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期应用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改善心室重塑中的价值论文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期应用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改善心室重塑中的价值论文

2

2025-01-06 14:37:2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期应用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改善心室重塑中的价值。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期使用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塑,且临床使用安全。

  [摘要]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期应用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改善心室重塑中的价值。方法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予以缬沙坦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对比两组入院时,入院7、90 d时氮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及心衰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后7、90 d,两组患者氮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小,左室射血分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5.00%(6/40),低于对照组的35.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期使用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塑,且临床使用安全。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重塑

  目前,我国急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逐步年轻化趋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人数呈递增趋势[1]。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2]。若患者入院及时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否会减少急性心梗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改善心肌重构需进一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期应用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改善心室重塑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1~84岁,平均(68.43±5.22)岁;梗死部位:前壁7例,下壁3例,前间壁6例,前壁+下壁4例,下壁+后壁4例,非ST段抬高16例;合并糖尿病11例,高血压病16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84岁,平均(68.37±5.38)岁;梗死部位:前壁8例,下壁5例,前间壁2例,前壁+下壁6例,下壁+后壁5例,非ST段抬高分别为14例;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1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如心肌酶数值异常、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以及T波倒置、心肌供血不足等;年龄≥40岁;患者和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入院前已有慢性心衰病史者;入院时已有心力衰竭症状者;入院时肌酐≥275µmol/L者;入院时合并低血压者;对所用药物存在过敏者;精神异常者、孕妇和儿童;研究过程中因疾病本身导致死亡者;不能坚持或不愿坚持研究中途退出者;不能坚持按要求随访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对照组2级预防选用缬沙坦片(国药准字H20010823;规格:40 mg/片),40~160 mg/次,1次/d。观察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国药准字J20190002;规格:100 mg/片)。25~200 mg/次,1次或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90 d。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7、90 d时氮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心脏结构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LVEF)。90 d时进行门诊随访,完成监测指标和记录患者不良反应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NT-proBNP检测设备采用getein1200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由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消耗试剂均为深圳瑞莱生物公司生产的NT-proBNP检测试剂和该公司配套的相关试剂、质控液和标准。心脏结构LVESD、LVEDD、LVEF采用心脏彩超检查取得。心脏彩超检查采用ALOKA SSD 4000彩超机及其配套心脏探头,频率2.5~4.25 MHz。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NT-proBNP水平、心脏结构指标和LVEF水平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比较

  入院后7、90 d,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和LVEF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小,LVEF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心力衰竭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头晕发生4例,血压偏低中途停药1例。对照组头晕3例,血压偏低中途停药2例,外周血管性水肿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745)。观察组发生心力衰竭6例(15.00%),对照组发生心力衰竭14例(35.00%),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因心肌受损,患者常伴随急性心功能衰竭,部分患者也因此出现慢性心功能不全。因此,针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开通血管,缩短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尤为重要。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缬沙坦和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抑制剂沙库巴曲按照1∶1的比例构成的复合物,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ARNI)类药物[3]。临床具备舒张血管、排钠利尿、延缓心室重构甚至逆转心肌肥厚等特点[4]。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但此药的早期使用是否可预防急性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目前尚无明显结论。

  本研究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使心力衰竭的发生减少,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一致[5-6]。分析原因可能为:①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系统:为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依赖性醛固酮的释放,ARNI通过拮抗RAAS系统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血管和肾脏的毒性作用,因此发挥其扩张血管、利尿排钠,减少水钠潴留等作用,并进一步改善和延缓心室重构[7]。②抑制NEP:在肝脏酶的作用下,ARNI中的沙库巴曲作为前体药物进入体内后代谢为有活性的脑啡肽酶抑制剂LBQ657,并通过NEP内源性利钠肽降解过程的阻断,进一步提高利钠肽水平,而通过相应的受体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利钠肽产生第二信使环磷酸鸟苷,激活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可达到降低血管阻力、拮抗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室重构的效果[8]。③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其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引起炎性因子通路激活,使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导致心肌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更进一步加重了肌纤维化[9-10]。

  同时本研究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期使用可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脏结构,这与刘房春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此药含有的成分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早期使用提高了血液中的利钠肽浓度,从而抑制了肾上腺素系统的过度激活、保护受损心肌,同时此药物通过增强醛固酮利尿作用,减少心脏前负荷,进一步减少心力衰竭早期心脏失代偿的发生,使得心肌梗死后心脏的重构受到抑制[12]。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早期使用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并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塑,临床使用安全。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样本量偏小,观察时间相对较短,需临床上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6):521-545.

  [2]孙恕,易松.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临床实践[J].心电与循环,2023,42(3):203-206,212.

  [3]孙广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11):1-5.

  [4]任宁,郭海军,罗海珍.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8):41-44.

  [5]张羿,柯晓霞,蔡振璇,等.急诊PCI术后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2,25(3):214-217.

  [6]魏永杰,张亚豪,陈魁.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的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2):2155-2159.

  [7]黄樱硕,孙颖.心力衰竭与脑啡肽酶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17(1):73-76.

  [8]黄栢权,钟丁亮,杨亦炳.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miR-423-5p、sST2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4,45(1):70-75.

  [9]夏镇萍,葛慧,刘芳.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缬沙坦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7):69-71.

  [10]刘东升,张侃迪,毕昌龙,等.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双效抑制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应用价值[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20,47(5):293-297.

  [11]刘房春,何东旭,张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8):938-941.

  [12]张晓晴,沈海丽.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J].宁夏医学杂志,2024,46(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