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论文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论文

4

2025-01-06 13:50:37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

  [摘要]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比肝功能、肠道菌群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肠道菌群及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谷草转氨酶为(28.49±5.68)U/L、总胆红素为(8.99±1.44)mmol/L、谷丙转氨酶为(28.87±5.91)U/L,均低于对照组的(31.58±4.67)U/L、(10.02±1.57)mmol/L、(33.17±5.8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3、3.133、3.348,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肠道菌群及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肝功能指标影响显著,降低炎症因子对肠道及肝脏影响,并恢复肠道菌群。

  [关键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6;肠杆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在非酒精影响下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该疾病导致患者长期处于食欲不振、疲乏等状态,影响生活质量[1]。倘若难以在最佳治疗周期内干预,随肝功不断受损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2]。临床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措施主要以多烯磷脂酰胆碱为主,该药物通过与细胞膜特异性结合达到调节肝能量平衡效果,可辅助改善肝功能受损、缓解食欲不振[3]。但临床长期应用发现,部分患者服药后受耐药性影响导致治疗效果欠佳[4]。近些年随着临床研究不断进展,益生菌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5]。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本质上属于生物制剂,主要用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6]。随着生物制剂治疗非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不断发展,相关研究认为益生菌对机体肠-肝轴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提示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生物制剂可能存在显著价值[7-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0~70岁,平均(57.43±8.26)岁;病程3~7年,平均(4.68±1.47)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0~70岁,平均(54.39±8.15)岁;病程3~7年,平均(4.59±1.3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2(科研L)第(133)号]。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9];认知功能正常;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因病毒性肝炎或免疫学肝病导致脂肪肝者;严重肝损伤(肝功能指标水平均处于基线值2.5倍以上)者;合并肝硬化及肝癌者;恶性肿瘤者;药物禁忌证者;30 d服用过糖皮质激素者;肾小球过滤率<60 mL/min者;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擅自更换药物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国药准字H20059010;规格:228 mg)456 mg/次,3次/d,共干预90 d。

  1.3.2观察组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国药准字S10950032;规格:0.21 g)630 mg/次,2次/d,共干预90 d。

  1.4观察指标

  1.4.1肝功能  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处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体内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表达水平。

  1.4.2肠道菌群  取患者粪便标本2 g,4.5 mL生理盐水与粪便样本配合稀释。取样50滴于培养皿中培养48 h,培养48 h后观察两组患者肠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表达水平。

  1.4.3炎性因子水平  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肝功能、肠道菌群及炎性因子水平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GOT、TBil、GP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IL-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与诸多因素相关,具有复杂性特征。近些年相关研究表明该疾病可能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相关[10-11]。本文为探究肠道微生态平衡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疾病进展关系,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GOT(28.49±5.68)U/L、TBil(8.99±1.44)mmol/L、GPT(28.87±5.91)U/L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与段明玲等[12]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患者GOT(28.24±5.15)U/L、TBil(8.91±1.36)mmol/L、GPT(28.42±5.35)U/L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原因如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以及进展与机体肠道菌群失调具有相关性,肠道屏障功能出现受损或者不可逆损害后,肠道黏膜通透性发生一定程度变化,无法控制肠内细菌进入门静脉系统直达肝脏[13]。受多种有害因子影响,库普弗细胞大量激活从而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加重肝损伤。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为多种益生菌混合的制剂,由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等微生物构成,经人体口服后可定植于肠道内,通过修复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促进脂质代谢。抑制有害菌生长的同时,减轻机体免疫损伤影响,从而恢复肝功能。同时,该药物还可通过抑制脂肪生成酶减少脂肪生成,促进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减少肝脏细胞中脂质代谢,进一步改善肝功能。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肠杆菌(8.21±0.64)IgCFU/g、炎性因子各指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肠球菌、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与周萍等[14]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肠杆菌(8.07±0.35)IgCFU/g、炎性因子低于对照组,肠球菌、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均<0.05)。原因如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可补充机体肠道有益菌,改善机体抗菌物质分泌水平[15]。通过修复机体肠屏障功能可减少炎性因子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系统中引发免疫损伤,抑制病原菌及内毒素生成的同时减少炎症介质释放。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主要探究益生菌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为首的益生菌可通过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及修复肠道屏障功能减轻炎性因子影响,从而避免肝细胞受免疫损伤威胁改善肝功能。未来临床治疗期间,应重视益生菌等生物制剂应用,避免耐药性影响临床应用价值,凸显高水平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艳,宋丽.加味茵陈蒿汤联合针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肠道菌群、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8):1119-1122,1126.

  [2]王丹丹,郑超,秦利.阿卡波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3,42(3):180-184.

  [3]吴仁毅,陈峰,陈雷.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肠道菌群及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11):1292-1298.

  [4]尚玮璇,刘璐,雷素珍,等.功能性碳水化合物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代谢物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48(14):311-318.

  [5]周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2,7(5):22-25.

  [6]易默,吕飒美,张健,等.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及血清层黏连蛋白、TGF-β1水平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2,31(10):1108-1112.

  [7]石英,拉巴普尺,张丹瑛,等.双歧杆菌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22,29(3):473-480.

  [8]王芳,高晓霞,汪庆强.黄连解毒汤联合益生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2):235-238.

  [9]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2):177-186.

  [10]陈怡文,王磊,唐斯伟,等.益生菌辅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广东医学,2021,42(11):1360-1363.

  [11]崔翔,邢宇锋,何堂清,等.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干预NASH模型大鼠代谢性炎症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7):625-628.

  [12]段明玲,陈皋,何绍慧,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J].西北药学杂志,2021,36(4):669-673.

  [13]刘敏,詹程胹,施琳琳,等.黄连素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伴糖代谢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2):229-232.

  [14]周萍,张志勇,王佐兵,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4例[J].医药导报,2021,40(2):225-227.

  [15]陈金玉,郭晓霞,钟晓妮.二甲双胍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及血清IRS1、IRS2和GLUT4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