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诊断效能评价论文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诊断效能评价论文

5

2025-01-11 14:20:3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究尿常规检验中运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的检验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1—12月山东省高青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泌尿系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检验方法,将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式诊断在尿常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镜检结果阳性检出率60.00%(72/120),干化学法阳性检出率51.67%(62/120),尿沉渣法阳性检出率54.17%(65/120),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59.17%(71/120)。联合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干化学法,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尿沉

  [摘要]目的探究尿常规检验中运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的检验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1—12月山东省高青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泌尿系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检验方法,将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式诊断在尿常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镜检结果阳性检出率60.00%(72/120),干化学法阳性检出率51.67%(62/120),尿沉渣法阳性检出率54.17%(65/120),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59.17%(71/120)。联合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干化学法,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尿沉渣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尿常规检验中,采取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诊断效能

  尿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甚至出现高热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的检查手段。目前尿液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学、微生物及物质组成的检测。微生物检查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内的细菌进行培养,从而判断是否有感染,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病原体的种类。尿常规检查可以对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等尿路疾病进行检测,根据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疗。尿常规检测包括尿沉渣镜检和干化学检测,其中采用尿沉渣镜检法对尿样进行分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全过程繁琐。尿沉渣法检验和干化学法在准确性、操作复杂等上存在各自的优点与缺点,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提高尿液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究尿常规检验中提供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3年1—12月山东省高青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泌尿系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检验方法。其中女70例、男50例;年龄29~77岁,平均(51.29±6.89)岁。本研究经过山东省高青县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12-LW01)。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出现尿频、尿急和尿不尽等临床症状。

  排除标准: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入组前2周接受抗菌治疗的患者。

  1.3方法

  应用广州市高尔宝生化科技公司尿生化分析仪(GEB-600A型)及辅助试剂,应用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生产的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Sys⁃mexUF-500i型)开展检验。

  干化学法:按设备要求及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采样前应进行质量控制。取患者晨时尿液10 mL,保存于备用的留尿瓶内,并进行消毒;用离心机处理10 min,将尿液进行分离,放置在尿样离心管中,将测试瓶中的试剂放在尿样中,3~5 s后,用滤纸将残留的尿液吸走,然后将测试纸放在仪器试纸条上,由两名以上医师判断检测结果。阳性判定标准:红细胞指标水平>7.0µ/L,定量白细胞指标水平>10.0µ/L。

  尿沉渣法检验:采用尿沉渣分析仪取样,方法同干化学方法;将尿样品放入医疗离心机中,以3 000 r/min进行离心,除去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保留0.2 mL的沉淀,然后将20µl放入玻璃片中,利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测阳性判定标准:pH区间4.6~8.0、比重1.015~1.025。

  1.4观察指标

  将镜检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检验的检出情况。

  分析干化学法、尿沉渣法检验、联合检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检测方法检出结果比较

  镜检结果阳性检出率60.00%;干化学法阳性检出率51.67%;尿沉渣法阳性检出率54.17%;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59.17%,见表1。

image.png

  2.2不同检测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联合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干化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尿沉渣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image.png

  3讨论

  尿液细菌培养是目前临床上尿路感染的主要标准,它能正确地判定患者有无尿路感染,但检测时间过久,不能迅速做出诊断。在尿常规检查中,最常见的两种检查方式就是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显微镜,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试纸对尿中的有形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尿有形成分的定量提取。尿常规检验金标准是采用显微镜下观察尿中有形成分的方法,每一个高倍视野内出现3个以上的红细胞或者3个以上的白细胞,都可以作为一种检测方法来进行。常规显微镜检查是一种基本的人工检查方式,具有设备检查所不能替代的优点,但是对样品量大、检查时间较长的情况,其适用范围有限。尿常规检查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的代谢状况、肾脏疾病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的状况,从而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尿干化学法是将尿样中某些化学成分或细胞与试纸上指定的染色模块进行显色,从而得到测试结果。但是,由于尿样、试纸及仪器设备的影响,容易造成检查结果的不准确。尿干化学法是基于光电显色的理论,试纸条和试纸块可以与尿样中的某些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引起尿样的变色,达到对尿样进行分析的目的。尿干化学具有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小、易于反复进行等优点。但是外界因素、仪器运行状态以及测试纸等都会对测试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比如当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时,就会造成隐性血试验的错误,从而对病情的正确判断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肌红蛋白和对热不稳定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尿沉渣法原理是采用流体显微图像技术,将高速摄像技术、鞘流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样品用量小等优点,可以实现样品的同步测定。通过对尿液中草酸钙晶体和真菌孢子的分析,可以确定尿液中含有的草酸钙晶体和真菌孢子。作为尿常规检查的金标准,可以利用显微镜对尿中可见物进行准确鉴别,具有直观、准确等优点,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果干化学试验的白细胞酯酶值为阴性,但在尿沉渣分析仪上发现了白细胞,则将尿液进行离心,放入显微镜下观测,可以检出单核细胞;对于含有管状成分的样品,需要进行离心分离,以判断有无管状物质。

  崔玉荣在研究中发现,联合应用的灵敏度96.92%、特异度97.50%、准确度97.14%均高于尿干化学法检验、尿沉渣镜检(P均<0.05)。其研究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中,联合应用灵敏度(95.83%)、特异度(95.83%)、准确度(95.83%)优于尿干化学法检验、尿沉渣镜检,说明联合检验下可以提高尿常规检验的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验中采取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1]殷贤斌,朱晓丽,黄小玲,等.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及其在尿常规自动化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9,40(5):96-102.

  [2]施燕乐,张朱婧,黄楠.临床尿常规检验工作中联合使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检验的效果[J].系统医学,2023,8(15):58-62.

  [3]杜馨莉.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及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8):206-208.

  [4]王丽晶.尿常规检验时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115-116.

  [5]曹宇.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21,27(36):145-146.

  [6]黄玉霞,曾连英,曹颖.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20,26(14):23-25.

  [7]管秀多.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作用探讨[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6):98,114.

  [8]张宣丽.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的价值和检出率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143-144.

  [9]赵莹.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用于尿液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7):776-780.

  [10]康星星,刘娟.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联合应用在尿液红细胞检测中的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10):1289-1291.

  [11]刘爱国.尿常规与尿沉渣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5):850-851.

  [12]罗文凡,杨栋,曹楠楠,等.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对细菌性泌尿道感染的检测效能[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2):281-284.

  [13]杜颖,冯景,杨传信,等.尿常规及尿液定量分析参数在早期尿路感染经验性用药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20,35(10):1046-1048.

  [14]王晓英,葛瑛,马小军.尿常规及尿培养与尿路感染诊断相关性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7):570-573.

  [15]崔玉荣.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3,15(3):25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