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对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论文

2025-01-06 14:15:4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究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采取外固定器与封闭负压引流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
[摘要]目的探究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采取外固定器与封闭负压引流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使用外固定器治疗,对照组结合常规引流术;观察组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康复指标、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转铁蛋白高于对照组,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器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封闭负压引流术;外固定器;临床疗效
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属于一种常见骨科疾病,指的是在外力所用下,患者四肢关节骨质出现破裂损伤[1]。这种疾病通常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随着建筑业、现代交通的不断发展进步,该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多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从而促进骨折愈合,优化康复效果。其中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外固定器,其优势包括创伤小、操作简单等,配合引流术可以提升治疗效果[3]。但常规引流术有很多不足之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封闭负压引流术的优势主要包括创面处理效果好、深部引流等,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采取外固定器与封闭负压引流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3~74岁,平均(49.06±3.88)岁。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2~73岁,平均(49.12±3.9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曹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SD2021 H513)。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诊断属于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年龄>18岁;可以正常交流沟通者,具备正常认知者;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全身性感染疾病者;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疾病者;同时患有恶性肿瘤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
1.3方法
两组均应用外固定器治疗,术前完成血常规检查,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并接受臂丛神经麻醉或全身麻醉。达到满意麻醉效果后,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铺设无菌巾。
在手术前,对创面进行细致的清理,确保所有异物得到彻底清除,并将坏死组织彻底切除。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充分的冲洗。借助C形臂X线机进行透视,以确保骨折部位得到准确的牵引复位。结合患者骨折情况选择恰当的外固定器,在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对骨折断端的位置和力线进行精细调整,以确保骨折部位的准确复位。固定钉将被植入距离骨折端约4 cm的钻孔位置,并对外固定器进行适当调整。螺钉将用于固定外固定器,其距离皮肤约为2 cm。对于存在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大面积创面的患者,采取二期闭合的手术方案。
固定好封闭负压引流装置之后,观察组应用封闭负压引流,对照组应用常规引流。
观察组:对创面进行充分冲洗,并对其创面大小使用无菌白纸进行测量,然后结合测量结果对封闭负压引流辅料进行适当修剪,然后把切口周围的正常皮肤进行缝合,置入引流管。彻底的消毒之后,使用半透膜进行封闭处理。确认没有漏气或漏液情况后,连续24 h予以负压引流,负压参数为60~80 kPa。
对照组:常规流程实施引流操作,即:将引流管插入到骨折端附近,并固定在患者皮肤上,避免引流管滑脱或移位。将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到引流瓶,确保引流瓶的位置低于骨折部位,以便于血液和渗液的排出。并在完成手术治疗后24 h,对患者施以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术后4周可接自身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康复锻炼。
两组均在术后连续随访半年。
1.4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经治疗后,患者可以正常活动,没有出现并发症或者畸形的情况,同时创面基本愈合,为显效;患者没有出现畸形情况,创面基本愈合,创面基本愈合但恢复较慢,且有疼痛感,为有效;以上情况不满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康复指标。包括含骨折愈合时间、创面清洁时间。
③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包括转铁蛋白、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指标测定时间为术前、术后1个月。
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半年,统计患者出现骨不连、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⑤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打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康复指标、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疼痛评分)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比较
观察组术后1个月转铁蛋白高于对照组,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骨不连、肿胀各1例,发生率为5.13%(2/39),对照组骨不连、肿胀、感染的例数分别为3、4、1例,发生率为20.51%(8/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42)。
2.5对照疼痛评分变化统计情况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分别为(6.25±1.01)分、治疗后(2.02±0.37)分,对照组分别为(6.19±0.96)分、(3.80±0.71)分。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8,P=0.788);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84,P<0.001)。
3讨论
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骨折,伴随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损伤和感染,治疗过程复杂而具有挑战性[5]。该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外力因素、骨质疏松、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工业事故以及运动伤害等,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6]。
目前临床对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多采取手术方法治疗,且以外固定器为主,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常规引流术治疗。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而言,常规引流管往往无法彻底清除伤口内的污物,难以达到理想效果[7]。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该结果与张自然[8]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60.00%(30/50)的结果一致。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清除创面内的血液、渗出液和感染物,减少了创面内的出血和脓液聚集,有效地控制了创面的感染[9]。相比于常规引流术,封闭负压引流术能够更彻底地清洁创面,避免了引流不畅或引流口感染的情况发生,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和骨折愈合的过程[10]。同时,该方法能够为骨折提供稳定的支架,有效地维持骨碎片的位置和关节的稳定性[11]。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所使用的多孔负压海绵可帮助促进骨折愈合,并减少骨组织的坏死和感染风险[12]。另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各项康复指标、术后1个月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测定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原因:封闭负压引流术能够有效地清除伤口内的渗出液和血液,防止积液引发感染。通过连续的负压吸引可以加速伤口表面的上皮细胞迁移和新生血管生成,促进伤口愈合和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13]。通过及时清除创面内的血液和渗出液,减少了可能导致肌肉、神经、血管和软组织损伤的因素,降低了创伤后感染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4]。同时,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的使用可以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少创口局部疼痛和水肿,促进患者的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15]。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康复效果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将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作为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的康复结局,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赵建武,魏建江.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3):391-393.
[2]刘勇.分析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效果[J].科学养生,2019,22(10):269.
[3]张立发,陆兴华.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外固定架并小腿皮瓣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3,9(11):167-170.
[4]王玉清,葛邦新.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切开感染的效果及对创面修复、MMP-2、TIMP-2水平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4):509-511.
[5]申大幸,吴靖宇,杨玉山,等.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20,47(15):49-52.
[6]王祖玉,陈玉彬,许兵.骨软组织创伤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2):141-142.
[7]冯栋梁.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5):55-56.
[8]张自然.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6):116-117.
[9]黄勇勇.探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急诊处理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23):42-43.
[10]张加勇.创面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骨折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2):131-134.
[11]赵爱好.急诊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22,30(6):107-110.
[12]俞莹娣,陈燕利,朱巧爱,等.两种不同方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儿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2,57(10):1101-1104.
[13]吴月坚.探讨在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时采用VSD方法的治疗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6):41-43.
[14]阿布都如苏力·阿布力克木,帕孜拉·艾拉.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及皮瓣移植治疗踝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分析[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4):94-97.
[15]赵旭.水凝胶敷料配合VSD技术对复杂四肢骨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5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