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手足口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手足口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

9

2025-01-06 11:27:57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析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手足口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论在手足口病检测中,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应用价值高于DNA测序技术,更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探析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手足口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高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100例疑似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查、DNA测序技术检查,以病毒分离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技术的诊断情况。结果病毒分离培养结果显示100例疑似患儿中有73例确诊。实时荧光PCR技术诊断效能灵敏度97.26%(71/73)、特异度88.89%(24/27)、准确度95.00%(95/100)、阳性预测值95.95%(71/74)、阴性预测值92.31%(24/26)明显高于DNA测序技术的72.60%(53/73)、55.56%(15/27)、68.00%(68/100)、81.54%(53/65)、42.86%(1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0、7.477、24.175、7.462、15.821,P均<0.05)。实时荧光PCR技术的病毒亚型检出率高于DNA测序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检测中,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应用价值高于DNA测序技术,更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技术;手足口病;DNA测序技术;临床诊断;诊断效能

  手足口病是比较常见的病症,多出现在儿童中,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幼儿,属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感染传播,其得名于其典型的症状,包括口腔疱疹、手部和脚部皮疹[1-2]。在对该种病症实施治疗前,通常通过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但确认诊断需进行病毒检测,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3-4]。病毒分离培养是手足口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检测价格较高,且检测时间较长,并不适用于大规模检测、筛查[5-6]。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DNA测序技术是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下大力推广应用的新型检验技术,可实现对病毒的有效检测[7]。本研究旨在分析探析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手足口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高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100例疑似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2~12岁,平均(6.03±1.13)岁;病程3~7 d之间,平均(4.12±0.54)d;体重指数18~25 kg/m2,平均(21.03±1.81)kg/m2。本研究经高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40203)。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出现口痛、讨厌饮食、低烧,且四肢等部位出现小泡;接受病毒分离培养试验;年龄≥2岁;患儿家长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较为严重病症者;存在有先天性疾病者;配合度较低者。

  1.3方法

  首先进行标本的获取,是从咽拭子的方式得到的,放于含有病毒的保存液,及时送检。

  在病毒分离的试验中,需要将样本接种的细胞培养物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观察细胞是否出现病变,如果出现病变则进行病毒分离,将培养物中的病毒收集,并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病毒颗粒,进而对分离得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和确认。

  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时,使用试剂盒将样本中的RNA提取出来,而后转录成cDNA,以便后续的PCR反应。其次,操作期间依据实验室的具体试剂盒和PCR体系,准备PCR反应混合液,通常情况下混合液有PCR缓冲液、引物、荧光探针(例如Taq⁃Man探针)、cDNA和聚合酶。再次,将PCR反应混合液加入PCR管或板中,使用PCR仪进行扩增,期间实时荧光PCR仪会监测反应体系中的荧光信号,并记录荧光增加的程度,荧光信号的增加与目标病毒的存在有关。最后进行数据的分析,通过实时PCR仪的软件分析荧光曲线和阈值周期数(Ct值),通过与标准曲线或对照样品进行比较,确定样品中目标病毒的存在与否。

  DNA测序检验中使用DNA测序仪仪器,严格遵照说明书进行各项检验操作。

  1.4观察指标

  诊断效能:将病毒分离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计算两种技术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病毒亚型检出情况:基于病毒分离培养结果,对两种技术的病毒亚型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肠道病毒通用型检出率、肠道病毒71型检出率、柯萨奇病毒A16。

  1.5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的统计处理工具为SPSS 23.0统计学软件,诊断效能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技术诊断效能比较

  病毒分离培养结果显示100例疑似患儿中有73例确诊。经实时荧光PCR技术检验有74例阳性、26例阴性,真阳性71例、真阴性24例;经DNA测序技术检验有65例阳性、35例阴性,真阳性53例、真阴性15例,见表1。实时荧光PCR技术诊断效能高于DNA测序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2两种技术病毒亚型检出情况比较

  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各类病毒亚型检出率高于DNA测序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手足口病作为临床常见病症,虽然大多数症状较轻,但仍有诱发重度并发症的可能,进行及时有效治疗至关重要[8]。治疗前进行病毒检测能够明确患者是否感染了手足口病病毒,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控制措施,避免病毒的传播[9]。病毒分离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手足口病病毒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将患者样本中的病毒分离出来,并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增殖[10]。相较于其他方式,病毒分离培养准确度更高,可以确定病毒的存在和类型,并可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但该种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为3~7 d)获得结果,且对实验室条件和技术要求较高,不利于大范围普查[11]。为此也就需要探索一种更为高效且便捷的检查方式。

  本研究中,经病毒分离培养结果显示100例疑似患儿中有73例确诊。实时荧光PCR技术诊断效能高于DNA测序技术(P均<0.05)。在病毒亚型检出分析中,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各类病毒亚型检出率高于DNA测序技术(P均<0.05)。分析原因:DNA测序技术是一种通过测序病毒DNA来检测手足口病病毒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率较高,主要是将病毒样本中的DNA提取出来,并使用测序技术确定其核酸序列[12]。该种方式可以准确确定病毒的遗传信息,包括病毒株的亚型和变异情况,且DNA测序技术还可以用于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溯源分析[13]。但是该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较高的设备和技术要求,且相对较为耗时和昂贵[14]。实时荧光PCR技术属于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特定引物和荧光标记的探针,扩增和检测病毒核酸[15]。相较而言,实时荧光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手足口病病毒,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16]。李文瑞等[17]研究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下手足口病患儿诊断准确率为88.34%,高于常规方式的诊断准确率(P<0.05)。与本研究结论一致,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手足口病检验中效果突出。

  综上所述,在手足口病检测中,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应用价值高于DNA测序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杨武.实时荧光PCR法在手足口病病毒检测中应用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11):1872-1875.

  [2]林丽君,郎梅春.小儿手足口病中EV71与CoxA16两种肠道病毒同血清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检测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34(2):224-226.

  [3]职建军,侯自员.一步法实时RT-PCR检测技术在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1,27(4):129-131.

  [4]赵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手足口病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148-150,154.

  [5]黎倩,洪峰,王丹,等.基于百度指数的ARDL模型在贵州省手足口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3):416-421.

  [6]朱义芳,孙照华,蔡晶娟,等.IgM胶体金法与RT-PCR法对手足口病诊断及随访的价值分析[J].四川医学,2021,42(2):123-126.

  [7]张蕾,张秀娟,张云帆.实时荧光依赖解旋酶恒温扩增技术和实时荧光RT-PCR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3):117-119.

  [8]卢艳玲.实时荧光PCR与DNA测序技术检测手足口病病毒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3):534-537.

  [9]罗滢娟.荧光PCR技术在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23):38-40.

  [10]贾文魁,胡玉洁,邓海兰,等.ELISA和RT-PCR联合检测手足口病患儿5种病毒结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3):1910-1912.

  [11]马静,马蓓蓓,李清元,等.双扩增法和real-time RT-PCR法检测手足口病的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6):1948-1949,1952.

  [12]王杨记,宋春兰,崔君浩,等.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在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23,23(3):372-374,400.

  [13]罗筱,白宝鑫,王爽.CoxA16感染儿童手足口病患者IL-6、IFN-α水平变化及其与TLR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J].重庆医学,2023,52(17):2597-2601,2605.

  [14]陈樱花.荧光PCR技术在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4):4970-4972.

  [15]霍咏姬,钟柳贤.手足口病病原的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与结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5):68-69.

  [16]叶莹,杨应松,阮燕如,等.荧光定量PCR技术与酶联免疫法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31):133-136.

  [17]李文瑞,叶敏南,何月敬,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手足口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7):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