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

2024-12-31 16:20:4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比较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1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8)。观察组行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医疗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透视次数)水平,术后指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疼痛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以及术后1周
【摘要】目的:比较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1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8)。观察组行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医疗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透视次数)水平,术后指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疼痛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以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指功能优良率为98.36%(60/61),高于对照组的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d,两组血清IL-1β、PGE2、5-H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指功能优良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透视次数,降低疼痛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但医疗费用较高。
【关键词】掌指骨骨折;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指功能;疼痛;应激;并发症
掌指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收缩屈伸功能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命质量。临床多采用手法复位,但预后较差。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板内固定术、克氏针固定术和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但钢板内固定术需切开骨折部位,对软组织创伤较大。本文比较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1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有手指屈伸功能受限、疼痛、肿胀、明显关节移位等症状,经X线、CT检查确诊为掌指骨骨折;符合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年龄≥20岁。排除标准:麻醉不耐受;妊娠或哺乳期;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凝血系统、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掌指骨离断性骨折;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8)。观察组男38例,女23例;年龄22~46岁,平均(33.99±5.9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4~2.0 h,平均(1.14±0.32)h;骨折分型:螺旋形18例,斜型21例,横型22例;骨折类型:开放12例,闭合49例;骨折位置:左手27例,右手34例;骨折原因:机器撞伤14例,重物砸伤21例,骑车摔伤26例。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23~48岁,平均(35.81±6.0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4~2.5 h,平均(1.23±0.40)h;骨折分型:螺旋形20例,斜型18例,横型20例;骨折类型:开放15例,闭合43例;骨折位置:左手28例,右手30例;骨折原因:机器撞伤13例,重物砸伤20例,骑车摔伤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术前均行常规CT、X线检查及三维重建;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先行清创处理,再行简易夹板固定。
观察组采用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气压带止血,常规消毒铺巾。于C臂X线机引导下初步复位骨折端,之后克氏针由远及近逆行置入,临时固定骨折端,经C臂X线机透视,复位良好后,于患者患指指尖作2 mm切口,沿导丝置入微型空心钉(厦门大博颖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2.0 mm×2.4 mm),再次透视,见骨折对位线良好,螺钉未穿过远端指间关节后退出克氏针,缝合切口,术毕。术后1 d进行简单活动,术后2 d进行功能锻炼,螺钉依据患者意愿保留或取出。
对照组行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在患者骨折端作10 mm切口,充分暴露骨折处,进行手法复位,经C臂X线机透视,确认复位良好,交叉穿入2根克氏针,需穿透髓腔,剪断针尾,预留尾端,予以石膏进行外固定。术后3d简单活动,术后6周内石膏托制动,经X线复查愈合良好后可取出克氏针和石膏,并进行常规康复锻炼。
两组术后1 d常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3020668,0.5 g)抗感染治疗,1 g/次,2次/d。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包括医疗费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术后指功能优良率。术后4个月采用关节活动度(TAM)评估,优:TAM≥220°;良:180°≤TAM<220°;差:TAM<180°。(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应激指标水平。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d,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3500 r/min,半径14 cm)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4)比较两组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指功能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指功能优良率为98.36%(60/61),高于对照组的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IL-1β、PGE2、5-H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d,两组血清IL-1β、PGE2、5-H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掌指骨骨折是手部常见骨折类型,临床早期多以钛针固定,操作简单,但预后不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分析原因为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属微创术式,术中在C臂机下进行复位,手术视野开阔,可精准置入螺钉,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对机体的刺激伤害,术后恢复较快,进而缩短住院时间。而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部位,术中需横跨关节,穿透骨髓腔,增大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且进针过程中,穿透骨皮质时,克氏针易发生移位,需多次透视进针,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住院时间较长。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术后指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采用微型空心螺钉固定,螺钉周身遍布螺纹设计,且由头至尾部螺纹间距逐渐缩小,外形呈锥形,置入后可对骨折远端、近端产生轴向加压作用,进一步加固固定骨折端;且空心螺钉体积较小,对指关节活动度影响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IL-1β属于促炎因子,PGE2、5-HT属于疼痛应激因子,三者水平升高时,机体疼痛应激反应较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观察组血清IL-1β、PGE2、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对皮下组织、神经、血管的影响较小,因此,术后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更轻。本研究结果又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指功能优良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透视次数,降低疼痛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但医疗费用较高。
参考文献:
[1]Lee BJ,Lee CH,Lee YH,et al.Intramedullary fixation of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bone fractures with bioabsorbable Mg K-wire in 20 cases[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2023,33(7):2911-2920.
[2]冷娜,曹利芸,李得彬,等.微型万向外固定器联合钢板治疗掌、指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7):76-79.
[3]黄绍东,方钢,陈敏,等.两种内固定方案对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12):1467-1469.
[4]吕福洲,汤美玉,聂强,等.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2):1946-1949.
[5]张晖.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自拟汤药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7):604-606.
[6]吴林明,严纯,陈银兵,等.切开复位联合可吸收接骨棒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斜形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21,23(11):846-847.
[7]白延彬,邵新中,于亚东,等.交叉克氏针及微型空心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效果比较[J].河北医药,2020,42(11):1709-1711.
[8]邵旭辉,王冠军,王登基.微型空心螺钉对末节指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指功能、OPG/RANK/RANKL水平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3,44(6):40-44.
[9]区锦霞,黎华珍,萧志明.养血固肾汤联合骨化三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折愈合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1):2347-2352.
[10]尚辉辉,梅江涛,岳江涛.不同治疗方法在开放性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贵州医药,2022,46(12):1893-1894.
[11]黄为,陈锋,杨雄升,等.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1):32-35.
[12]单战,李乔,吴金春,等.掌侧入路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手舟骨骨折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0):77-80.
[13]尹建石,王继,王俊生,等.无头加压螺钉与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指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11):1224-1225.
[14]林勇,罗伟斌,叶前驱,等.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医正骨,2022,34(1):41-46.
[15]张鹏,张景涛,徐存立.纵行及斜行空心拉力螺钉法内固定法治疗近节指骨横形骨折的疗效对比[J].健康忠告,2022,16(13):62-xx.
