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论文

2025-01-11 17:09:0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单药安罗替尼治疗)与联合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为(
[摘要]目的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单药安罗替尼治疗)与联合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8.63±4.85)分,高于常规组的(71.36±6.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0,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效果良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卡瑞利珠单抗;安罗替尼;三线治疗
在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最普遍的一种,然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往往已经是中、晚阶段,已经失去根治的良机,对于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的患者,可选用分子靶向药物。非小细胞肺癌经一、二线疗法后易发生复发。因此,寻求新的疗法来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种作用机理的药物联合应用,以及新疗法如肿瘤新生、肿瘤免疫等,使肿瘤“去化疗”成为研究热点。抗血管生成药物能靶向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具有多种积极的调控效应,提高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强化效应性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抗原能力等。卡瑞利珠单抗与安罗替尼三线疗法联用,产生积极的正向反馈,两者联用可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抗癌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单药安罗替尼治疗)与联合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各35例。联合组年龄51~69岁,常规组年龄50~7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如东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伦审第(50)号]。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在0~1分;经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后疾病进展或不耐受;经病理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年龄≥18岁;对研究知情同意;对研究相关药物耐受。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肝肾功能异常者;既往治疗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者;高血压控制不佳者。
1.3方法
常规组使用安罗替尼(国药准字H20180003;规格:10 mg×28粒)治疗,于清晨口服,剂量为12 mg,治疗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
联合组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国药准字S20190027;规格:200 mg)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卡瑞利珠单抗采用静脉注射治疗,首次剂量为200 mg,每疗程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近期治疗效果:按照RECIST1.1评估方式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未出现新病灶,靶病灶消失,肿瘤标志物正常的持续时间≥1个月)、部分缓解(肿瘤负荷减少≥30%)、疾病稳定(肿瘤负荷减少<30%或增加<20%)和疾病进展(肿瘤负荷增加≥20%)。计算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乏力、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高血压、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蛋白尿。
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使用Kar⁃nofsky评分法,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Kar⁃nofsky评分)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联合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Karnofsky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世卫组织的全球肿瘤研究中心的最新资料显示,肺癌已成为中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升高之势。由于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使得其成为当今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临床治疗也成为世界性问题。其中尤以非小细胞肺癌最为常见,患者早期症状不具特异性,没有明显不适,多数在体检中发现。但由于文化、经济、医疗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只有小部分人能进行身体检查,多数患者因种种因素未能被早期诊断和诊断,多为晚期,常伴有较大的病变,多处淋巴结转移以及骨、脑、肝脏等远处器官的转移。多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时机,常常无法治愈。对于易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或克唑替尼等为其靶向药物,而非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则采用放化疗,但疗效不佳,经一、二线化疗后疗效显著,需继续化疗,患者预后不良,5年存活率非常低下。近年来,以肿瘤新生为代表的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近年来,多种作用机理的药物联合应用,新疗法如肿瘤新生、免疫疗法等的出现成为研究热点,同时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药物疗效不佳者,但至今尚无一种有效的三线疗法。安罗替尼能特异性地抑制多种促肿瘤生长因子受体等多种信号通路。安罗替尼是能阻断其信号通路中重要的激酶活性,从而促进肿瘤的治疗,达到抗肿瘤和完全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目的,在临床上已经获得了临床应用。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抗癌药物,其主要作用是诱导T细胞激活和增生,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卡瑞利珠单抗作为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无论对霍奇金淋巴瘤、还是进展期食管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均已显现出优越性。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但单独使用疗效欠佳,且缺乏二线治疗方案。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与其在肿瘤内的免疫细胞的侵袭密切相关。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能有效地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外,还能改变肿瘤的局部免疫功能,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激活。因此,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同时联合安罗替尼结合在一起,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张晓娟等[18]研究中,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0.91%)和对照组(8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8.57%(31/35)与常规的77.14%(27/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同时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效果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润梓,张语心,徐焕昌,等.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J].医学研究杂志,2023,52(3):71-76.
[2]卢伟,马西淼,李礼,等.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西北药学杂志,2023,38(1):188-192.
[3]朱方,赵慧慧,蒋文,等.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致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23,27(9):1904-1908.
[4]谷雨,许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及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2):113-116.
[5]盛源,汪涛.依托泊苷+顺铂同步放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9):15-17,62.
[6]孙丽秋,宋迪,唐松岩,等.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浆膜腔积液1例[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3,44(4):112-115.
[7]龚关,林祝贤,林锦琛.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9):149-152.
[8]陈君亮,欧阳振福,李晓阳,等.卡瑞利珠单抗联合BACE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预后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7):2934-2937.
[9]陈焕,刘宜根,吴孙.卡瑞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EGFR和ALK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7):732-736.
[10]董敏,刘建萍,尹冬虹.SFRP1基因多态性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3,46(1):74-79.
[11]邱伊连,黄萍,刘萍,等.探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9):25-29.
[12]潘晓葶,戴安伟.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J].现代肿瘤医学,2023,31(16):3024-3027.
[13]赵芸芳,郝建东,郭北,等.安罗替尼对年龄大于75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小核糖核酸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7):807-809.
[14]刘雨晴,袁淑敏,祁晓星,等.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4):447-450.
[15]高航,殷俊,李燕舞.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血清VEGF、MMP-2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3,16(7):716-720.
[16]马慧利,任中海,尚付梅,等.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3):476-480,484.
[17]刘鑫,陈艳妮.安罗替尼胶囊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毒副反应发生情况、CTC、Her-2与P-Akt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0):21-24.
[18]张晓娟,岳冬丽,杨双宁,等.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肿瘤防治研究,2023,50(6):593-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