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腹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

腹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

4

2025-01-20 11:50:45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的分析腹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目的选取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于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失眠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探究组、常规组,每组30例,探究组应用腹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常规组采取交变磁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

  [摘要]目的分析腹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目的选取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于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失眠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探究组、常规组,每组30例,探究组应用腹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常规组采取交变磁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探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24/25),高于常规组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9,p<0.001);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探究组睡眠质量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部针灸结合低频率反复经颅磁疗可以提高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感状态。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腹针;睡眠质量

  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睡眠状态不正常等,是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及女性。在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虽然取得了不错的近期疗效,但是一旦停用药物就会复发。且药物治疗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大,长期使用有一定的依赖性和耐受性。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新疗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时变性的磁场作用于患者的脑部,从而改变患者大脑区域的生物电活性,发挥其生物学作用[1-4]。本研究探讨了rTMS对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并与常规治疗进行比较,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60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探究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65~78岁,平均(71.31±0.32)岁。常规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66~79岁,平均(71.38±0.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LL-LW-202400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者。

  1.3方法

  常规组采取交变磁场治疗,磁场频率及磁感应强度分别设置为50 Hz、17 mT,1次/d,各30 min。治疗4周。

  探究组应用腹针结合rTMS:腹部针灸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滑肉门、膻中穴、大横、商曲、建里,术中取穴:取气归元、腹四关、大横、商曲、建里。针灸深浅导引气,穴位深扎,腹部四关,大横中,商曲,建里,行针后轻轻拧动,不提插,留针30 min,待处理完后再按照进针法取下,拔针时应利用消毒干燥的棉花签进行按压。rTMS:应用YRDCCY-1型经颅磁刺激装置,首先测定被试的静息态活动,然后以F8c两个线圈相交的中点为最优的活动区域,利用相应的仪器,在此基础上,采集右侧拇指的肌电信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模型,应用经颅磁场对患者实施10个经颅磁场刺激,每次5个以上50μV以上的最弱信号为休息时的动作参考值。在此基础上,采用磁场对病人的右额叶皮层的背侧部进行磁场刺激,频率、强度和次数分别设定1 Hz,静息运动参考值80%、1500次、10 s、2 s,2个疗程结束后继续进行下一次治疗,治疗4周。

  1.4观察指标

  应用睡眠障碍评分量表的减分率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减分幅度&gt;75%,减分幅度50%~75%为有效,减分幅度&lt;25%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匹兹堡睡眠品质量表》评估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时间,每部分得分为0~3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障碍越严重。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睡眠质量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治疗有效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失眠症患者疗效比较

  探究组的有效率优于传统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治疗后,探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image.png

  3讨论

  失眠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困扰着众多患者。即使在适当的睡眠环境和机会下他们仍无法对睡眠时间及质量感到满意,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心理健康构成了威胁[5-7]。失眠

  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被广泛认为与超觉醒理论密切相关。超觉醒理论包括躯体超觉醒、认知过度和过度觉醒皮层。躯体超觉醒指的是身体在睡眠过程中无法放松,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认知过度则是指大脑在夜间无法停止思考,过度活跃;过度觉醒皮层则是指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无法进入睡眠。研究发现,失眠者的大脑整体新陈代谢增高,上位线激活系统、杏仁核和丘脑的新陈代谢速度从清醒到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明显减慢,这表明他们的清醒和压力调节系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综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失眠者的超觉醒状态主要表现为躯体、认知和皮层的过度觉醒[8-10]。这种状态与他们的生理、心理状况密切相关,为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失眠的治疗,除了改善睡眠环境和习惯外还需要针对这些过度觉醒的机制进行干预。在未来,随着对失眠机制的深入研究,期待能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11-12]。其中,磁场疗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在物理因子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容易被老年患者接受。另一种值得关注的疗法是腹针疗法。该方法以“神阙关”为核心,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以针灸腧穴调整脏腑失调而达到整体疗效。研究发现,腹针疗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具有确切疗效。rTMS也是治疗失眠的一种可能机制,低频rTMS可以抑制新皮层的兴奋程度,促进睡眠时的振动,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此外,低频rTMS刺激大脑前额叶皮质,可以增加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提高脑中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浓度,有助于保持身体功能和正常睡眠周期。失眠患者的大脑皮质通常处于异常兴奋状态[13-15]。通过刺激局部大脑皮质,可以改善其血流状态和兴奋性,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前额叶皮质与情绪、认知及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调节前额叶皮质的活动,可能对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有重要意义。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不同的睡眠状态下,脑内的神经活动模式是存在差异的。前期研究发现,低频率经颅磁刺激不仅能够降低皮质的兴奋性,而且能够促进GABA和5-HT的快速释放,而GABA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传递物,能够调控松果腺内褪黑素的分泌和合成,进而调控5-HT的含量,从而对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睡眠、觉醒循环具有一定的调控效应。总之,失眠症的治疗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磁场疗法、腹针疗法和rTMS等疗法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在未来,有望出现更多针对失眠症的创新疗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发现,探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常规组(p<0.05),阎路达等[16]研究中,探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高于常规组(p<0.05),二者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老年失眠患者采取腹部针灸结合低频率反复经颅磁疗有利于提升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利君,谭红,陈娟,等.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1):178-180.

  [2]刘锦仪,何静薇,杨远红.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慢性失眠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19):161-164.

  [3]安富,刘佳宁,谷凌云,等.平衡针联合低频rTMS对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3,42(8):784-790.

  [4]刘伟杰,何新华,李明婷.基于五音配属五色的音乐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对失眠症病人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3,21(21):2953-2955.

  [5]张惠兵,黄生辉,岳晶晶,等.基于标本理论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症[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7):1479-1482.

  [6]白欣蕊,张鹏,刘胜,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百丹安神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7):1299-1301.

  [7]席红媛,陈南萍,马久力.气交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3):1863-1867.

  [8]罗隽,韦眉,黄钰珉,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伴焦虑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J].华夏医学,2023,36(3):70-75.

  [9]张赟,赵铎.耳穴贴压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后失眠患者PSQI、HAMD、HAMA及血清5-HT、BDNF水平的影响[J].中医研究,2023,36(6):54-59.

  [10]曾秀娣,文春兰,叶丽萍,等.安神定志丸加减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临床疗效的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5):36-38.

  [11]杨珊,王恺,彭斌,等.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广泛性焦虑症伴失眠患者HAMA、HAMD、PSQI评分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14):67-71.

  [12]蒋硕,周勇,游佳,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比[J].广西医学,2023,45(9):1022-1027.

  [13]李明婷,王贝贝,李桂芬,等.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胆热脾寒型失眠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23,38(3):43-46.

  [14]李国华,唐吉友,任永霞.爆发刺激治疗卒中相关失眠的疗效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3,40(3):207-211.

  [15]冼怀柏,李田妹,温财文,等.喹硫平与碳酸锂联合低频RTMS治疗双相障碍共病失眠患者的疗效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3,36(1):151-154.

  [16]阎路达,周鹏,赖美琪,等.针刺联合低频rTMS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23,43(4):374-37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