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干预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事件相关电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

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干预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事件相关电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

17

2025-01-11 15:32:4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干预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事件相关电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目的选取新疆石河子绿洲医院于2019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一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经颅磁刺激处理,分析两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8.00%(147/150)优于对照组84.00%(12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49,P<0.05)。观察组治疗后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干预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事件相关电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目的选取新疆石河子绿洲医院于2019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一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经颅磁刺激处理,分析两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8.00%(147/150)优于对照组84.00%(12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49,P&lt;0.05)。观察组治疗后完成分类数较对照组高,其余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靶潜伏期P3及N2较对照组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经颅磁刺激与药物联合指导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自身认知功能。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药物干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事件相关电位;认知功能

  精神分裂症状是指患者存在慢性抑制性的精神性疾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机制未明确,多数研究表明患者患病后会存在行为衰退、情感淡漠、认知障碍等现象,具体表现为精神活动以及环境错乱。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服用两种不同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症状称之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难度增大,因此需要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处理。氨磺必利属于独立性抗精神疾病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波动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利用率较高。经颅磁刺激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对患者机体无侵入性,安全性较高,能够对人体大脑组织进行探索及调节。本研究分析联合应用氨磺必利及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选取新疆石河子绿洲医院于2019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3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中男72例,女78例;年龄41~69岁,平均(49.62±6.79)岁;受教育年限6~14年,平均(11.12±1.43)年;病程8~13年,平均(11.26±1.62)年。观察组中男76例,女74例;年龄45~72岁,平均(49.05±6.19)岁;受教育年限7~14年,平均(12.00±1.26)年;病程时间9~15年,平均(11.05±1.35)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新疆石河子绿洲医院伦理会批准(2021451348),且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未存在原发性症状前提下具有情感、思维等以上的原发性阳性或阴性症状,伴随激发性的行为及情感的表现,具有不同程度自制力障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超过60分;研究前五年采取至少3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具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禁忌证者;具有酒精依赖史者;存在冲动、消极自杀等行为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一氨磺必利(国药准字H20203734;规格:0.2 g×10片×3板)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200 mg/d,1次/d,之后根据机体对于药物的作用反应于治疗7 d内逐渐增加药物剂量至400 mg/d,后续药物剂量无改变,每个疗程维持7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观察组联合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过程中仪器选择HX-C3型rTMS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生产厂家:北京华星康泰公司),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采取舒适坐位姿势,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保持头部垂直状态,并且保证绝缘线圈制作的帽状体的佩戴有效性,同时选择左侧头颅的前额叶背外侧为治疗中刺激区域,根据10/20国际脑电图的标准将电极放置在T3与P3的中点位置。治疗过程中仪器各参数调整如下,频率为10 Hz,时长为1 s,刺激强度为110%MT,间隔时间为10 s,总体治疗时间为维持20 min/次,3次/周,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方式参照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Negative Syndrome,PANSS)减分率,显效:PANSS减分率&gt;75%,有效:PANSS减分率为25%~75%,无效:PANSS减分率&lt;2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变化。在治疗前后采取为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其中包含随机错误数、完成分类数、总错误数以及持续错误数等维度,维持错误数、总错误数以及随机错误数评分分别为50分、50分及10分,分数与认知功能成负相关;完成分类数总分10分,分数与认知功能成正相关。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情况。检测认知功能时选择事件相关电位P300,需要由医院内专职医师进行操作,使用统一操作的指导术语,患者需在屏蔽隔音室评定。检测时间为上午时间段,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保持放松清醒状态,检测时集中注意患者需注视的字符并进行反应,仪器选择医用事件相关电位仪,采取5个导联对数据进行记录,将参考电极放置在患者头顶部位并设置系统标准数值。仪器需自动对反应时间、命中率等数据进行记录,各患者均重复测量多次后取平均值。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社会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后采取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对其社会功能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一般角色功能、自我照料能力、扰乱及攻击行为以及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等维度,采取百分制,若分数降低则表示社会功能下降。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期间各项数据,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及社会功能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取配对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完成分类数较对照组高,其余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靶潜伏期P3及N2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相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发病后病情较为复杂,临床以阳性与阴性症状为核心症状群。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超过50%的患者会出现幻听等症状,对其采取药物治疗后可有效控制,但少部分会存在顽固性幻听,影响日常生活。同时情感缺失、语言表达障碍等阴性症状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药物治疗是临床常用病情控制方法,但部分患者单独使用药物治疗疗效较差,因此需要选取更为有效治疗方式治疗。

  氨磺必利属于抗精神类常用药物,能够与机体内多巴胺D2及D3的相关性受体进行选择性结合,对中脑边缘的多巴胺活性进行抑制,同时提高多巴胺神经元对神经的传递效果,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脑部功能。但少部分患者对于单独使用氨磺必利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多数研究显示机体内大脑额叶皮质会对神经的自主调节功能和情绪控制情况造成一定影响,与患者认知功能具有密切联系。当临床患有精神分裂症后会缩小前额叶处的皮质,促使神经元数量急剧下降,有效刺激该区域组织能够进一步恢复患者认知功能。基于此,本研究在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过程中联合应用经颅磁刺激。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98.00%)优于对照组(84.00%)(P&lt;0.05),顾芸等研究证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90.70%)较高,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经颅磁刺激治疗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瞬间强度的脉冲磁产生电流能够直接作用在大脑工作区域内,有效刺激大脑神经元,促使其进行生理活动,调控神经元细胞的可塑性。但在应用过程中不会损害大脑功能,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还能够仔细观测刺激状态下其行为改变情况,并通过躯体干预改变其神经元活性,进而稳定情绪状态。封阳等发现经颅磁刺激患者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完成分类数较对照组高,其余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lt;0.05)。王绍昌等研究显示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处理可恢复事件相关电位,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结果表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靶潜伏期P3及N2较对照组升高(P均&lt;0.05)。钟伦淳等研究表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对社会功能的改善有作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升高(P&lt;0.05)。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指导能够改善患者自身认知功能,提高社会功能。氨磺必利应用过程中能够选择性地阻断多巴胺D2及D3受体的分泌情况,起到多重多巴胺抗击能力,同时调节D2及D3在机体突触间隙的浓度,改善思维异常等临床表现。联合应用经颅磁刺激处理能够实现皮质功能的区域性重建,保证大脑皮层兴奋性有效提高,并在患者不同状态下调整频率以最大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加速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指导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自身认知功能,提高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孙玉涛,卢秀春,李坤玉,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幻听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12):2870-2876.

  [2]赵婧,郭银淼,李梦楠,等.θ短阵快速脉冲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30(7):577-583.

  [3]赵小亚,唐小伟,肖文焕,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23):89-91,96.

  [4]陆静,诸静仪.奥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外周血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24):2659-2663.

  [5]张红,翟丽丽,邬丹,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MoCA评分,AHRS评分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0):157-158.

  [6]关海艳,石峰,高志涛,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2):229-231.

  [7]付宇斐,李小飒,刘晓帆,等.抗精神病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表面积的影响[J].神经解剖学杂志,2022,38(1):45-50.

  [8]张涛,赵春龙,陈玉齐,等.奥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血浆GABA和Glu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1,32(24):3170-3172.

  [9]顾芸,杨晓龙.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20):102-105.

  [10]刘世鑫,牛伟盼,邬素萍.不同模式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1,21(7):462-467.

  [11]丁虎,李佳,占达飞,等.抗精神病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3,33(3):174-178.

  [12]陶小林,祝欣欣,柏文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氧化自由基清除剂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23,8(13):1-5.

  [13]封阳,徐静文,管晓波,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3,33(4):288-291.

  [14]王绍昌,劳成明,彭滔,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0,30(2):96-99.

  [15]钟伦淳,赖忠红,吴杰,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24):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