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效能的对比论文

2025-01-11 14:44:3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高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将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qPCR)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及两种方法的血清学指标阳性率。结果qPCR检测133例为阳性,87例为阴性。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准确度、灵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高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将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qPCR)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及两种方法的血清学指标阳性率。结果qPCR检测133例为阳性,87例为阴性。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学发光免疫法的HBsAg阳性率为97.74%(130/133)、HBeAg阳性率为96.99%(129/133)及HBeAb阳性率为97.74%(130/133),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78.95%(105/133)、78.95%(105/133)、91.95%(109/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21、20.462、18.179,P均<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在灵敏度、特异度和自动化程度方面通常具有明显优势,尤其适用于大规模检测和高通量实验室。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学检验;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其可导致肝脏炎症、肝硬化和肝癌,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广泛传播。HBV主要通过体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接触感染者的开放伤口的方式传播,这种病毒在环境中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增加了传播的风险。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各异,包括无症状感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黄疸、乏力、食欲不振和肝区不适。慢性感染可能没有症状,但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肝脏损伤。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的方式包括疫苗接种、安全性行为宣传、血液和医疗器械感染控制、母婴传播预防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全球范围内推广疫苗接种计划已经减少了疾病的传播。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诊断效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高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7例,女103例;年龄26~72岁,平均(43.68±5.02)岁。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本研究经高密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22023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存在乙型肝炎患者接触史;伴有黄疸、消化道以及乏力等症状。
排除标准:精神认知障碍者;存在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1.3方法
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5 mL的静脉血,以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10 min,分离得到的血清样本应妥善保存在-20℃的条件下,以备后续的检测分析。
1.3.1化学发光免疫法
准备好化学发光免疫法所需的试剂,包括底物、酶标记物、缓冲液等,保证试剂质量合格。将清晰的血清样本分别装载至检测板的不同孔位,同时加入阴性和阳性对照样本。向每个孔位中加入预先配制的底物,确保充分混匀,使底物与患者血清中的特定抗原结合。将孔板置于化学发光仪器中,启动反应。酶标记物与底物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化学发光仪器测量并记录光信号的强度,该强度与患者血清中特定抗原的浓度成正比。利用仪器软件对光信号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曲线比较获得结果。
1.3.2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板上包被特定的抗原,通常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抗原。加入阻断剂,封闭未被抗原包被的板面,减少非特异性吸附。将处理后的患者血清加入抗原包被的板上,允许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用缓冲液洗涤板面,清除未结合的物质,减少背景干扰。加入与抗体标记物结合的辅助抗体,通常这是酶标记的抗体。重复洗涤步骤,去除未结合的辅助抗体。加入底物,允许酶标记物催化底物反应,产生可测量的色素或荧光信号。通过添加酸或碱停止底物反应,防止进一步的颜色变化或荧光发射。使用酶标仪器测定板上每孔的光密度,该光密度与抗体抗原结合的程度成正比。通过与标准曲线比较或其他定量方法,将测得的光密度转化为抗体浓度或抗原存在的量。
1.3.3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qPCR)
首先配置好PCR反应体系。将引物、探针、模板DNA、Taq DNA聚合酶、缓冲液、dNTP等加入反应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根据引物和探针的特性,设定PCR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参数。一般来说,PCR反应包括预变性、变性、退火和延伸四个阶段,其中变性温度为95℃,变性时间为30 s,退火温度为60℃,退火时间为30 s,延伸温度为72℃,延伸时间根据目标片段的长度而定。将装有PCR反应体系的反应管放入荧光定量PCR仪器中。启动荧光定量PCR仪器,按照预设的PCR反应条件进行PCR反应。仪器会根据设定的温度和时间参数进行PCR反应,并实时检测荧光信号。荧光定量PCR仪器会自动记录PCR反应过程中的荧光信号,根据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目标DNA的数量。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荧光信号差异,定量分析目标DNA的含量。
1.4观察指标
将qPCR检验结果作为诊断乙型肝炎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两种方法的血清学指标阳性率,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临界值:0.50 ng/mL;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临界值:0.50 ng/mL;乙型肝炎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临界值:0.77 U/mL;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临界值:0.50ng/mL;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临界值:4.57 U/mL。超过上述界值即表示为阳性。
1.5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血清学指标阳性率)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qPCR检测133例为阳性,87例为阴性。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种方法的血清学指标阳性率比较
化学发光免疫法的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HBeAb阳性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HBcAb与HBsAb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讨论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检测HBV抗原和抗体时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目标分子,在早期病情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到目标分子的存在,还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抗原和抗体,确保结果的特异性,这对准确地诊断和筛查非常重要。化学发光免疫法不仅可以用于HBV的检测,还可用于其他传染病和生物分子的检测,应用范围广泛,增加了其实用性。该方法通常可以集成到自动化的实验仪器中,使其更易于使用,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提高了实验的标准化。酶联免疫吸附法广泛用于HBV的检测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和生物分子的检测,其应用领域涵盖了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研究和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相较于一些其他高度专业化的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所需的试剂和设备通常更容易获取和操作,降低了检测成本。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测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人员,一些实验室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常规操作,这降低了实验的操作难度,可适用于大规模样本检测,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样本,提高了检测效率,这对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和反应板具有较长的保存期限,使其能够在长时间内使用,减少了实验室的维护成本和试剂的浪费。酶联免疫吸附法可能存在交叉反应的风险,即在检测过程中,一些非特定抗体可能与目标抗原发生反应,导致误诊,因此,需要精确的抗体选择和质控措施。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结果通常以光密度值或吸光度值来表示,需要专业知识和标准曲线进行解释,这需要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结果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通常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因此不适用于做迅速的诊断,在急诊时可能不适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准确度为97.27%(214/220),灵敏度为97.74%(130/133),特异度为96.55%(84/87),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93.64%(206/220)、94.74%(126/133)、91.95%(80/8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学发光免疫法的HBsAg阳性率(97.37%)、HBeAg阳性率(96.99%)、HBeAb阳性率(97.74%)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78.95%、78.95%、91.95%(P均<0.05)。这与唐细田等[12]的研究结果:化学发光免疫法的HB⁃sAg阳性率(97.37%)、HBeAg阳性率(94.74%)、HBeAb阳性率(97.37%)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78.95%、81.58%、78.95%一致。说明化学发光免疫法在多个血清学指标的阳性率方面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可能是因为化学发光免疫法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能够更精确地检测到相关抗原和抗体,从而提高了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免疫法在灵敏性、特异性和自动化程度方面通常具有明显优势,尤其适用于大规模检测和高通量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金鑫,鲁军,王丽萍,等.2019—2021年扬州地区某医院58429例育龄期女性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流行率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3,30(11):1352-1355.
[2]王艳.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2):105-106.
[3]窦婧,丽提甫·阿不力米提,王晓忠.无创诊断方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显著肝纤维化患者诊断效能评估[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3,29(20):1539-1545.
[4]张郴华,邓英.低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长效α干扰素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的临床效果[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16):49-51.
[5]陈璐.浅析化学发光法联合酶联免疫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海峡药学,2021,33(3):154-156.
[6]史小武,文关良,杨小勇.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法联合核酸检测定量法在ELISAHBsAg-/NAT+血液样本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1):125-127.
[7]赵伟栋,田甜,胡永红,等.2014年西藏自治区1~6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及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3,33(6):504-508.
[8]王玲萍,范淑芳.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层级护理结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恐惧情绪及正性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7):155-158.
[9]刘志茹.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6):137-139.
[10]周作祥.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CD].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4):73-74.
[11]陈奕州,黄育鑫,马春浓.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影像学征象同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22,29(2):194-197.
[12]唐细田,肖琳,徐彤慧.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9,32(22):164-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