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巴曲酶联合耳后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

巴曲酶联合耳后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

4

2025-01-23 11:51:1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耳后注射地塞米松基础上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n=41,仅接受耳后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及联合治疗组(n=42,地塞米松+巴曲酶治疗)。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耳鸣、耳闷、眩晕评分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的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耳鸣、耳闷、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耳鸣、耳闷、眩晕

  [摘要]目的探讨耳后注射地塞米松基础上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n=41,仅接受耳后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及联合治疗组(n=42,地塞米松+巴曲酶治疗)。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耳鸣、耳闷、眩晕评分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的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耳鸣、耳闷、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耳鸣、耳闷、眩晕评分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患者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组呕吐、耳鸣、眩晕消失时间及听力恢复时间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7.61%(41/42),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5)。结论在耳后注射地塞米松的基础上联合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有效率,同时可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显著改善眩晕耳鸣等相关症状。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巴曲酶;地塞米松;耳后注射;听力

  突发性耳聋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类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疾病,该病指的是患者在短时间内(数分钟、数小时)突然出现原因未知的单侧听力降低、丧失,同时伴有眩晕、耳鸣等临床症状。突发性耳聋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如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诱发终身性耳聋或耳鸣,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然而,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必须提高对于该类患者的重视程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以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终身听力损伤等事件的发生。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耳后注射地塞米松基础上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n=41,仅接受耳后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及联合治疗组(n=42,地塞米松+巴曲酶治疗)。常规治疗组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23~66岁,平均(44.88±1.77)岁。联合治疗组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3~65岁,平均(44.54±1.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盱眙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LLKSSC202204)。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考《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突发性耳聋者;②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1年内接受过内耳手术治疗者;②其他原因导致耳聋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3方法

  常规治疗组:采取地塞米松耳后注射法对本组患者进行治疗。指导患者保持坐位,将头部偏向于健侧,在患耳后侧注射点周围进行局部消毒。2%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243412;规格:10 mL:0.2 g)、地塞米松注射液(国药准字H41020036;规格:1 mL:5 mg)各1 mL,混合后注射于患侧耳后沟中点处,随后利用棉球在注射点处进行压迫,每隔1天行1次治疗。连续给药治疗10 d。

  联合治疗组:基于地塞米松耳后注射法,额外给予本组患者巴曲酶治疗。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 mL、巴曲酶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1074;规格:1 mL:10 BU)10 BU混合,对患者行静脉滴注治疗,60 min内完成滴注。每隔1天以5 BU的剂量维持治疗,连续给药治疗10 d。

  1.4观察指标

  ①用药治疗前后,以耳鸣、耳闷、眩晕评分为依据评估两组患者的听力情况变化。每项症状评分范围0~7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听力越好。

  ②以《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作为依据,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判断。显效:患者的耳鸣、耳聋等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完全消失,听力曲线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各项症状具有显著改善,听力受损频率明显升高(>30 dB);无效:患者受损频率听力及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出现恶化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③两组患者呕吐、耳鸣、眩晕症状的消失时间及听力恢复所用时间。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症状评分、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计量资料且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临床有效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耳鸣、耳闷、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耳鸣、耳闷、眩晕评分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患者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对比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接受用药治疗后,其呕吐、耳鸣、眩晕消失时间及听力恢复所用时间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突发性耳聋在耳鼻喉科临床上十分常见,该病的发生较为急骤,发病后病情进展快。然而,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内耳供血障碍、血管病变等因素与该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临床上针对该类患者通常选择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该药物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通过鼓室内注射直接作用于人体内耳,具有改善机体免疫应激、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的效果,降低炎症反应对组织的刺激性。然而,单纯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难以获得理想效果,需要联合其他药物达到提升疗效的目的。巴曲酶属于强效溶血栓制剂,该药物提取自大洞蝮蛇蛇毒,是一种单成本蛋白酶,也可定义为纤维蛋白酶。巴曲酶能够对人体微循环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在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时往往选择静脉给药的方式,降低患者血浆黏稠度及全血浓度,降低血管阻力,提高体内红细胞的通透性,达到提升红细胞变性及滤过能力的效果。同时,巴曲酶能够促使血栓溶解的作用,快速恢复缺血部位,从而发挥出预防、治疗血栓的效果。而在地塞米松的基础上联合巴曲酶治疗能够发挥出理想的协同效果,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听力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其耳鸣、耳闷、眩晕评分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患者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均<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更高,其呕吐、耳鸣、眩晕消失时间及听力恢复时间少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蔡桂芬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可协同增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其结果与本研究中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7.61%)高于常规治疗组(85.36%)基本一致;此外,蔡桂芬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耳鸣消失时间(8.04±1.82)d、呕吐消失时间(2.67±1.55)d、眩晕消失时间(7.59±1.64)d、听力恢复时间(9.12±2.38)d短于对照组,本研究中联合治疗组的耳鸣消失(7.45±1.62)d、呕吐消失(2.03±0.76)d、眩晕消失(6.23±1.56)d、听力恢复(8.33±1.47)d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二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原因可能在于巴曲酶联合耳后注射地塞米松能够对内耳血流循环障碍进行改善,从而缓解由于血流循环障碍所导致的水肿、缺氧等症状,改善迷走神经的痉挛状态,从而促使患者听力水平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耳后注射地塞米松的基础上给予突发性耳聋患者巴曲酶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可显著改善各项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陈红.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1):60-62.

  [2]刘仲秋.地塞米松耳内注射、甲强龙静滴分别联合巴曲酶治疗突聋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21):70-73.

  [3]吕建,徐登平.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情况、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8):16-20.

  [4]朱合叶,张坤,陈广涛.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9):1205-1206.

  [5]李荣华.巴曲酶、长春西汀联合HBO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0):3542-3544.

  [6]林清花,蔡艳绯,罗高青.巴曲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不良反应及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21):120-124.

  [7]孙鸿慧,陆林泉,邱景山.巴曲酶治疗中重度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13):94-97.

  [8]朱炼兵,邱科金,丁雅婷.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巴曲酶在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23,45(1):93-95,110.

  [9]江深,陶艳乐,祝俊艳.乌灵胶囊联合静脉滴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1):135-138.

  [10]朱翠.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24):80-83.

  [11]张冀琳,汪艳.巴曲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970-971.

  [12]刘金萍.前列地尔联合巴曲酶注射液对中重度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3):153-156.

  [13]韩鹏飞.巴曲酶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46-48.

  [14]闫一敏,巩红娟,陈子涵,等.巴曲酶+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安徽医学,2021,42(4):421-425.

  [15]吴玉花,闫保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评价[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2):147-148.

  [16]周靖淞,秦春彦,余少华,等.巴曲酶与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7):74-76.

  [17]赵锐,贺建桥.巴曲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9):88-89.

  [18]李柏滋,黄纪逸,何婷婷,等.巴曲酶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处方药,2020,18(2):103-104.

  [19]蒋晨霞,奚广军.巴曲酶与血管扩张剂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6):571-574.

  [20]蔡桂芬,许晓燕,张丽凤.巴曲酶联合耳后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听力阈值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9):1237-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