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经脐入路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疼痛、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指标影响论文

2025-01-11 14:08:5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传统入路与经脐入路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疼痛与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湖北省仙桃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和研究组(行腹腔镜下经脐入路疝修补术),各33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切口疼痛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术后并发症、炎症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传统入路与经脐入路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疼痛与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湖北省仙桃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和研究组(行腹腔镜下经脐入路疝修补术),各33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切口疼痛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术后并发症、炎症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研究组血清前列腺素E2(2.68±0.24)ng/m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70.46±14.13)ng/mL、P物质(160.12±17.26)ng/L、神经肽Y(140.56±12.43)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3.56±0.43)ng/mL、(194.88±21.10)ng/mL、(208.43±22.87)ng/L、(168.56±15.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6、5.483、6.686、8.118,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入路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相较于传统手术疼痛较轻,有效降低了炎性反应,临床应用效果相较传统手术有较大优势。
[关键词]腹股沟疝;经脐入路疝修补术;疼痛介质;炎症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
腹股沟疝在临床较为常见,属于难治性疾病,患者在发病后,腹腔内脏器与组织会从薄弱点、孔隙等脱离正常解剖位,进而引发疼痛、坠胀等症状,若治疗不当,容易引发肠梗阻、肠坏死等多种并发症,会危及患者生命。老年男性是疝气高发群体,多会出现腹部胀痛、消化不良、疼痛等临床表现,影响日常生活,随着病情进展甚至会发展为嵌顿疝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是临床首选方法,但如何选择入路方式是争议点,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对传统入路与经脐入路模式加以比较,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加优质的术式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湖北省仙桃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60岁,平均(52.34±2.21)岁;病程8~11个月,平均(8.54±0.22)个月;疝的类型:斜疝25例,直疝5例,股疝3例;疝环直径2.15~3.39 cm,平均(2.77±0.14)cm。对照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4~60岁,平均(52.11±1.98)岁;病程7~10个月,平均(8.45±0.19)个月;疝的类型:斜疝25例,直疝6例,股疝2例;疝环直径2.00~3.38 cm,平均(2.69±0.21)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018版成人腹股沟疝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单次发病;无精神疾病;能够正常沟通交流;符合手术相关指征。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高血压、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病变者;既往下腹部手术史者。
1.3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全麻,在脐下缘处行1.0 cm长弧形切口,随后医生置入10 mm套管针,建立CO2人工气腹;于疝环上2.5 cm的位置,从脐内侧壁至骼前上棘切开腹膜,此操作不会超过脐内侧韧带,随后腹膜瓣被仔细分离,充分暴露腹膜前间隙。在疝囊剥离的过程中,对于直疝患者,将疝囊直接回纳;对于斜疝患者,需要在剥离后对其进行结扎,远端行旷置处理等。选取由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10 cm×15 cm可吸收补片,使用北京康派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化学胶来粘合固定补片;缝合腹膜,反复检查疝囊关闭情况,排尽CO2,退镜缝合切口。
研究组予以腹腔镜下经脐入路疝修补术。全麻处理,取脐孔皱襞内3点位置做5 mm放射状切口,置入5 mm改良金属trocar剥离疝囊。置入补片时,3点位置补片需扩大至10 mm后固定,腹膜缝合处理同对照组。
1.4观察指标
手术主要指标:包括出血量、手术时间。
术前、术后24 h的疼痛情况: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无痛:0分;剧痛:10分。
主要炎症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疼痛介质水平:术后24 h,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以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
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肠梗阻、腹股沟区血肿等,计算总发生率。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手术主要指标、VAS评分、炎性指标及疼痛介质水平)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VAS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24 h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术后24 h,研究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研究组各项疼痛介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是目前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何选择入路方式则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具体分析再行落实,也因此手术入路成为了近年研究重点,也是治疗关键所在。通常情况下,传统入路为首选方式,虽然会取得一定效果,但手术操作会涉及到腹股沟区域的神经等,容易造成损伤,同时也增加手术的相关风险。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等,经脐入路应运而生,使用改进的trocar并结合疝钉等,发挥了其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24 hVAS评分更低(P<0.05),即经过治疗后可以降低疼痛感,有助于患者后续恢复,本研究与王旭东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其研究中,观察组术后6、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通过经脐入路术式进行治疗,切口小,疼痛轻,对腹壁造成的损伤较小,从而降低疼痛感,提升腹壁切口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经脐入路选择3个trocar,增加了操作步骤且因此在操作中呈现同轴xx而导致对术者视野有一定影响进而呈现为器械间的相互阻碍,这也是导致手术时间较长的原因,但随着术者操作的娴熟,采取合理避让等,均可以获得较好术中视野,从而降低操作难度达到缩短手术时间的目的。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24 h的TNF-α(8.60±3.12)pg/mL、PCT(0.49±0.20)µg/L、CRP(8.90±1.59)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2.61±4.30)pg/mL、(0.68±0.17)µg/L、(11.26±2.63)mg/L(P均<0.05)。由此可知:经脐入路修补应用能够抑制机体炎性反应,这与经脐入路操作不需经患者腹腔有关,减少了对组织脏器的伤害,对腹腔脏器功能影响降低,进而降低了机体的应激反应,无需对腹股沟管产生解剖式操作,避免了对相关神经的损伤,由此减少了感染的发生,减少炎性反应。本研究与陈培浩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经脐入路相较于传统入路方式,可以有效减轻疼痛,降低炎性反应。
[参考文献]:
[1]鞠雷,魏士博,尚海.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7):693-694.
[2]Oppelt PU,Askevold I,Bender F,et al.Morgagni larrey dia⁃phragmatic hernia repair in adult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Hernia,2021,25(2):479-489.
[3]刘志坚.不同手术入路对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修补术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1):71-72.
[4]刘松,李玉林,张军辉.腹腔镜疝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患者术后疼痛、生活质量和性功能影响[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9,39(3):403-406.
[5]吴德阳,杨建.Stoppa入路腹膜外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4):391-392.
[6]王孝兵,李明琴.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同手术入路对腹股沟疝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4):7-9.
[7]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外科志,2018,56(7):495-498.
[8]杨诗语,于志远,柳博文,等.单孔与常规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meta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2,29(5):xx8-657.
[9]刘家惠,吴建国.单孔法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三孔法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疗效观察[J].腹部外科,2022,35(1):54-57.
[10]王旭东.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3):53-55.
[11]贠亨,王玉林,章荣龙,等.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及术后质量评估[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1,26(5):367-370.
[12]Khan MS,Zeb J,Zaman A.Conversion oflaparoscopic totalextraperitoneal inguinal hernia(TEP)repair to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repair[J].Rawal Med J,2017,42(2):216-218.
[13]xx斌.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6):2300-2301.
[14]陈培浩,黄晓明,黄杰涛,等.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2,8(20):5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