研究中,标准剂量组患者与半剂量组患者TIMI3级、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以及ST段回落>50%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罗非班在PCI治疗中凭借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缓解病变血管的血栓负荷情况,改善远端微循环表现,进而对ST段回落产生积极影响。

  心肌灌注情况的改善有助于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损害情况。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与LVESD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半剂量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略优于标准剂量组(P均<0.05)。但在相关研究中,高剂量替罗非班在临床心肌梗死治疗中,对急性ST段抬高型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更好,也有研究成果指出,标准剂量替罗非班与半剂量替罗非班在心功能改善效果上无明显差异。对此有待开展更多的相关临床研究加以验证。有研究观点表示,高剂量替罗非班会为患者带来较高的出血风险,进而导致患者预后效果不佳。本研究通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可知,半剂量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6%,较标准剂量组更低(P<0.05)。宋海娥的研究中,以标准剂量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半剂量治疗患者5.00%(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半剂量替罗非班应用方案能有效降低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用药安全问题上的表现优于标准剂量。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辅助PCI治疗方案在心肌梗死临床中具有良好的疗效表现,能有效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患者心肌再灌注情况,半剂量替罗非班使用方案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能有效降低用药期间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连志明,王蒙,谢秀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不同剂量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3,31(2):75-77,124.

  [2]张德勤,王邦宁,黎敬锋.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恢复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5):1036-1039.

  [3]田群群,刘亚楠,韩燕杰.急诊PCI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肌灌注、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23,43(2):49-51.

  [4]库尔班尼沙·买买提,努尔比亚·玉苏甫,艾比不拉·麦麦提,等.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用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3,42(9):887-892.

  [5]肖新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替罗非班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1):95-97.

  [6]王琰,李永星,郭华,等.半剂量替罗非班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5):70-74.

  [7]刘曙杰,陈儒,孙立娜,等.经冠状动脉或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9):34-37.

  [8]刘国利.替罗非班联合血小板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4):43-45.

  [9]陈小琼,张小双.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术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其临床疗效的优化作用[J].系统医学,2022,7(4):111-114.

  [10]刘良丽,管胜伟,范迎娜.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焦虑、抑郁状况[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6):1486-1489,1493.

  [11]赵晓东,刘斌,舒建宇,等.PCI术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肌再灌注、安全性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2):70-73,78.

  [12]龚基文,刘志文,梁小龙.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患者的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效果及对心肌再灌注、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3(9):56-59.

  [13]赵元平,于恺,牛和平,等.血清Caspase-3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及其与缺血时间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12):1219-1222,1226.

  [14]易松,张永庚,易祥武,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内小剂量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注射用于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3,18(10):98-100,104.

  [15]宋海娥.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患者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5):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