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

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

4

2025-01-11 16:56:2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0月巫溪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考察组、一般组,每组40例,考察组实施中医治疗,一般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考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一般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考察组症状积分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0月巫溪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考察组、一般组,每组40例,考察组实施中医治疗,一般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考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一般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lt;0.05)。考察组症状积分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考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关键词]症状;中医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恶心、食欲不振,进食后出现嗳气、腹胀等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胃十二指肠功能障碍所致的消化道非器官疾患,其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复发。其致病机理十分复杂,至今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与胃排空延迟,内脏敏感性增加,胃酸过多,胃容受性舒张能力下降及神经功能紊乱相关。本病在现代医学上无特异性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其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西药主要通过改善胃动力、助消化、抑酸等方法进行干预,但疗效和疗效均未令人满意。中药在临床上对功能性胃肠病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对症施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采用中药封包治疗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血液流通可加快胃功能的康复。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医治疗在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0月巫溪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考察组、一般组,每组40例。考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8岁,平均(62.31±1.32)岁。一般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6~78岁,平均(62.38±1.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巫溪县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4伦审1号),患者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无治疗禁忌证。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功能损害者。

  1.3方法

  一般组在餐前0.5 h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国药准字H20031110;规格:5 mg),5 mg/次,3次/d。考察组应用中医治疗:中药封包治疗:穴位:上脘+中脘。封包药物组成:吴茱萸、白芥子、莱菔子、菟丝子各60 g。六君子汤组成:党参20 g、黄芪20 g、枳实18 g、山药15 g、白术15 g、茯苓10 g、柴胡8 g、陈皮8 g、炙甘草6 g,分别用水煎制,分两次服用。两组均治疗14 d。

  1.4观察指标

  采用半定量法将治疗前腹胀早饱、纳呆食少、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呕吐、乏力便溏或便秘、嗳气呃逆等6项症状分为轻、中、重3级,共计5分。(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100%为疗效指数。疗效指数76%~100%为显效,51%~&lt;76%为有效,0~&lt;51%为无效。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症状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计算,症状包括乏力、嗳气、反酸、腹胀,0为无症状,1分为轻微,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

  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头晕、头痛。

  1.5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症状积分)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考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

  考察组症状积分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考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态势。在本院内科住院病人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占相当大的比重。胃动力异常、胃酸分泌紊乱、环境因素、细菌感染等因素均与其有一定的关系。该病病程较长,治疗困难,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脾气虚气滞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一般分为中西医两种。在临床上西药一般都会给患者开一些促进胃xx的药物。莫沙必利分散片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具有促进胃肠动力、促进胃排空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粘膜的分泌,并能够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餐后不适症状,如早饱、腹痛等,尽管短期疗效理想,但长时间服用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停药后极易反复。中药具有调节肠道机能的独特优势,已逐渐发展为胃肠病的有效疗法,受到广大胃肠病病人的喜爱。中医理论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胃痞”“胃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脾虚气郁,临床上以补脾益气、和胃止痛为治则,取得良好疗效。六君子汤由数味中药构成,党参以其益中益气、生津止渴而被临床用于调理脾胃虚弱的病人。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党参具有调控胃肠xx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不良反应等功效。炒白术是一种燥湿健脾的中药,临床上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所含的白术内酯类成分可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抗胃xx及维持肠道机能稳定的作用。炙甘草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甘草酸类成分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症反应的活性,可阻断炎症区域的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的愈合。山药具有滋补健身,补中益气,生津补脾等功效。对于脾胃气虚的人来说,黄芪的作用主要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枳实益气消积,化痰散痞作用明显。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茯苓的主要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法半夏是一种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中药,其活性组分能通过激动迷走神经发挥其抗呕吐效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呕吐可以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来改善。陈皮具有健脾开胃、缓解呕吐等功效。用六君子汤加味来进行调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的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从而达到较好的疗效。前期研究发现,采用针刺配合六君子汤进行干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下降,对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中药封包在传统医学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人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受到了广大医师及病人的欢迎,具有对胃肠xx、内脏敏感性等方面的调节作用,对改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考察组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一般组(82.50%)(P&lt;0.05),与杨越等研究结果相似,考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一般组的80.00%(P&lt;0.05)。

  综上所述,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取中医治疗可减轻患者乏力、嗳气、反酸、腹胀,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妙玲,赵卫,张海龙,等.中药中药封包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4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3,19(6):81-84.

  [2]苟志军,陈超杰,张翔,等.理气健脾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停用西药后症状反跳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3,61(32):71-74.

  [3]李平.白术健脾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45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3):58-62.

  [4]吴兵,沈晨,陶琳,等.参香健脾理气颗粒治疗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3,31(6):429-433.

  [5]潘洋,巩淑萍,党红晨.甘海胃康胶囊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3,35(3):232-234.

  [6]朱剑霞.参术运脾理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3,30(3):563-565.

  [7]邓焕庆,宋诵文,赖权财,等.疏肝和胃冲剂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研究[J].基层中医药,2023,2(4):38-43.

  [8]牛昉,程红杰,阎玲,等.脏腑膏摩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3):xx-65.

  [9]顾晓燕.健脾理气消痞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3,30(2):365-367.

  [10]卞银燕,徐燕芳,陈思,等.健脾理气汤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21):84-87.

  [11]于金德,李萍,杨帅,等.穴位贴敷治疗老年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西藏科技,2022,(10):24-27.

  [12]邓春丽,邵彦.针灸结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2,4(9):66-68.

  [13]周鑫媛,武清霞,苏娟萍,等.温通刮痧法联合香砂六君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7):80-83,86.

  [14]陈亮,余求祥,刘泽洲,等.健脾Ⅰ号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3):10-13,61.

  [15]刘威.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4):104-107.

  [16]龚寅乐,王海燕.健脾消痞方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4):37-38.

  [17]杨越,刘志华.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7):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