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核黄素联合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论文

2025-01-11 15:44:4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儿间歇蓝光照射治疗配合静脉用核黄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均进行多次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静脉用核黄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黄疸持续时间、总光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59/60),高于对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儿间歇蓝光照射治疗配合静脉用核黄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均进行多次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静脉用核黄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黄疸持续时间、总光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59/60),高于对照组的88.33(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用核黄素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静脉用核黄素;多次间歇蓝光照射
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黄疸,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是由于机体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导致,其中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干预,而病理性黄疸要及时治疗。如果高胆红素血症十分严重,会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损伤神经系统,影响智力、听力等方面的发育,产生多种后遗症,甚至出现脑性瘫痪、死亡。降低胆红素水平是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目标之一,常用疗法如蓝光照射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如果长期持续照射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皮疹等。因此常选择间歇蓝光照射疗法,并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配合其他药物治疗,以期可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疗程缩短,控制不良反应情况。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静脉用核黄素和多次间歇蓝光照射疗法联合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日龄2~28 d,平均(10.63±2.13)d。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日龄2~27 d,平均(10.50±2.23)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SYXRMYY2002KS002)。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新生儿黄疸,且为病理性黄疸;日龄≤28 d;母体孕期未服用药物,无疾病;家属对本次研究和治疗方法知情且同意;临床信息无漏项。
排除标准:合并新生儿败血症、溶血症或胆道闭锁等胆道疾病者;属于生理性黄疸或母乳性黄疸者;存在HIV感染的新生儿;伴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生儿。
1.3方法
两组入组后都进行酸中毒纠正、白蛋白输注等常规性治疗。
对照组采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眼部、会阴部做遮挡,连续蓝光照射12 h,关闭仪器2 h后再开始下一次的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每日一测,降低至109~123µmol/L时停止治疗,总治疗时间控制在60 h以内。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用核黄素治疗。5 mg注射用核黄素磷酸钠(国药准字H20060078;规格:10 mg)1次/d,静脉注射,治疗3~5 d。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包括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黄疸持续时间、总光疗时间。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总胆红素降到419µmol/L,黄疸全部消退,为治愈;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幅度>80%,皮肤、黏膜黄染症状基本消退,为显效;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幅度>30%,皮肤和黏膜黄染有所消退,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1-无效率。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疹、腹泻、发热。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临床相关指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黄疸持续时间、总光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胆红素代谢异常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理因素,可见胆红素异常升高,随之出现以皮肤和黏膜黄染为主要表现,伴随食欲减退的不良症状,生理性黄疸通常在7~10 d会自行消退,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或者是足月儿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早产儿症状持续4周以上,就需及时干预,否则可能会损害血-脑脊液屏障,对其生长发育带来很大影响。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较多,例如蓝光照射,通过蓝光照射能够减少血清中尚未结合的胆红素,使其结构发生改变,转为光氧化作用产物,再经尿液、胆汁排出,此种疗法下的胆红素排泄未经肝脏代谢,对肝脏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持续蓝光照射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现恶心、皮疹等不良表现,多次间歇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症状。
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操作简单,能打破胆红素重新分布情况,退黄效果更好,多次间歇光疗法可以阻断蓝光持续热效应的长期干扰,不仅可以消退黄疸,还能为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提供有利条件,但光疗可能会损害DNA,影响生长发育,同时单独实施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见效慢,要延长光疗时间,因此需联合药物治疗,以进一步增强疗效。核黄素可以预防、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利于肝脏的代谢,还能治疗新生儿肝炎,以及改善新生儿视力。核黄素也被称为维生素B2,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具备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肝脏代谢胆红素,进而预防新生儿黄疸,当出现新生儿黄疸时,应用核黄素后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进而缓解黄疸症状。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仅依靠蓝光照射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原因在于,蓝光照射只可以强制分解血液中多余的胆红素,无法解决胆红素的来源问题,另外蓝光照射可能引发腹泻等不良症状,蓝光同时会分解核黄素,进而加重溶血,因此在蓝光照射期间需要配合核黄素治疗,核黄素无法直接治疗新生儿黄疸,但因蓝光照射期间会分解核黄素,导致核黄素缺乏,因此补充核黄素可以规避上述情况,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总光疗时间均更短(P均<0.05),说明联合核黄素治疗可以更快起效,缩短疗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P<0.05),进一步证实联合治疗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在易宏等[15]的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中药泡洗、蓝光照射以及核黄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0%,高于对照组的82.10%(P<0.05),表明治疗方案中核黄素作用较大。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观察组疗法可以缩短光疗时间,进而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静脉用核黄素联合多次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理想,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慧玲,冯孝强,李帆,等.低剂量维生素D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3,34(4):74-79.
[2]彭程,侯新琳.《2018昆士兰产科与新生儿临床指南:新生儿黄疸》要点介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4):285-288.
[3]刘丽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23,20(3):174-176.
[4]王飞鸽,孟凡林,王雪茹.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8):10-14.
[5]孙丽萍.蓝光治疗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7):42-44.
[6]赵亚楠,张秀英,董静,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指数、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3):87-89.
[7]李啸,欧阳娇.茵陈地黄汤药浴联合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28):175-177.
[8]陈靖,陈泽林,罗海平,等.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22,19(2):185-187.
[9]曹艳平,商华英.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系统医学,2022,7(2):140-143.
[10]刘婷,韩梅,曾淑娟,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23):118-121.
[11]袁冰琦,王丽萍.蓝光照射联合口服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3,47(9):1388-1389.
[12]曹艳平,商华英.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系统医学,2022,7(2):140-143.
[13]肖勤,郭能.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9):16-19.
[14]Khajehei M,Gidaszewski B,Maheshwari R,et al.Clini⁃cal outcome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large-scale midwifery-led,paediatrician-overseen home photo⁃therapy and neonatal jaundice surveillance: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2022,58(7):1159-1167.
[15]易宏,李林芳,凌卫忠,等.中药泡洗配合蓝光照射及核黄素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3,38(23):4648-4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