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分析论文

2025-01-13 16:18:38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胃溃疡及其治疗现状,阐述当前关于益生菌对胃溃疡治疗效果的最新研究,发现益生菌能够通过改善胃肠道菌群结构、抑制有害菌增殖、促进胃黏膜修复等多种机制,有效缓解胃溃疡症状。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胃溃疡及其治疗现状,阐述当前关于益生菌对胃溃疡治疗效果的最新研究,发现益生菌能够通过改善胃肠道菌群结构、抑制有害菌增殖、促进胃黏膜修复等多种机制,有效缓解胃溃疡症状。同时,结合传统治疗,益生菌在提高治愈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也展现出潜力。但当前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以推动益生菌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更广泛应用。
[关键词]益生菌;胃溃疡;机制;治愈率;研究进展
胃溃疡是一种胃粘膜被破坏后形成的溃疡,常发生于胃内壁,属于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常见症状有胃痛、食欲不振、餐后饱胀、体重减轻等,溃疡的严重程度决定了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临床胃溃疡的传统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抑酸抗酸、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护胃黏膜。传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虽有效,但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和手术治疗所带来的创伤不容忽视。近年来,益生菌因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治疗潜力,逐渐成为胃溃疡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胃溃疡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益生菌对于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仍存在诸多疑问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本文将阐述益生菌对于胃溃疡如今的治疗进展,分析益生菌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1胃溃疡概述
1.1胃溃疡的发生机制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的是胃黏膜出现破损、溃疡的现象。这种破损通常深入到黏膜下层[1],甚至可能影响到固有肌层或更深。胃溃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药物、应激、激素、幽门螺旋杆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多种因素,主要的机制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过度分泌或胃黏膜保护机制的减弱,导致自身健康的胃黏膜遭受破坏,进一步恶化便会形成溃疡,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等都会导致上述现象发生。
1.2胃溃疡症状与危害
胃溃疡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上腹部疼痛。疼痛类型可能是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并且通常会在餐后0.5~1 h内出现,持续数小时后缓解。除了疼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严重的胃溃疡可能导致食欲不振、体重骤降、贫血等全身症状。胃溃疡的危害不容忽视。胃溃疡也会导致胃部穿孔,胃内容物伴随胃部蠕动进入正常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这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急症。长期胃溃疡还可能发展为瘢痕性幽门梗阻,导致胃排空障碍,需要手术治疗[2]。
1.3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
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幽门螺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得胃壁组织被侵蚀,从而引发胃溃疡的形成。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证据表明,约70%~90%的胃溃疡患者胃内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不仅与胃溃疡的产生直接相关,还会影响胃溃疡的愈合和复发。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会刺激胃黏膜产生持续的炎症反应,使得胃黏膜的修复机制受到抑制[3],从而延缓胃溃疡的愈合过程。即使胃溃疡经过治疗愈合,如果幽门螺杆菌没有得到根除,胃溃疡的复发率也会大大增加。
2胃溃疡治疗现状
2.1抑酸药物治疗胃溃疡的现状
抑酸药物是治疗胃溃疡的核心药物之一,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作用强大而持久,是治疗胃溃疡的首选药物[4]。H2受体拮抗剂则相对较弱,适用于轻中度胃溃疡的治疗。长期服用抑酸药物会对患者本身的消化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抑酸药物不能长期单独服用。
2.2抗生素治疗胃溃疡的现状
抗生素治疗在胃溃疡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溃疡。抗生素通常与质子泵抑制剂和(或)铋剂联合使用,形成三联或四联疗法[5]。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给治疗带来一定挑战。
2.3胃黏膜保护剂治疗胃溃疡的现状
胃黏膜保护剂是胃溃疡治疗中的另一类药物。胃黏膜保护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胃溃疡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或不适合使用抑酸药物的患者[6]。但该类药物通常需要正确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方能有很好的疗效。
2.4镇痛药物治疗胃溃疡的现状
镇痛药物在胃溃疡治疗中主要用于缓解疼痛症状。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方式来缓解疼痛。对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量的镇痛药物[7]。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溃疡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因此在使用时应谨慎评估风险和益处。
2.5手术治疗胃溃疡的现状
随着药物治疗的不断进步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广泛应用,手术治疗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地位已经逐渐降低。但对于出血、穿孔和梗阻患者,以及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胃溃疡患者[8],微创手术可以抢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水平。通过微创手术,医生可以在不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下,精确地切除溃疡病灶或修复受损的胃组织。但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以及术后的护理等问题,依旧使手术治疗难以广泛应用。
3益生菌对胃溃疡的作用机制
3.1修复胃黏膜
益生菌能够通过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平衡,为胃黏膜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胃肠道内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其中益生菌能够破坏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减少有害菌对胃黏膜的损害。当胃溃疡发生时,胃肠道微生态往往处于失衡状态,补充益生菌可以为胃黏膜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9]。
益生菌能够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提高胃黏膜的防御能力。胃黏膜屏障是保护胃壁免受胃酸、胃蛋白酶等有害因素侵害的重要结构。益生菌通过增加粘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从而加固胃黏膜屏障,预防胃黏膜被破坏[10]。
益生菌能够促进胃肠道黏膜的免疫调节,减轻炎症反应。胃溃疡往往伴随着胃黏膜的炎症反应,而益生菌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炎症反应对胃黏膜的破坏。通过减轻炎症反应,益生菌有助于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愈合。
一些特定的益生菌菌株能够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短链脂肪酸、细菌素等,这些物质具有直接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短链脂肪酸能够为胃黏膜提供能量,促进上皮细胞的再生;细菌素能够破坏有害菌的侵蚀,保护胃黏膜免受进一步损害[11]。
3.2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作用
益生菌作为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中的一员,能够通过与幽门螺杆菌竞争粘附位点和营养物质,降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数量和活性,从而减轻其对胃黏膜的损害。
益生菌能够产生抗菌物质,直接杀灭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一些益生菌能够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细菌素等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能够破坏幽门螺杆菌的细胞结构或干扰其代谢过程[12],从而达到清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
益生菌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能力。益生菌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促进免疫因子的释放,从而增强机体对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应答。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益生菌能够协助机体自身清除幽门螺杆菌,促进胃溃疡的愈合。
益生菌能够改善胃肠道微环境,为其他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胃肠道微环境的改善能够降低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提高药物在胃内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13]。益生菌能够进一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效果,促进胃溃疡的愈合和防止复发。
3.3消炎和抗氧化作用
从消炎作用来看,胃溃疡往往伴随着胃黏膜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不仅加剧了溃疡的形成,还阻碍了溃疡的愈合。益生菌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效降低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当益生菌定植于胃肠道时,能够与免疫细胞进行互动,促使其分泌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等[14],从而减轻炎症对胃黏膜的损伤。益生菌还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有害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为胃黏膜的修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微环境。就抗氧化作用而言,胃溃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氧化应激的增强。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天平被打破,从而产生氧化应激,导致大量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这些自由基能够攻击胃黏膜细胞,造成细胞损伤和死亡。益生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它们能够清除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益生菌还能够促进胃黏膜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15],提高胃黏膜自身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在氧化应激中有效保护胃黏膜。益生菌的消炎和抗氧化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消炎作用能够降低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对胃黏膜的损伤;而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胃黏膜的损害。二者共同作用,形成了益生菌对胃溃疡的独特治疗机制。
3.4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在胃溃疡的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但长期使用会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16],使得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益生菌的补充,能够有效地恢复并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降低药物对肠道微生态的破坏作用。
益生菌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胃溃疡患者往往因为疾病本身或药物治疗导致免疫力下降,使得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益生菌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17]。
益生菌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一些益生菌能够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促进药物在肠道内的溶解和吸收,从而提高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效果。这不仅能够增强药物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还能够减少因药物剂量不足或过量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益生菌本身具有天然、安全、无不良反应的特点[18],长期使用不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与一些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益生菌更加符合现代人对健康、安全的需求。因此,在胃溃疡的治疗中,益生菌的引入不仅能够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能够共同加速患者疾病的治愈。
4益生菌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对益生菌在胃溃疡治疗中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其应用前景日益广阔[19]。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多重作用,益生菌将为胃溃疡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益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胃溃疡患者,选择更加适合的益生菌菌株进行治疗。益生菌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期为胃溃疡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结语
益生菌不仅通过修复胃黏膜、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消炎抗氧化以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多重机制,为胃溃疡患者带来福音,更预示了其在未来治疗领域中的广阔前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有望为胃溃疡治疗带来更加安全、高效、个性化的新篇章,使更多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等.消化性溃疡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11):1108-1117.
[2]黄定鹏,麦维利,朱鸿武.日本胃肠病学会消化性溃疡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20版)解读[J].大医生,2021,6(14):1-8.
[3]梁晓,房静远.重视基层医生对消化性溃疡的规范化诊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11):1105-1107.
[4]阮世荣.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对老年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25):13-16.
[5]尹袁英,高莉莎,刘燕,等.益生菌辅助基于艾司奥美拉唑的四联方案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22,28(9):1498-1502.
[6]郑合芳.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11):22-23.
[7]李惠进.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老年胃溃疡疗效及对胃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2,8(22):118-121.
[8]张珊珊,刘畅.益生菌配合抗Hp方案对老年胃溃疡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2,7(22):124-127.
[9]吴娟,熊建光,程思.Hp阳性胃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抗Hp疗效特点及益生菌辅助治疗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3):1419-1422.
[10]汪慧霞,张彩凤,张超群,等.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分布、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2):154-158.
[11]黄艳超,韦梅.益生菌在胃溃疡治疗中的研究新进展[J].健康之友,2021(3):296.
[12]史佳鹭,闫芬芬,李慧臻,等.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影响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0,41(15):301-308.
[13]梁悦.益生菌在胃溃疡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8):189-190.
[14]高文娟.益生菌在胃溃疡治疗中的研究新进展[J].糖尿病之友,2023(12):291-292.
[15]王玉婷,刘建平,焦红,等.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23,36(7):158-161.
[16]田亚针,张晨曦,杨涛,等.益生菌和粪菌移植调节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1,42(19):250-259.
[17]张孟爽,杜艳.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1):104-107.
[18]王晓蕾,王暖,张欣一,等.肠镜植入益生菌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对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的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1,24(4):310-312.
[19]吴田田,宋光.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物群关系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12):1695-1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